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摆了摆手,示意宋瓒不必多礼,他环顾四周:“咱今天就是随便走走,你们当咱不存在就行。”
宋瓒一听,赶紧让工匠去通知刘琏,不一会刘琏赶了过来,引导老朱一行人参观琉璃厂的各个工序,宋瓒临时当起了讲解,从原料的挑选、配比,到琉璃的成型、烧制,每一步都讲解得十分详细。
刘基在一旁听着,不时点头,心中对宋瓒的赞赏又多了几分,这宋瓒能力绝对不错,这才到这琉璃厂多久,直接就上手了。
宋濂则是一脸欣慰地看着儿子,他知道这次能够顺利见到儿子,多亏了刘基大人的帮忙。
老朱在琉璃厂转了一圈,对这里的工艺和产品质量十分满意。离开车间之后,示意刘琏和宋瓒去忙自己的。
“伯温啊,你老实跟咱说,仁伢子那小子是不是准备让这宋瓒去接替你的位置?”
不得不说,老朱眼光为毒辣,刚才看刘基对那宋瓒的态度,很快就往这上面猜了,刘基笑而不语,宋濂开始没有反应过来,刘基不是辞官了吗?他在唐家铺还有官身?
“大明皇家银行的第一任行长,刘伯温....”
老朱现在也明白那什么“名誉行长”就是个虚名,这话一出,宋濂惊了好一会,前段时间兴起的“大明皇家银行”很明显有老朱在后面撑着。
想不到,那位“神秘”的行长,竟然就是刘基,难道说,当初刘基的辞官,就是为了后续这么多“大手笔”?刘基就是被安排来支持那位“仁侯”的?
等一下,宋濂有脑子转得有些慢了点,时间上有些对不上,不过老朱却没有否认这些事,因为没必要否认,他老朱就是在支持唐家铺的一些产业呢。
“如此,濂自放心,谢上位隆恩....”
“不用去寻太子殿下?”
从唐家铺的“工业园区”出来,去往唐家铺的核心地带,也就是侯爷府的时候,宋濂对于那位“仁侯”更加期待加好奇了,看了一下队伍,发现太子殿下依然没有出现,不免问了一句。
“无妨,标儿到了饭点一定会出现在唐仨仁的院子的....”
老朱淡淡地说着,语气中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宠溺。宋濂闻言,心中暗自揣测,这太子殿下与唐仨仁的关系,似乎比想象中更为亲近。想必是那位“仁侯”以独特的人格魅力,赢得了太子殿下的青睐。
想着,队伍已行至侯爷府前。宋濂抬眼望去,没有府门巍峨,更没有气势恢宏,门前也没有石狮威严,就是最最普通的一个大一些的地主家的院子,真要说不同的话,只有那院墙的材料,似乎与来时的水泥路材料有些相似,他心中不禁更加好奇,究竟是怎样的人物,才能弄出这么多神奇之物。
正思索间,忽闻府内传来欢声笑语,似乎正是用饭之时。老朱微微一笑,率先迈步走进府中,宋濂紧随其后,心中暗自期待,能早日见到那位传说中的“仁侯”,一探究竟。
“别想了,都说了侯爷去了山里寻药去了....”
刘基低声跟宋濂说了一句,宋濂微微有些失望,不过走进院子,发现马皇后居然携带着另外一个皇子在院中,此时肖伊人正与马皇后说着什么,太子和太子妃常氏也都在呢,还有皇长孙朱雄英居然也在这里!
“臣宋濂见过皇后娘娘....”
对于老朱,众大臣一般都只是躬身行礼,但对于这位皇后,一些大臣却是愿意半跪下去行礼,对于这件事情,老朱不满归不满,却是从来不会说什么。
“宋师来了?正好,一起吃个饭吧....”
能够让马皇后将这里当做自己的另一个家,足见马皇后对于这位“仁侯”的看重,马皇后的话语中带着几分亲切与随意,显然对宋濂这位大儒颇为敬重。宋濂闻言,心中微微一暖,连忙谢恩起身,目光却不由自主地再次扫过这院子,心中暗自思量,这位“仁侯”究竟有何等魔力,竟能让一国之后如此挂心。
饭桌上,菜肴虽不奢华,却也别致精致,显然出自高手烹饪。众人围坐一起,边吃边聊,气氛融洽。马皇后不时询问宋濂的近况,又提及太子殿下近来的学业,言语间透露出对这位未来储君的殷切期望。
宋濂一一作答,心中却更加好奇这位“仁侯”的身份与来历。他旁敲侧击,试图从马皇后的言谈中捕捉到一些线索,却只见马皇后笑而不语,似乎对这位“仁侯”的事情讳莫如深。
饭毕,宋濂想着是不是要告辞离开了,马皇后却是让老朱提了个食盒,那食盒应该是一些铁皮制作出来的,看着就挺厚实。
“去给仁伢子送吃的,我们这些妇人就待在唐家铺里走动一下....”
老朱一头黑线,让他堂堂洪武爷去给唐仨仁送饭,这说出去估计也没人相信,不过朱标却是乐呵呵的接了过来,与常氏说了几句什么,之后一行人走了唐府。
这才走了一小段路,宋濂察觉得到这是进山的路,就算是一条通往山林中的路,也被铺上的水泥,当真是奢侈。
山林间鸟鸣声声,清风拂面,带着一股自然的清新。宋濂不禁放慢了脚步,细细品味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和谐。
“宋师不用着急,三轮车来了....”
朱标喊了一声,几辆脚踏三轮车过来,老朱和朱标坐一辆,刘基和宋濂坐一块,其余陪同护卫坐余下的几辆,这蹬三轮的都是年轻的汉子,山中水泥路有不少上坡,但在这些汉子脚下完全没有吃力的感觉。
“上位,这一次侯爷可以说是弄出了救命的神药....”
三轮车的速度保持着不慢不快,刘基也能与老朱说上话,老朱自然是期待的,不过唐仨仁为什么封侯,明面上的因素是唐仨仁协助朱标灭了倭国。
实际那些随军出征的将士们都知道,灭绝倭国的人,正是这位杀神一般存在的侯爷,一个杀气腾腾的将军,怎么可能做出济世救人的事来?
“要不是你们都提到了这所谓的神药,你们以为咱会放下身份来给仁小子送饭?”
老朱吹了吹胡子,刘基等人微微一笑,这位洪武爷其实就是死要面子,当然不能点破老朱的心思,三轮车往山林中行了好一段路,总算是见到了一片药林,同时有人的声音传出来。
“一般而言,有毒物的地方,七步之内必定能够寻到解药....”
唐仨仁不止一个人,还有几个身着粗布麻衣的年轻男女,正蹲在地上仔细辨认着药草,他们的脸上带着专注的神情,手中还拿着记录的本子,时不时还会相互讨论几句。
“这些都是仁小子收的徒弟?”老朱好奇地问道。
刘基点了点头:“不错,侯爷医术高超,又心怀慈悲,这些年轻人都是慕名而来,希望能够学到一些皮毛,以造福百姓。”
老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但嘴还是硬的:“仁小子就是个杀神....”
说话间,一行人已经来到了药林深处,唐仨仁正蹲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挖着一株药草,他的动作轻柔而熟练,仿佛对待一件稀世珍宝。
“侯爷,皇上来了。”一名护卫上前禀报。唐仨仁闻言,只是抬了抬头看了一眼,说道:“老朱来了?”
同时唐仨仁的目光落在了随老朱他们一起过来的宋濂身上,这位老者与宋瓒有五六分相似,应该就是那位“明初三文士”之一的宋濂了。
与此同时宋濂同样在打量着唐仨仁这位年轻的“侯爷”,完全没有半点侯爷的架子,若不是事先知晓唐仨仁的存在,宋濂一定会认为这家伙就是一普通的药农而已。
“赶紧吃,一会给咱看看你最近弄出来的那什么神药....”
不得不说,宋濂很是惊讶,能够与上位这般随意相处的年轻人,眼前这位侯爷还真是头一位了。
唐仨仁笑了笑,接过朱标手上的食盒,招呼几个小年轻徒弟一起吃,边吃边说道:“什么神药,不过是些另僻路径罢了,经过一些特殊的处理,用老祖宗传下来的方式,有些以毒攻毒的意思。”
青霉素本身不就算是一种霉菌吗?“消炎”说是以毒攻毒其实也没有说错。
老朱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惊奇:“哦?寻常的药材?以毒攻毒,上一次天德的背疽,你就有用了这种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