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案几上的奏疏展开时,殿外的梵唱正飘过高高的飞檐。

陈子元的指尖刚触到绢帛,便觉出不对——寻常奏疏用的是竹简写本,这卷却裹着杏黄绫子,是太学博士联名的规格。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他念到第三行,喉结猛地滚动,指节将绢帛攥出褶皱。

三年前在徐州,他推行算学、格物入郡学,断了多少儒家学馆的香火?

那些老夫子们在孔庙哭嚎的模样还在眼前,如今竟敢借着新得势的势头反扑。

\"子元。\"刘备的声音像浸了冷水的玉,\"王越今早送来的名单,在锦盒里。\"

陈子元抬头,正撞进刘备深潭般的眼底。

汉中王指节抵着案角,指腹有常年握剑磨出的茧,此刻却在案几上缓缓画着圈——这是他焦虑时的旧习,当年在新野被曹操追得夜不能寐时,也是这样。

锦盒打开的刹那,陈留蔡氏、颍川荀氏、河内司马氏的族徽依次跃入眼帘。

最上面那张纸,墨迹未干,赫然是蔡邕的亲笔:\"今圣朝初立,当正视听,非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蔡伯喈?\"陈子元捏着那张纸的手微微发颤。

三年前在临淄书院,这位大儒还握着他的手说\"格物致知亦是圣人之学\",怎么转了性?

\"昨日他让人送了盆兰草到后苑。\"刘备摩挲着茶盏边沿,\"兰草根下埋着片竹简,写着'非吾本意,势不得已'。\"

檀香在殿中缭绕,混着窗外飘来的辣椒香。

陈子元忽然想起蔡邕那白得发亮的鬓角——老儒上个月还写信问他,能不能在凉州建座书院,教胡商子弟识汉字。

原来那些温和都是表象,真正的刀藏在联名奏疏里。

\"他们怕了。\"陈子元将名单拍在案上,\"算学馆的学子能算粮道、测城高,医馆的小子能治时疫,连军阵里的伙夫都捧着《农书》学肥田。

儒家千年传下来的'唯有读书高',要被咱们的'百工皆可学'砸个稀巴烂。\"

刘备的目光扫过舆图上那些红圈——交州的商港、西域的驼队、夷州的茶园。\"罢黜百家容易,可咱们的商队要和胡人说算术,医官要教羌女认草药,总不能让博士们的《春秋》压过这些。\"他顿了顿,\"子元,不可轻动。

这些世族盘根错节,杀一个蔡氏,能蹦出十个荀氏。\"

烛火在青铜灯树里噼啪作响。

陈子元突然笑了,那笑里带着点寒刃出鞘的锐:\"使君记得当年在新野,咱们怎么分化曹仁的部将?\"他抽出腰间玉牌——那是荡寇将军的虎符,\"儒家要的是文权,可军权在咱们手里。

参与联名的将领,这三个月的调令我扣下;没联名的,明日就升偏将。\"

\"好个借刀杀人。\"刘备抚掌,眼里有了点当年在长坂坡的亮,\"文臣要清议,武将却要看军功。

等他们发现跟着咱们能打胜仗、封侯爵,谁还肯为几句'圣人之言'拼命?\"

殿外传来靴底碾过青砖的声响。

王越掀帘进来时,玄色暗卫服还沾着夜露,腰间铁尺泛着冷光:\"将军,太学那边的动静都记在账上了。

蔡博士的书童今早去了荀家,司马家的管事买了二十车竹简写经。\"

\"盯着蔡邕。\"陈子元将名单递给王越,\"他若再送兰草,连花盆一起呈上来。\"他又扫了眼案头的奏疏,声音放软了些,\"对了,让暗卫去各郡学转转——那些学算学、医道的孩子,该给他们发些笔墨纸砚。\"

刘备望着他转身时衣摆扫过的舆图,忽然明白这年轻人的算计:军权是刀,学馆是根,等那些孩子捧着新学课本长大,谁还会记得\"罢黜百家\"的旧话?

殿外的梵唱又响了,混着厨房飘来的辣汤香。

陈子元望着檐下新挂的铜铃——那是昨日张飞从阆中送来的,说是用缴获的羌人兵器熔铸的。

风一吹,铃音清越,像极了市井里报童的吆喝声。

他忽然想起前日在市集看到的景象:几个穿粗布短打的小子蹲在墙根,争着看个识字先生用炭笔在墙上写\"米价三文\"。

要是能让这样的字,刻在每个郡县的墙上...

\"使君。\"陈子元转身,眼里有星火在烧,\"明日让陈震去趟成都。

我记得他说过,民间有些手艺人会雕版印书——\"

\"印什么?\"刘备挑眉。

\"印农谚,印药方,印商路图。\"陈子元笑得像当年在隆中初遇时那样,\"让百姓能看,能懂,能信。\"

殿外的麻雀又扑棱棱飞起,掠过那幅越展越大的海图。

陈震的靴底碾过青石板的声响渐远时,陈子元才将案头那卷《齐民要术》残页放下。

窗外的银杏叶正扑簌簌落在廊下,他望着叶尖沾的晨露,想起昨日市集里那个蹲在墙根学写\"米价\"的小子——若民报能像这样,把农时、医方、商路都写成百姓看得懂的字,那些在学馆外扒着墙头听经的穷孩子,便不必再求着先生多念半句《论语》了。

\"将军,成都来的刻工到了。\"小校掀帘禀报时,手里的铜盆还沾着墨迹。

陈子元转身时,正见三个穿葛布短衫的手艺人缩在廊下,为首的老匠额角有道刀疤,怀里紧抱着块枣木刻板——那是他前日让人捎信要的\"米价表\"样版。

\"老丈,这版刻得可还顺手?\"陈子元步下台阶,袖中露出的青玉坠子撞在案角,发出清响。

老匠慌忙要跪,被他伸手扶住:\"您这手能刻出让庄稼汉看明白的农谚,比跪我金贵。\"刀疤老匠眼眶一热,粗糙的指腹抚过刻板上歪歪扭扭的\"春分前后,种瓜种豆\",声音发颤:\"小人原在书坊刻经,可那些之乎者也,连我家那娃都念不利索...您这民报,倒像把学问从高阁上搬下来,搁在灶台上了。\"

陈子元望着老匠掌心的茧,忽然想起蔡邕书童昨日送来的那盆兰草——同样是手,一个刻经,一个刻农谚,倒分出了两种天地。

他拍了拍老匠肩膀:\"明日便在城门贴样张,让百姓们提提意见。

字要大,墨要浓,最好能让目不识丁的阿婆,看画也能懂节气。\"

待刻工们跟着小校去膳房用饭,陈子元回到书案前,指尖划过竹简上刚拟好的《民报例则》:\"首版载《种麦要诀》《治疮方》《汉胡互市物价表》,次版加《军屯授田法》《河工筑坝图》...\"墨迹未干,却已透出股烟火气。

他正想着要给各郡县学下发刻版模子,窗外忽有鸦鸣掠过,惊得案头纸页哗哗翻卷——最底下那张,是王越昨夜送来的密报。

临淄城南,蔡氏祖宅的雕花门廊下,荀氏家主荀靖的茶盏\"当啷\"摔在青砖上。\"这民报算什么?\"他踢开滚到脚边的碎瓷,胡须气得直颤,\"《种麦要诀》?

我荀家传了三代的《齐诗章句》,倒不如田埂上的打油诗金贵?\"上座的蔡邕握着茶盏,指节发白,茶雾模糊了他鬓角的霜色。

前日暗卫送来的兰草还搁在廊角,此刻却像根刺,扎得他心口发疼。

\"伯喈公倒是说句话!\"河内司马家的管事拍着案几,\"昨日我在西市,亲眼见三个卖菜的婆子围着民报样张念'治疮方',念完还说'比太学博士讲的实在'!

再这么下去,咱们的学馆要变成空壳子了!\"

蔡邕的喉结动了动。

他想起前日在街头,有个穿粗布衫的小子举着样张冲他喊:\"老丈,这'春分种豆'写得对不?\"那小子眼里的光,像极了当年他在东观校书时,为一个字考据三天三夜的模样。

可此刻堂下的骂声里,他又想起族中晚辈哭着来报:\"阿翁,郡学的算学课满了,连咱们家的小子都挤不进去!\"

\"诸位。\"蔡邕放下茶盏,声音哑得像破了的埙,\"汉升将军前日调防时,给我递了句话——'王上要的是人心,不是刀兵。

'民报...怕是早就在算计里了。\"

堂中霎时静得能听见炭盆里火星爆裂的响。

荀靖猛地扯下腰间玉佩摔在地上,玉碎声惊飞了檐下的雀儿:\"那便让那些泥腿子学算术?

让胡商的崽子跟咱们的子弟同席?\"他喘着粗气坐下,忽然瞥见廊外经过的蔡家仆役——那小子怀里抱着本《算学启蒙》,走路都在翻页。

\"走!\"司马管事扯了扯荀靖的衣袖,\"去孔庙!

咱们联名上书,请太学博士们明日在明伦堂讲《春秋》,看是民报的字多,还是圣人的理重!\"

话音未落,廊外忽有马蹄声急。

蔡邕的书童掀帘闯入,额角渗着汗:\"老爷,暗卫...暗卫在西市贴民报,围了百来号人,有个卖豆腐的阿婆说要把'治疮方'抄回去给儿子看,还说...还说'比咱们家那秀才写的管用'!\"

荀靖的脸霎时涨得通红,猛地站起身,却踉跄着撞翻了案几。

茶盏、竹简噼里啪啦落了满地,他盯着地上的《民报样张》,突然抓起一片往火盆里扔。

蔡邕眼疾手快,抢在纸页烧着前夺了回来——泛黄的纸角已焦了边,\"春分种豆\"四个字却还清晰。

\"不可。\"他抚平纸页,声音轻得像叹息,\"烧了这张,还有千万张。\"

与此同时,汉中王暗卫营的密室里,王越的铁尺正敲在军籍册上。

烛火在他脸上投下晃动的影,照见册页边缘密密麻麻的批注:\"陈留蔡氏,子侄在军者七人,皆为校尉;颍川荀氏,从孙荀安,现任屯长;河内司马氏...司马彰,偏将,上月刚因军功升都尉。\"

\"统领,最后一页。\"暗卫递来张薄如蝉翼的绢帛,\"这是各营调令底册,您要的'未联名士族子弟'升迁记录都在这儿。\"

王越展开绢帛,目光扫过一行行朱笔圈注的名字,忽在最后一行顿住。

烛火\"啪\"地爆了个灯花,映得他瞳孔骤缩——那行字写着\"蔡旭坤,荡寇将军亲卫,上月随征羌人,斩敌首三级,本应升什长,调令却压在将军案头\"。

\"蔡旭坤?\"王越捏着绢帛的手微微发抖。

这名字他太熟了——三个月前在汉中城,这小子还跟着陈子元学算粮道,前日暗卫查探儒道联盟时,他明明说蔡家的动静都在掌控中,怎么...

\"去查。\"王越将绢帛折成小块,塞进怀里的暗袋,\"查蔡旭坤的家书,查他最近见过什么人。\"他转身时,玄色暗卫服扫过案头的军籍册,带落了张纸——正是蔡邕那封\"势不得已\"的竹简,此刻正躺在地上,被烛光照得泛着冷光。

子时三刻,陈子元在书房见到王越时,案头的民报样张已堆成了小山。

王越递来的密报上,\"蔡旭坤\"三个字被朱笔圈了三重,墨迹未干,还带着暗卫营特有的松烟墨香。

\"这小子...上月还说要跟着我学格物。\"陈子元捏着密报的手收紧,指节泛白。

窗外的月光透过窗纸,在他脸上割出道阴影,\"去把他叫来。\"他顿了顿,又补了句,\"别让任何人知道。\"

王越领命退下时,檐角的铜铃被夜风吹得轻响。

陈子元望着案头那盆蔡邕送来的兰草,忽然想起刘备今日说的话:\"儒道要的是体面,咱们不妨给个体面。\"他伸手拨了拨兰草的叶片,叶底露出块未被暗卫发现的小竹简,上面只写了四个字:\"经可重注\"。

烛火在他眼底跳动,将那四个字映得发亮。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抗日之兵魂传说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男儿行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荒年卖身成赘婿,我有空间肉满仓慕容世家之燕国传奇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马前卒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魏武世子之偷香窃玉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三国:开局获得绝世武力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猎国:从一介流民开始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明日传奇穿越:新妃十八岁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大唐房二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盛世第一妾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穿越北宋靖康耻灭吾主沉浮穿越大唐:农家子弟挣钱忙新科状元的搞笑重生路2高门庶子我和兄弟一起穿越红楼从公爵之子到帝国皇帝三国:我辅佐刘备再兴炎汉三国:刘备,天命所归三造大汉两界:玻璃杯换美女,买一送一让你当伴读书童,你替女少爷考上状元?玄德公,你的仁义能防弹吗?水浒之往事随风铁骑红颜:大秦霸业清宫秘史十二章穿越古代异界争霸世子凶猛:谁敢和我抢女人?巨宋说好打猎养未亡人,你这都快登基了我让高阳扶墙,高阳为我痴狂我,秦王世子,用盒饭暴出百万兵人在乱世:我靠打猎成为卧龙三国:魂穿刘禅,工业经贸兴汉室奉旨当里长:百姓的明义我在北宋教数学一品弃子,从边军小卒到镇国大将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永乐入梦我教我自己当皇帝穿越东齐,从匪窝杀奔庙堂苟活乱世,从深山打猎到问鼎中原黔东苏维埃特区根据地大明镇国公:从燕王护卫到摄政王大宋:开局金军围城,宰相辞职不良人之大唐麒麟侯大宋:朕的专利战横扫1126平推三国,没人比我更快幸福生活从穿越开始我李承乾,在大唐和李二斗智斗勇命理探源【译注】带着基地闯三国边军悍卒:开局被女将军盯上了大明:我崇祯,左手枪右手炮王伦逆天改命称帝谁主噬心穿越古代我的空间有军火:请卸甲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科举:我的过目不忘太招祸!这破系统非要我当皇帝史上第一祸害从边陲小将到帝国战神大明:人在洪武,复活常遇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