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终,他成立了一个专门扶持小众艺术的基金会,无数有才华却被忽略的艺术家得到机会,整个艺术界逐渐变得更加包容多元,而小明也真正成为了美的使者,永远行走在传递美的道路上。
随着基金会不断发展壮大,小明越发忙碌。一天,他收到消息,在一个偏远小镇有位少年拥有独特的雕塑技艺,但家庭贫困无力支撑其创作。小明立即动身前往。
到达小镇后,他找到少年。少年的作品粗糙中透着灵动,充满原始生命力。小明决心全力支持少年。
然而,资金筹备期间遇到难题,之前嫉妒他的同行联合起来抵制。但小明没有放弃,他发起众筹,向民众讲述少年的故事。
民众被打动,纷纷捐款。资金到位后,少年得以专心创作,作品一经展出便惊艳众人。
这次事件让艺术界风气彻底转变,嫉妒之风渐消。此后,小明依然不停歇,持续挖掘更多美。无论是海边渔民随手编制的精美鱼篓,还是深山中老人雕刻的质朴木雕,他都一一发现并推广。
岁月流转,小明头发花白,但他的脚步从未停歇,始终在这充满美的征途上前行,他知道,只要世间还有美未被发现,他的使命就不会终结。
在一次深入山区探寻民间艺术的途中,小明不慎摔倒受伤。他躺在简陋的山民家中养伤,望着周围简单却充满生活气息的手工艺品,心中满是欣慰。伤愈之后,他意识到自己年事已高,精力大不如前。于是,他开始培养接班人,将自己多年积累的经验和感悟传授给一群热爱艺术、富有爱心的年轻人。
这些年轻人带着小明的信念,奔赴各地。而小明则回到最初建立基金会的城市,开了一家小小的艺术馆,免费展示那些来自民间最纯粹的艺术品。每天,他都会坐在馆内,给前来参观的人们讲述每一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尽管他的身体越来越衰弱,但他眼中的光芒却从未熄灭。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还紧紧握着一个手工编织的挂件,脸上挂着满足的笑容,因为他知道,美的火焰将永不止息地燃烧下去。
小明去世后,他培养的那些接班人悲痛万分,但很快振作起来,因为他们深知肩负的责任重大。他们以小明的名字命名了一项新的艺术大奖,专门奖励那些像曾经的少年一样出身平凡却极具天赋的艺术家。
多年以后,这座城市发生了巨大变化,高楼大厦林立。然而小明留下的小艺术馆依旧存在,而且经过他的弟子们努力修缮扩建,规模更大。它成了这座城市的文化地标,每年吸引众多游客。
那些被小明发掘或者受他影响而成功的艺术家们自发集资,在艺术馆旁边修建了一尊小明的雕像。雕像刻画的是年轻时候的小明,目光坚定地眺望远方,仿佛在寻找下一个隐藏的美。来往的人看到雕像,都会听到旁人讲述小明一生的传奇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