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所映,绝非寻常周天星辰,其核心处,一座巍然巨台之形在流转星光中若隐若现,台基如山岳,气象苍茫浩大,四周星斗轨迹环绕,隐隐构成众星拱卫之势——正是轩辕台星图!
“轩辕台…山海秘钥…”秦古阳低头凝视掌心静静悬浮的玉琮,指尖拂过那温润玉质下流转的星图光影,风后那“天道如砥,履之则昌”八字箴言,如同黄钟大吕,在其心海深处往复轰鸣震荡!那不再仅仅是告诫,更是一条以自身为祭献、铺就于天命之前的荆棘之路!护天之责,护道之重,从未如此刻般清晰、沉重地压在他的肩头。
他缓缓收拢五指,将玉琮紧紧攥于掌心。那温润中蕴含磅礴星力的触感,如同握住了一段沉甸甸的过去与未来。抬起头,目光穿透眼前蛊雕伏诛后弥漫的腥浊血气,投向风后神念所指的大荒西南深处。
那片亘古幽暗之地,此刻在秦古阳眼中,不再仅仅是凶险绝域,更似一张缓缓铺开的、由《山海经》神魔与华夏始祖荣光共同织就的浩渺图卷。轩辕台,这座传说中黄帝问道于广成子、铸鼎乘龙飞升的圣迹,连同那即将现世的山海锁钥,便隐藏于这图卷的核心。风后遗命,星图所指,正是他秦古阳承接天命、拨乱反正的起点。
“呼……”一口浊气缓缓吐出,体内《黄帝内经》所载气诀自然流转,平复着激荡的气血与心绪。眼神中的迷茫与震荡已然沉淀,取而代之的是一种磐石般的沉静,以及一股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决然。
他不再迟疑,迈步向前。足下大地仿佛感知其心志,沉闷的脚步声在死寂中显得格外清晰。腰间玉琮微微颤动,那核心星图中的轩辕台光影随之明灭呼应,似在为其指引方向。西南幽邃处,一道微不可察的星辉,刺破大荒亘古的混沌黑暗,一闪而逝。
秦古阳身形一顿,随即足下一点,化作一道淡青色流光,如流星经天,义无反顾地朝着那星辉隐没、传说蛰伏的大荒最深处,破虚而去。
淡青流光疾如电掣,割裂大荒亘古混沌。秦古阳足踏虚空,身随玉琮星图指引,直扑西南幽邃。风声在耳畔嘶嚎,裹挟着砂砾碎石砸在护体罡气之上,噼啪作响。腰间那枚玉琮光华流转,温热之感愈盛,核心处轩辕台星图明灭不定,牵引着他的心神,如同暗夜中唯一永不堕落的辰星。
不知飞遁几时,前方混沌陡然一清!一股苍莽洪荒之气扑面而来,沉重如岳,沛然莫御。秦古阳急收遁光,悬停半空,举目望去,心神剧震!
只见一片浩渺无垠的虚空之中,一座巨台巍然矗立!台基非金非石,似由凝固的玄黄地气堆叠而成,其上遍布天然生成的龙鳞凤羽纹路,道韵天成。台分九层,层叠而上,直插幽暗天穹。台顶之上,隐隐有日月并行、星河流转之虚影沉浮不定。台壁之上,无数古老粗犷的篆文深深烙印,细辨之下,竟是禹王疏导百川、划分九州之治水神纹!此台气象之宏伟,威严之深重,竟压得周遭混沌气流为之凝滞——正是传说中黄帝问道广成子、乘龙升天之圣迹,轩辕台!
“轩辕台…果然在此!其中有何玄机?”秦古阳胸中激荡,惊喜万分,风后神念指引,星图印证,分毫不差!他深吸一口气,压下翻涌气血,缓缓降落在巨台最底层的广阔平台上。足下传来坚实而温润的触感,仿佛踏在沉睡巨龙的脊背之上。
平台中央,景象奇异。九枚形制古朴、大小各异的玉圭,按照某种玄奥轨迹悬浮半空,缓缓环绕成圈。玉圭色如墨玉,表面流淌着幽邃光华。圭身之上,密密麻麻镌刻着比禹王神纹更为古老神秘的符箓,似虫鸟鱼龙之形,又似日月山川之变,正是天成阁典籍中只言片语提及的“禹王古篆”!此乃沟通上古、封印时空之重器。
九圭环绕的核心处,一点奇光静悬。其形非方非圆,似一枚天然生成的苍青石钥,约莫巴掌大小。
欲知后事如何 且待下回再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