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没有想到,金钱有这么大的魔力。”我悄悄对言承世说道。
“为什么这么说?”言承世笑着问道。
“因为,没有想到钱能够让人主动受委屈。”我笑着说道。
言承世明白了,他笑着悄悄对我说道:“钱能让人放弃尊严,那不叫受委屈,是你情我愿的。但是,好人会主动受委屈。”
“什么意思?”我悄悄问道。
“以后你就知道了。今天是婚礼,咱们先不说那些,好不好?”言承世悄悄说道。
“行。”我笑着,见了换上全新衣裳的哥嫂和侄子,“你们先休息一会儿,待会有车来接,我和承世先去招呼其他客人。”
我第一次看到我哥嫂对我的态度如此好。我微微叹息,他们也是曾经被生活压弯了脊梁的,在我们那几百万的投入下,才有了一些缓解。当然,他们的心里,也有着像我爸同类型的期望。
我什么都不想说了。
在我们古代,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强调家庭之间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的情况?因为,在古代,家庭是最底层的管理机构。
诛九族之类的事情发生,往往是因为家族的力量强大到了一定的程度。
《赵氏孤儿》里的故事,很多人可能并没有看懂。春秋时的晋国,屠岸贾恃宠,杀害赵盾及其全家三百余口。
赵盾何许人也?历史上有两个故事。
一个故事是,赵盾弑其君,说的是赵盾的弟弟赵穿杀了晋灵公,赵盾没有追责,而是辅佐新君继续治理晋国。史臣大胆记录了赵盾弑其君。
赵盾觉得委屈,找史臣理论。史臣反问:“你逃出去了,却没有出国。你弟弟杀了晋灵公,你没有惩罚。你作为权臣,这两件事没有做,怎么不是你杀了晋灵公?”
赵盾只能让史臣继续这么记录。
杀害晋灵公这件事,赵盾无论是否授意,他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在惜字如金、微言大义的时代,“赵盾弑其君”是相对比较准确的记录。
第二个故事是,孔子记录,赵盾是晋国良臣。即使“弑君”,依旧是良臣。这两者,孔子并不觉得矛盾。
看出问题了吗?臣和君的关系,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吗?显然,在孔子的时候,并不是这样。
赵盾家族的力量到了什么程度?屠岸贾想方设法想要灭了赵家全族,为什么他连小孩子都不放过?我们可以看到,赵盾儿媳庄姬公主深宫产子。为救赵氏孤儿,程婴献子。十五年后,程婴与魏绛联手杀死屠岸贾,报了赵家仇恨。
你以为这就完了吗?
不,赵家再次成为了晋国强大的力量,强大到智、韩、赵、魏四家曾经在晋国平分秋色。最终,三家联合灭智,分晋,历史悄然滑入战国七雄,韩、赵、魏称雄于当时,成为七雄中的三个重要的国家。
尽管此后家族力量有所削弱,尤其是推恩令之后,更尤其是我们进入现代社会之后,大量家族已经名存实亡。
以前靠血脉相连的大家族,已经很少能对社会起到特别大的影响力了。像徐志摩家那样能够让铁路拐弯经过他们家附近的事情,现在已经基本上看不到了。
别说那些了,就连我,也已经不再抱着一定要怎么扶持我哥、我嫂他们走到更高位置上的想法。他们倒是希望,而我更愿意他们能按照自己的能力来确定未来的发展,而不是因为我的扶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