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接着说道:“接下来,我要给大家讲述一件更为惊人的事情。这件事是我一位在香港读书的同学在美国留学时听闻的。
据说,在美国有一位极其富有的富翁,为了让自己始终保持年轻、充满活力,竟然每隔几年就会将自己体内的血液全部替换成年轻人的血液。截至目前,他已经至少进行了七次这样的血液更换!要知道,这还仅仅是为了追求健康,并非是非常紧迫的需求。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有一天这位富翁的肝脏发生病变,急需进行肝脏移植手术,他会像大多数人那样,耐心等待合适的、由意外身亡者提供的肝脏配型吗?恐怕不会吧!毕竟他如此富有,完全有能力开出五千万这样巨额的赏金来寻找一个合适的肝源。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学校或者医院的个人信息不慎泄露,被犯罪集团获取。而这些犯罪集团通过这些信息,成功找出了几名与富翁肝脏配型成功的人员,大家觉得他们会怎么做呢?毫无疑问,他们大概率会为了那高达五千万的巨额赏金,不惜采取绑架甚至杀人的手段来获取肝脏。
然而,如果个人信息没有泄露,犯罪集团就不可能去逐一进行 dNA 对比,也不可能盲目地抓几个人来尝试。毕竟,这样做不仅效率低下,而且风险极大。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极其关键且不容忽视的潜在威胁,那就是一旦某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成功获取了我们大规模的 dNA 样本,那么他们便能够借助先进的 dNA 共性分析技术,精准地研制出专门针对特定人群的生物病毒。例如,这种病毒可能会专门针对东亚人种,其杀伤力和破坏力将是难以估量的。
在这里,我要郑重地提醒大家,千万不要将此视为无稽之谈或夸大其词。事实上,以当今的基因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水平,完全有能力实现这样的目标。
综上所述,我们公民的所有个人信息都必须得到严格的保密。尤其是当这些信息大规模泄露出去时,所引发的后果将是极其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对国家的安全构成直接威胁。毫不夸张地说,这已经不仅仅是关乎个人隐私的问题,而是上升到了国家安全的层面。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我们必须尽快建立相关的法案,并对违反者予以从重从严的处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公民信息的安全,维护国家的稳定和安全。
当我的话语落下之后,现场顿时炸开了锅,引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热烈议论。我环顾四周,发现许多人都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显然是被我所说的内容所震撼。
不仅如此,我还注意到不少人纷纷将目光投向了那几位代表委员们,他们似乎对这些人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从他们的表情和举动来看,我推测这几位代表委员应该是医学或生物工程领域的专家。
果然,没过多久,这些代表委员们就开始低声讨论起来。他们的脸色显得有些凝重,不时地交换着意见,似乎在对我所说的情况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分析。
经过一番短暂而激烈的讨论后,代表委员们的脸色变得愈发沉重。我想,这大概意味着他们已经证实了我的说法是真实可靠的。这个消息对于在场的每一个人来说,无疑都是一个巨大的冲击,大家都被这样的事实震惊得说不出话来,现场陷入了一片令人窒息的沉默之中。
然而,就在这片沉默中,提案却以几乎全票通过的方式顺利通过了最终审核。这一结果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毕竟,如此重要且紧迫的议题,一旦得到证实,必然会引起各方的高度重视和积极响应。
会议结束后,人大方面特别邀请了我以及几位法律方面的起草者,共同参与到正式法律条文的编撰工作当中。这无疑是对我之前发言的一种认可和肯定,同时也让我深感责任重大。
经过长达一个多月的精心编写和反复修改,这部备受瞩目的《华夏公民信息保密法》终于在五月份通过了人大常委会的最终审批,正式成为一部具有法律效力的法规。这部法律的诞生,标志着我国在保护公民信息安全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根据法律规定,所有的单位和企业都肩负着对公民信息保密的重大责任和义务。对于那些需要公民实名办理业务的单位和企业来说,更是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制定完善的信息保密管理制度,并安排专人负责管理。而这个负责人通常由单位或企业的副职担任,一旦发生信息泄露事件,专职人员和负责人将承担主要责任,同时企业和单位也将承担连带责任。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法律中的“企业”范畴还包括了互联网企业。只要客户需要实名注册,那么这些企业就必须对用户信息进行专人管理,并采用先进的防拷贝技术,以防止信息被人非法拷贝和泄露。这一规定无疑将对互联网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促使企业更加重视用户信息的安全保护。
这部法律的实施,无疑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希望和信心。它就像一道坚固的防线,将那些企图在互联网上非法获取他人详细信息的行为牢牢地阻挡在外。可以想象,前世那种只需一千块就能轻易买到一百万人详细信息的荒谬现象,将不再会发生。
再加上前几年开始的预防电讯诈骗的宣传工作,人们对于电讯诈骗的警惕性已经大大提高。这样一来,那些像后世异常猖獗的东南亚电诈园区,恐怕也难以在国内屡屡得手了。
然而,当我想起前世那些被骗去东南亚一带的国内人员时,心中却不由得涌起一阵阵的心烦意乱。这些可恶的毒瘤,就像野草一样,总是割了又长,反反复复,让人头疼不已。尽管我们一直在努力加强防诈骗宣传,但似乎总是无法彻底根除这个问题。
要想真正解决这个难题,除了继续加强防诈骗宣传外,还必须依靠严厉的法律来打击这些电诈行为。只有让那些不法分子心生畏惧,才能够有效地遏制他们的嚣张气焰,保护广大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