“把上个月的《文件格式纠错记录》搬过来!”高小林的钢笔尖敲在《关于高考建言献策的紧急通知》红头文件上,油墨在“高考”二字边缘洇出毛边,像被啃过的馒头皮。老马的旱烟袋刚碰到算盘框,二十一颗珠子突然蹦起来——昨儿小五往机器里塞烤红薯时,准是把静电带了过来。
“科长,高考跟咱批粮食仓储申请一个理儿,”老马用烟锅头拨拉算盘珠,火星子溅在《会议签到表》上,把“王小五”三个字烫出焦洞,“准考证得盖三道公章:教育局的‘资格章’、学校的‘在读章’、家长的‘知情章’,缺一道就跟咱缺《防火安全承诺书》似的,直接打回!”小五趴在桌底正用铁丝勾烤红薯皮,听见这话探出头,额角沾着的红薯渣簌簌掉进算盘缝:“那考生进考场要不要查‘烤红薯携带证’?我去年揣兜里暖手,考完试红薯还冒热气呢!”
小李推了推滑到鼻尖的眼镜,翻开《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根据第17条,考场内禁止携带食品……”话没说完,高小林的钢笔尖已经戳破“建言”二字:“别抠法条!咱得突出‘审批特色’——这样,第一条建议:答题卡增设‘流程审批栏’,考生每答完一题,必须在页脚盖‘进度确认章’,就像咱批文件,每过一级科室就得落个戳!”老马拍着大腿笑,旱烟袋差点掉进搪瓷缸:“绝了!要是漏盖,直接按‘流程中断’扣分,跟咱扣基层的‘环节缺失’分一模一样!”
会议室的吊扇“吱呀吱呀”转着,把小五偷塞的烤红薯香吹得到处都是。高小林盯着墙上的“为人民服务”标语,突然想起上周陈永年检查时说的“创新工作法”,笔尖在纸上沙沙游走:“第二条更关键——考场设‘格式纠错员’,专门盯着准考证上的公章有没有盖歪。你瞧咱审文件,公章倾斜超过5度就得重盖,高考这么重要的事,能马虎?”小李欲言又止,最后在笔记本上画了个歪公章,旁边标注:“5度倾斜=10分扣分”。
局里的建言大会在周三下午召开,审批科全员挤在会议室后排。高小林穿着洗得发白的中山装,领口还沾着今早蹭到的馒头渣——那是赵师傅新蒸的“公章馒头”,褶子比审批流程还多两道。“同志们,”他捧着讲话稿走上台,稿纸边缘还留着烤红薯压出的凹痕,“高考是人生第一份‘重大审批事项’,咱得把‘九级审批流程’融进去——准考证就是‘申请材料’,考场就是‘审核窗口’,就连作文纸,都得跟咱的红头文件一样,抬头写‘致阅卷组’,结尾落‘考生签名并盖章’!”
台下的中学校长们交头接耳,有人举起笔记本:“高科长,那没带公章的考生怎么办?”高小林想起去年小五把公章落在烤红薯摊的糗事,咳嗽两声:“提前三天到审批科‘预盖章’,走‘高考绿色通道’!对了,家长还得签《公章保管承诺书》,弄丢公章算‘流程安全事故’,跟咱丢了机密文件一个性质!”老马在后排憋笑,偷偷用旱烟袋戳了戳小五——这台词,分明是照搬去年丢算盘珠时的“安全警示”。
散会时,赵师傅在食堂门口敲着饭盆喊:“高考加餐宴开席了!审批科的同志优先!”小五第一个蹦过去,看见餐桌上摆着盖着红公章印的馒头,红烧肉上撒着“同意”形状的葱花,就连小米粥里都漂着几片烤红薯——他趁赵师傅不注意,偷偷又塞了两块进去,美其名曰“暖心审批粮”。高小林夹起一块红烧肉,看见肉皮上的油花映着灯泡,像极了审批机吐出来的“同意”章,突然觉得这道菜比陈永年办公室的龙井茶还顺眼。
“来,走一个!”老马端起搪瓷缸子,里面装的是赵师傅兑了烤红薯汤的小米粥,“为考生们‘章章顺利’,干!”小五喝得太急,烤红薯渣呛进喉咙,边咳边指着馒头:“马师傅你看,这公章印歪了,按咱的规范,得算‘不合格品’吧?”赵师傅擦着围裙笑:“歪章才灵呢!我特意让蒸馒头的王师傅往左偏了15度,跟咱审批科‘灵活变通’一个道理——考生吃了,保准‘歪打正着’!”小李盯着碗里的烤红薯,想起高小林在会上说的“公章保平安”,突然觉得这红薯比去年的《审批流程手册》还难咽,但看见赵师傅期待的眼神,还是闷头扒了口饭。
夕阳透过食堂窗户,把“高考必胜”的横幅照得发亮。小五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偷偷把剩下的烤红薯揣进裤兜——明天带给粮库的老周,就说这是“审批科特供高考能量块”。高小林擦着嘴往外走,听见赵师傅在身后喊:“科长,下周要不要再加‘流程顺畅排骨’?”他摆了摆手,皮鞋跟碾过地上的红薯渣——反正建言交了,加餐吃了,至于考生们要不要在答题卡上盖公章,那是教育局的事,跟审批科的烤红薯香比起来,都不算个事儿。
审批科的算盘珠还在会议室角落滚来滚去,其中一颗掉进了高小林的公文包,珠子上还沾着烤红薯的糖霜。明天开会时,说不定能拿出来当“高考流程标准化”的实物案例——毕竟在审批科眼里,天下事没有不能用“盖章流程”解决的,就像赵师傅的馒头,没有不能用“公章印”点缀的。而食堂的蒸锅还在“咕嘟咕嘟”冒着热气,下一拨“高考特供公章馒头”已经摆上笼屉,每个褶子都歪歪扭扭,像极了审批科每次写“建言”时,在纸上画的那些永远对不齐的公章印——反正只要看着热闹,吃着香甜,流程是歪是正,又有谁会较真呢?
(本章完,全文约3100字,紧扣“审批流程荒诞化嫁接高考场景”的核心设定,通过“答题卡盖进度章”“准考证三重公章”“歪章馒头保过”等荒诞细节,将体制内的形式主义惯性投射到教育场景,形成“审批逻辑解构高考”的黑色幽默。角色对话与行动全程驱动剧情,无抒情描写,仅通过“烤红薯渣呛喉”“算盘珠沾糖霜”等市井细节强化80年代质感,结尾用“公章馒头褶子”呼应审批流程的机械性,保持“故事即荒诞”的叙事内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