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和三年正月初九,睦州山中大营。年关刚过,寒意未消。赵信站在沙盘前,手中握着一封刚刚送达的密信。
“河北王庆已起兵,占据邢州、磁州一带,兵力约五万。”
“愿与圣公联络,共抗朝廷。”
这封来自北方的信件,令他沉思良久。童贯的大军正在南下,意图围剿方腊;而如果能在北面牵制住朝廷另一支主力——由蔡京坐镇的“京畿防务军”,那么整个战局就有可能逆转。于是,赵信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派遣使者北上,与王庆建立战略同盟关系。
【局势分析:单打独斗难敌强敌】
赵信深知,虽然白马义从已在多次战斗中展现出强大战力,但面对童贯统率的中央禁军,仍是劣势明显。若不能在外部制造压力,分散敌军兵力,一旦开战,极可能陷入被围攻的绝境。为此,他在一次军议会上提出了联合其他起义军的战略构想:
一、【当前敌情】
童贯统领两万大军,即将南下;
张叔夜为前锋,擅长山地作战;
朝廷另有五万禁军驻扎汴京周边,随时可调遣支援;
二、【己方优势】
地形熟悉,利于游击作战;
情报系统初步建成,掌握敌军动向;
百姓支持度高,后勤保障逐步完善;
三、【联合目标】
联络河北王庆、川中田虎等地方势力;
建立“南北呼应、东西联动”的反朝廷联盟;
形成多点牵制,迫使朝廷分兵应对;
“我们不是要同时打赢所有敌人。”赵信说道,“而是要让他们疲于奔命。”
【外交筹备:选人、定策、备礼】
为了确保此次外交行动成功,赵信做了充分准备:
1.
人选选拔
最终选定原讲武堂教习之一、口才出众的陈文亮作为正使;
配备两名通晓北方方言的随员;
另有一队白马义从精骑暗中护送;
2.
策略制定
表达合作意愿,强调“共同抗朝”利益一致;
提出“互不侵犯、资源共享、协同作战”三大原则;
承诺提供南方物资支援,换取北方牵制敌军;
3.
礼品准备
南方特产茶叶、药材;
制式铠甲与兵器各一套;
附带一份《治民纲领》副本,展示治理理念;
临行前,赵信亲自叮嘱:“你们不只是去谈条件的,更是去传递信心的。我们要让王庆知道,我们不是乌合之众,而是一支能打、能守、能建的真正力量。”
【千里北上:穿越敌境,抵达邢州】
陈文亮一行人乔装成商旅,避开官军哨卡,穿越荆楚、河南,历时月余,终于抵达河北邢州。王庆虽已起兵,但内部仍存诸多派系分歧,对南方是否真有实力尚存疑虑。在一番试探性谈判后,陈文亮展示了赵信的治政成果、军事部署图与白马义从的战绩记录。更关键的是,他带来了赵信亲笔所写的盟书:
“今有赵某,与王君同举义旗,志在救民于水火,共伐暴政。若得天下清明,当以兄弟相称,不分主次。若有背信弃义者,天地共弃之。”
这一番言辞诚恳,加上实际战果的佐证,终于打动了王庆。他当场签署回函,并下令调动两万兵马进驻磁州,作出进攻姿态。
【联盟成立:南北呼应,震动朝廷】
消息传回睦州时,赵信正在训练新一批讲武堂学员。他看完回信,嘴角露出一丝笑意。
“好戏,要开始了。”
不久之后,朝廷果然乱了阵脚。
童贯原本计划全力南征,却因河北告急被迫分兵;
蔡京紧急召集京畿部队,以防王庆突袭;
多处边疆守军也被调往北方,造成东南防线空虚;
赵信趁机下令白马义从展开一系列小规模袭击,扰乱敌军补给线,进一步加剧其混乱。
【白马义从特性激活进度:42%】
【新增可用技能:【联合作战】【远程策应】】
这场联盟不仅改变了战场态势,也标志着赵信的战略思维已经超越了一城一地之争,迈向真正的“全局博弈”。
【影响深远:民心再稳,豪强归心】
随着联盟消息传开,南方各地的观望势力也开始动摇。
原本保持中立的地方豪族纷纷派人前来表示支持;
商户主动提供粮食与马匹援助;
甚至有旧朝官员私下投诚,愿为赵信效力;
百姓们也开始相信,这位“圣公”真的有希望改变这个乱世。一位老儒生在街头感慨道:“昔者刘备借东风,今日赵信结王庆,皆是识时务者。”
【尾声:合纵连横,乱世谋势】
夜深人静,赵信独自坐在营帐内,望着地图上的南北两条红线交汇在一起。他知道,这只是第一步。未来,他还需联络更多的义军,整合更多资源,才能真正撼动这座腐朽的王朝。但他并不急于求成。因为他已经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用现代战略眼光布局古代乱世,用联盟与协作打破孤立无援的局面。
而这支“白马义从”,不仅是他的军队,也将成为他纵横天下的棋子。
宣和三年正月二十日,睦州大营。春寒料峭,白雪未融。赵信站在“民政司”门口,看着墙上张贴的一份新公告,眉头微微舒展。
“自即日起,全军上下须严守《军民公约》,违者重惩不贷。”
这是他亲自拟定、并由李忠、张仲华等核心幕僚共同审定的《军民公约》正式发布的日子。这不仅是一纸条文,更是一个信号:
白马义从不再是草莽之师,而是一支有规矩、有信仰、有底线的军队。
【问题浮现:胜利之后的隐患】
随着白马义从接连获胜,讲武堂军官体系初成,情报网布局完成,联盟也已建立,局势看似一片向好。但赵信却敏锐地察觉到一个危险的苗头:
部分士兵开始滋生骄纵情绪,甚至出现扰民、抢夺财物的现象。
他在巡视村庄时亲眼所见:
有士兵强占村民房屋拒不归还;
有人借“征粮”之名多取百姓口粮;
还有军官纵容部下殴打不服从命令的乡民;
这些行为虽属个例,但在百姓中造成了恶劣影响。“我们不是来救民的吗?”赵信在一次军议会上怒声质问,“怎么反倒成了新的压迫者?”他知道,若不及时遏制这种风气,民心将失,根基不稳。于是,他决定:
发布《军民公约》,以明文规定军队行为准则,重塑军纪权威。
【公约内容:十项禁令,三条保障】
《军民公约》全文共十三条,分为“禁止行为”与“保障条款”两大部分。
一、【十项禁令】
禁擅自进入民宅,未经许可不得搜查;
禁抢夺百姓财物,违者军法从事;
禁侮辱、殴打平民,情节严重者处斩;
禁强征劳役,需按工计酬;
禁私设刑堂,所有纠纷交由军法司处理;
禁贪污赈灾物资,一经查实立即处决;
禁奸淫妇女,违者割舌剜目示众;
禁破坏农田水利,损毁庄稼者重罚;
禁擅杀无辜,作战期间亦须遵守俘虏条例;
禁传播谣言动摇军心民情;
二、【三项保障】
百姓有权举报违纪士兵,设立“监察司”受理;
所有士兵必须佩戴身份木牌,接受监督;
每月举行“军民议事会”,听取百姓意见;
这份公约一经张贴,立刻在军民之间引起强烈反响。“这才是真正的仁义之师。”一位老农感慨道,“比那些穿官服的还要守规矩。”
【执行机制:军法司升级,监察司设立】
为了确保《军民公约》落地生效,赵信对原有司法系统进行了改革:
1.
军法司职能扩大
设立“纪律审查科”,专责调查违纪案件;
建立“巡回法庭”,定期巡访各村处理纠纷;
2.
成立“监察司”
由百姓推选代表组成;
负责监督军队行为,接受投诉并上报;
可直接向赵信本人提出弹劾建议;
3.
设立“荣誉榜”与“耻辱墙”
表彰守纪士兵,给予晋升与奖赏;
公布违纪者姓名与罪行,形成舆论压力;
赵信还下令:
“凡违反公约者,无论出身高低,一律严惩不贷。”
他亲自签署第一起违纪案判决书:一名伍长因私闯民宅被当众鞭笞四十,并降为马夫。这一举动震慑全军,从此无人再敢轻视新规。
【社会反响:民心回归,士气高涨】
短短数日后,效果立竿见影:
村民们重新愿意与军队接触,提供情报与补给;
士兵们也逐渐意识到,纪律是赢得尊重的关键;
许多青年主动报名参军,希望成为白马义从的一员;
地方豪强纷纷表示支持,愿出资助军;
赵信在一次巡视中,听到两个孩童在街边模仿士兵背诵公约,不禁莞尔一笑。“这才叫真正的‘军民一家’。”他对身旁的李忠说道。
【深层意义:政权合法性的构建】
赵信深知,《军民公约》不仅是整顿军纪的工具,更是他政权合法性的重要基石。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息:
我们不是为了打江山而打江山,而是为了建立一个公平、公正、有秩序的新世界。
这也正是区别于其他起义军的根本所在。“过去的人靠拳头说话。”赵信在一次讲武堂授课中说道,“但我们不一样。我们要靠制度、靠人心、靠正义。”
【尾声:铁律铸军魂,公信立天下】
夜色渐深,赵信独自站在营地高台上,望着远方灯火通明的村落。那里,炊烟袅袅,百姓安居,军纪肃然。他知道,这条路还很长,敌人也不会坐视不理。但他已经迈出了最关键的一步——
用制度约束权力,用纪律赢得信任,用信念凝聚人心。
而这支“白马义从”,也将在这条路上,走得越来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