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场旷日持久的中日战争中,日本不仅未能如愿获得战争赔款,也未能实现其以战养战的目标,更未能迅速结束这场战争。相反,日本被卷入了一场无休止的苦战,其军费开支已高达 30 亿日元,占据了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 70%!
这还不是最糟糕的,由于将近一百七十万的青年男子被滞留在中国战场,导致国内生产总值大幅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如今的日本帝国,实际上已经濒临破产的边缘。
然而,尽管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日本帝国却依然死要面子,不肯轻易认输。他们寄希望于占领武汉之后,能够迫使国府投降,从而为自己赢得一场看似体面的胜利,并获得一笔长期的赔款。
但事实上,日本帝国的上层人士都心知肚明,他们早已是外强中干、入不敷出了。这场战争对于日本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负担,让他们陷入了无法自拔的困境。
原本这个国家的资源就已经极度匮乏了,就像一个被榨干的柠檬,几乎没有多少汁水可以被挤出来。然而,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一次的损失竟然如此巨大!仅仅在一个小小的六安,就损失了如此之多的物资储备!这简直是一场噩梦!
要知道,这些物资可是整整前线苦战的四个师团,全部后勤补给啊!它们是前线士兵们的生命线,是维持战争机器运转的关键。没有了这些物资,前线的士兵们将面临饥饿、寒冷和缺乏弹药的困境,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
如此巨大的损失,让他不禁感到一阵恐慌和绝望。他仿佛看到了前线苦战中的士兵们,在阴冷的寒风中瑟瑟发抖,饿得面黄肌瘦。手中的武器也因为缺乏弹药而变成了无用的废铁烧火棍。
这种景象让他心如刀绞,他深知如果不能及时挽回局面,后果将不堪设想。
他不禁开始思考,自己究竟还剩下多少这样的物资可以用来补充呢?这些物资对于前线军队的战斗来说至关重要,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补充,士兵们的生命将无法得到保障,战争的胜负也将难以预料。
经过深思熟虑,他意识到必须采取果断的行动来挽回局面。他不能坐以待毙,任由敌人在自己的占领区里肆虐。于是,他下定决心要进行反扑,不仅要夺回那些丢失的物资,还要夺回六安这个重要的据点。
同时,他也意识到,要想彻底解决问题,就必须清除掉占领区内,这个最大的隐患——鄂豫皖抗日军。
这支军队一直在占领区,前线各个师团身后活动,给他们的后勤补给线造成了巨大的威胁。只有消灭了他们,才能确保物资的安全运输,为前线的士兵们提供稳定的后勤支持。
然而,当他向大本营请求给予战术指导后,却得到了一个令人沮丧的答复。
由于北面与红色帝国爆发了张鼓峰事件,目前局势尚不明朗,大本营下令必须等待张鼓峰事件结束,并观察后续结果后再给予支援增兵。
因此,反倒命令华中派遣军所掌握的预备师团和旅团,此刻都必须被牢牢地握在手中,绝对不能有任何异动,随时应对北面那个红色帝国的反扑。
面对这样的困境,畑俊六感到一阵无力和无奈。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于是,他强打起精神,摇摇晃晃地从座位上站起来,努力撑起自己那已经疲惫不堪的身体,对着下面的传令兵下达了命令:
“立刻传令给离六安最近的第十三师团,命令他们立刻抽调兵力,不惜一切代价夺回六安,并对鄂豫皖抗日军进行彻底的清剿。如果第十三师团无法完成这个任务指令,那么师团长荻洲立兵,就必须切腹以谢天皇!”
军令下达到第十三师团,师团长荻洲立兵,这个憋屈啊。
六安不是我的管辖,是你华中派遣军的职责。结果你把事情推给了我,还要我完不成任务就切腹以谢天皇,你这不是欺负人吗。
但官大一级压死人啊,执行吧。
但现在的荻洲立兵想要抽兵夺回六安,已经不可能了。
因为他非常清晰地察觉到,原本应该遭受重创的国府军第七十七军各部,竟然在短短两天时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整。不仅如此,他们还频繁地派遣小股兵力,对自己展开猛烈的反冲锋。
这一系列行动的战略意图再明显不过——死死拖住自己,绝不让自己有脱身的机会,配合攻占六安的鄂豫皖抗日军的行动。
目前,他手中能够夺回六安的唯一兵力,就只有被调派给自己的满洲国国防军的田师了。
荻洲立兵现在面临着一个艰难的抉择:要么让田师顶替自己,去挡住对面的第七十七军,从而给自己创造机会带兵夺回六安;要么就只能另寻他法。
然而,经过深思熟虑,他深知这绝对不是一个可行的方案。
原因很简单,他对中国人的性格有着深刻的了解。尽管这支满洲国国防军的田师,平时表现的信誓旦旦地效忠于日本天皇,而非那个傀儡溥仪,但在实际战斗中,他们的表现往往难以令人满意。
虽然不能说他们会一击即溃,但他们在战斗中往往出工不出力,这种情况屡见不鲜。想要依靠这样一支军队,去抵挡住第七十七军的强大攻势,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而一旦他被第七十七军击溃,那自己攻占六安的后背,就彻底的暴露了,那自己先陷入困境。
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让田师去夺取六安。毕竟,在周围有四个师团形成的严密包围圈之下,他们绝对不敢轻举妄动,这样一来,自己就可以确保万无一失了。
和自己的参谋们详细的计算了一番之后,荻洲立兵决定,自己带领残兵依旧继续攻击对面的国府军,完成派遣军交代的任务,而单独派遣满洲国国防军田师,再配给他一个中队,夺回六安。
只能派遣一个中队的原因是,荻洲立兵实在是无兵可用了。派这点兵,与其说是协助田绍志,不如说是督战队,逼迫田绍志全力以赴。不夺回六安,自己就将粮弹断绝。
现在,只有自己这里好一点,因为自己离着六安补给站近,存了一点物资。其他的那三个师团,因为六安被端,暂时断绝了补给,不得不放缓了对国府军的进攻节奏,给国府军喘息机会了。
这不是一个好苗条,为此,可能会让国府军逆风翻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