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十八年深秋,太极殿内炭盆噼啪作响。
李世民望着案头高句丽扣押唐使的密报,指节无意识叩击着刻满山河图的玉镇纸。
忽闻阶下传来苍老的脚步声,他抬眼望去,73岁的李靖身披玄色大氅立在丹墀之下,银发与铠甲上的霜花在烛火中泛着冷光。
\"魏国公可知朕为何召见?\"
李世民步下龙阶,袍角扫过冰凉的青砖,
\"武德年间你踏平萧铣,收伏岭南五十一州;贞观初年北破东突厥,擒颉利可汗于阴山;西击吐谷浑时,你率军穿越大积石山,饮马河源。
这些功绩朕每日翻看《贞观政要》,字字如在眼前。\"
李靖拄着蟠龙杖深深一揖,甲胄相撞发出清响:
\"陛下谬赞。臣不过是执陛下所授之剑,顺天应命而已。
今漠北烽烟又起,若蒙陛下不弃,老臣愿效马革裹尸之忠。
\"他抬头时目光如鹰,虽身形佝偻,却仍透出当年率八百精骑夜袭定襄的悍勇。
李世民凝视着这位跟随自己半生的老将军,忽想起二十年前渭水之盟时,正是李靖在突厥退兵后星夜疾驰,以奇兵截断其归路。
此刻见他白发苍苍仍请战,心中五味杂陈:
\"魏国公战功赫赫,朕岂会不知?只是此次高句丽路途遥远,朕实不忍你再涉险。
\"陛下!\"李靖突然向前半步,杖尖重重点地,\"昔年臣随陛下破薛举时,您亲率玄甲军冲锋;虎牢关之战,您单骑诱敌三千铁骑。
如今陛下若要亲征,老臣恳请为先锋!\"
殿外朔风呼啸,将烛火吹得明灭不定。李世民沉默良久,上前扶住老人:
\"朕意已决。你且安心调养,待得胜归来,朕要与你共饮庆功酒。
\"待李靖离去,他望着宫墙上斑驳的月影,喃喃道:
\"非朕贪恋军功,实乃高句丽狼子野心,不灭此患,何以安天下?\"
次日清晨,尉迟敬德闯入太极殿时,甲胄上还沾着玄武门的露水。
\"陛下!
区区高句丽,末将只需三千玄甲军,旬月之内必取其王首级!\"
他声如洪钟,震得梁间铜铃嗡嗡作响。
李世民将染血的唐使帛书掷在案上:
\"渊盖苏文弑君专权,扣押我朝二十余使者。此等挑衅,朕若不出兵,何以立威于四海?\"
见尉迟敬德还要争辩,他忽然放缓语气,\"
当年虎牢关之战,你单骑救朕于重围。
如今朕要亲征,你可愿为朕执掌前军?\"
尉迟敬德虎目圆睁,单膝跪地:
\"末将愿率玄甲军为陛下踏平辽东!只是...\"
他抬头望向龙椅,
\"请陛下允末将带三千陌刀手,定要让高句丽人知道,大唐刀锋所指,寸草不生!
太极殿内烛火摇曳,光影在李世民周身勾勒出威严轮廓。他目光扫过殿内群臣,最后落在张起灵身上,沉声道:
“张卿,此前你出使高句丽,对那方风土人情、山川地势皆熟稔于心。此次朕决意亲征,还会带上太子,你也随驾同行,务必助朕一臂之力。”
张起灵身姿挺拔如松,拱手行礼,声线沉稳有力:
“臣遵旨!必当竭尽所能,护陛下与太子周全,为大军征伐效犬马之劳。”
李世民微微颔首,随即转身面向一众朝臣,开始部署征伐漠北的行政调动。
宣旨官展开明黄诏书,高声宣读:
“赵令、江作大将阎立德等即刻调往洪州、饶州、江州,督造运输船舰四百艘,务必按期完工,装载足量军粮,以供大军所需;鄞州都督张简等率领幽州及鄞州军队,联合契丹部落、西部落、瓦蛇部落,先行对高句丽进行试探性行动;
太长京违艇为困运使,黄河以北各州皆受其调遣;太仆少卿肖睿负责统筹调度,将黄河以南各州粮食,经由海路运往北方。”
一番安排后,李世民看向司空房玄龄,神情郑重:
“房卿,朕出征之后,京师留守与朝政诸事便全权托付于你。
李大亮为副留守官,辅助于你。朝堂上下,大小事务你可便宜行事,无需事事奏报。
朕此去只管征伐之事,太子随朕同行历练,你务必守住这大唐根基!”
房玄龄连忙拜倒在地,言辞恳切:
“陛下放心,臣定当殚精竭虑,不负陛下重托,保京师安稳,护朝政清明!”
待一切部署完毕,朝臣正欲退下,房玄龄却再度上前,神色略显急切:
“陛下,还有一事极为重要,不得不奏。”
李世民挑眉示意他继续,房玄龄禀报道:
“西游记中那位玄奘法师,历经十余年艰辛,终于自西天取得真经,现已回到。
只是他当初是借着贞观二年的旱灾,私自西出玉门关,此乃违反境内出关之规。
如今他携经归来,特向陛下请罪,恳请赦免,以便能重返长安弘扬佛法。”
听闻此言,李世民眼中顿时泛起惊喜之色,龙颜大悦:
“玄奘法师历经万难,取回真经,此乃我大唐之幸,佛教之幸!
朕不但要赦免他,还要命你出长安一百里前去迎接!见到法师后,速速派人回禀,朕要亲自迎接法师与真经入城!”
房玄龄领命而去,太极殿内,李世民望着殿外辽阔的天空,心中既有征伐必胜的壮志,又对即将到来的真经满怀期待。
这一场亲征与迎经,注定将在大唐的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边疆的战火与佛法的光辉,即将共同书写贞观年间的传奇新章。
贞观十八年十月十四日,长安朱雀大街旌旗蔽日。
李世民身披玄甲,忽然转身对身旁的李靖道:
\"待朕归来,还要听魏国公讲当年阴山夜战的故事。\"
老将军抬手行军礼,霜雪般的鬓角在风中扬起,恍惚间,仿佛又看见那个白衣渡江的少年将军。
勒马回望宫阙,身后二十万大军如钢铁洪流般蜿蜒向东北。
谁也未曾料到,这支承载着天子雄心的远征军刚刚踏出城门,留守长安的房玄龄便陷入一场诡异风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