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蛋来时就带了套换洗的衣服,当时见她实在想妈妈,拗不过她,才带着她过来。
本来只打算让她在这住个一两天,就送回去的,没曾想这一住就是几个月。
苏志东两口子看着苏母帮蛋蛋收拾的行李,单单衣服就已经两大包了。
还有苏林昭她们买的各种小玩具,儿童书本等等,走的时候就她一个人的东西,塞了满满三个行李袋。
要不是苏志东开车来的,想把这些东西搬回家都够呛。
蛋蛋一连串招呼下来,“四爷爷四奶奶…还有小叔叔,小姑姑,蛋蛋回家了,记得想我哦。”
苏母抱着蛋蛋舍不得撒手,她是真舍不得啊,这几个月,小姑娘除了晚上睡觉,平常都是跟着她的。
乖乖巧巧的小人精,带着她别提有多欢乐。
蛋蛋举起小小的手拍拍苏母肩膀,“四奶奶不哭。”
苏母摸摸她的脑袋,“四奶奶没哭,四奶奶就是舍不得蛋蛋。”
蛋蛋小大人似的叹口气,“唉~蛋蛋要回家了,陪家里的奶奶。”
苏林昭没忍住,又捏了捏蛋蛋圆圆的小脸蛋。
苏母将她的手拍开,“说了多少回,小孩子的脸蛋不能捏,这是口水袋,经常捏会容易流口水。”
苏林昭……
好吧,妈妈总有各种各样的说法,有的很有道理,有的,简直毫无根据。
然而你还不能不听。
蛋蛋仰着小脸,“没事儿~蛋蛋不流口水。”
啧,这她哪还好意思捏哦。
蛋蛋走后,总觉着家里冷清不少,哪怕平常她在家的时候,也是安静的时候居多。
但少了那童言童语,总觉着缺了些什么。
苏母:“要不大家都说,家里还是要有个孩子,热闹。”
确实,氛围感觉都不一样呢。
“再过几个月,等大嫂肚子里的孩子生下来,不就又热闹起来了。”
苏林昭没想到她随口一说,后面真是一点折扣没打,家里热闹得不行。
不过这是后话了。
月底的最后一个周天,苏林昭骑着车去城东的院子。
一月一度,收租的时候到了。
之前一人一个入住时间,才这么几户人家,就已经有点记不住,老忘记这事。
所以后来苏林昭干脆将收租的时间,统一定在月底的最后一个星期天,收次月的房租。
当然一次性交半年或一年更省事。
杨聪和吴美娟几个,之前赚到钱后,就直接续了半年的房租,双方都省事。
而其他人,虽然也想要那半个月的房租减免,不过到底没有选择一次性交。
一个月五块钱,半年的房租,哪怕减免半个月,也要二十七块五。
出来租房的,大多数是自己有工作,而家里住房条件又比较紧张的。
之前住在家里也都是要上交家用的,好一点的自己能留下大半工资,然而有的人,一个月只能留下几块钱的零花钱,哪有钱一次性交这么多。
搬出来住倒是比家里自在,然而各方面花销不小,特别是前期。
所以大家还是觉得按月交,压力小一点。
再加上都还指着单位分房呢,说不定哪天就轮到自己了,到时候多交的房租也不知道能不能退,那不就白瞎了。
苏林昭不管这么多,只要按时交房租就行。
不过是一个月跑一趟罢了。
自从定了统一收租的时间,大家也都自觉遵守,等到月底的最后一个周天的下午,屋里基本上都有人在。
哪怕是有事外出,也会托邻居帮忙转交。
这几个月以来,租客倒是挺稳定,目前几间房都租出去了,暂时没有退房的,苏林昭只需要一个月过来收一趟房租就行,省事不少。
深秋已过,然而天还是这么热,苏林昭特意等到半下午才出门,然而等骑到城东的小院,已经热出一身汗。
院里人大多在,见她到了都过来打着招呼。
一名女子,正坐在屋檐下,拿着蒲扇给小孩慢悠悠扇着风。
“来了啊,看你这一身的汗,先歇歇,我去给你倒杯凉开水。”
“哟,小房东过来了。”
“你先坐坐,我去拿钱。”
苏林昭逗着院里唯一的小崽崽,这还是当初苏柏同学的哥哥那一家三口,小朋友走路还有点摇摇晃晃,跟个小企鹅似的。
苏林昭总想戳戳他,像极了怪阿姨。
小朋友一点也不认生,有人陪他玩,正乐得拍手。
他父母每天早上把他送回外婆家,下班再接回来。
麻烦是麻烦了些,不过家家有本难念的经,过得开心最重要吧。
“房东就房东嘛,怎么还要加个小字,你还有别的房东啊?”
“不急不急,我也先歇会,这天太热了,都不爱出门。”
刚喊小房东那人笑着说道,“可不就是小房东嘛,你看着年纪还没我小妹大呢。有钱收还懒得出门,我要是每天出门就能收钱,那恨不得天天往外跑。”
苏林昭笑笑,“我也想每天都有钱收呢,哪里有,你记得叫上我。”
旁边人也跟着起哄,“就是就是,哪儿有钱捡,带我一个。”
“滚蛋,我要知道哪有钱捡,肯定自己偷偷去了,还能带上你们去跟我抢?”
“要说捡钱,杨聪他们才是天天出去捡钱呢。看他一趟拉出去这么多衣服,回回空着手回来。就算一件衣服赚一块钱,这一趟下来,都得大几百块吧?”
“这么多???个体户真有这么赚钱?”
知道内情的苏林昭:那可不止这么点呢。
低调,低调。
“再看看我们这辛辛苦苦干一个月,才几十块钱工资,真是没得比。”
“那还不容易,你也去当个体户嘛,手上的工作也能卖个几百块。要卖吗?卖的时候找我,绝对不让你吃亏。”
苏林昭积极参与进来,“诶,真的,你要打算卖工作,找我也行啊。都认识这么久了,我的为人你们知道噻,肯定给个良心价。”
虽然他们大概率只是嘴上说说,不过多问一句又不会亏。
万一能有合适的机会,自家虽然不需要,大伯家缺呀。
远的不说,要是大堂嫂也有工作,孩子们的户口就能随着他们夫妻俩转到城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