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皇宫。
“诸位爱卿,西南蝗灾,导致粮食欠收,无数百姓流离失所,这都已经过去月余,尔等还是没有一个好的对策吗。”
大武帝国皇帝武明,此刻正在自己的宝座上,朝着下面的众大臣,发泄心中的怒火。
这次蝗灾,不仅影响的是西南百姓,整个西南的税收都无法完成,也直接导致了国家的一些计划安排,西南边军更是连军粮都筹不够,所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下令就地筹粮。
其实也是说得好听,百姓粮食都绝收了,哪还有粮筹给军队。
整个西南听说只有一个叫涪县的地方,好像通过自救解决了一些粮食,但是转眼就被将军拿走,武明此刻心里也是有些良心不安,但是他也没办法。
面对皇帝的逼问,满朝的文武大臣,都沉默不语,他们又不是神仙,难道还能变出粮食不成。
皇帝生气也是可以理解的,现在大家能做的就是忍气吞声,让皇帝骂几句出出气。
看着下面的沉默不语,武明更加生气了,平日里这些大臣侃侃而谈,到了关键时刻,个个都在装聋作哑。
“陛下,西南急奏。”
就在整个大殿都无人出声的时候,殿外一阵急促之声,正高深喧哗。
正憋了一肚子火,没处发的大臣们,正准备看看是谁,这么不懂规矩,定眼一看,原来是传令郎。
传令郎是隶属于皇帝直管,所有紧急情报不必层层上报,可不分时间,地点,场合,直接上报给皇帝。
既然是传令郎,那这消息肯定是非常重要。
大家这才反应过来,刚才传令郎说的是西南急奏。
“张大人,难道西南又出事了?”
“王大人,还能什么事儿,肯定还说粮食的事情,说不定是小股贱民造反。”
“哎哟喂,这不是给咱们陛下火上浇油吗。”
大殿上的群臣开始七嘴八舌议论纷纷,皇帝武明也是一听到西南,眉头就紧皱在一起,最近觉都睡不好,全是为了西南的粮食在操心,结果还是出事儿。
武明深呼吸一口,然后仿佛接受命运审判一般,淡淡道。
“念。”
“是,启奏吾皇,西南边境自秋收遭遇特大蝗灾以来,粮食绝收,西南百姓流离失所,然有涪县捕快李国安,孤身前往巴国筹措粮草,拯救我西南数万百姓与水火之中。。。。。。。。。。。。。”
刚开始确实说的还是缺粮食的事,但是后面慢慢画风就不对了,居然有人去巴国自筹粮食,还成功了。
这下不仅是皇帝武明,还有在场的所有大臣都呆了,他们这些帝国的最高决策层,前前后后商量了将近一个月都没有一个结果,然而却被一个县城捕快解决了。
“此时当真?”
很明显武明还是有些不信,毕竟这听着确实太匪夷所思了,而且相信在场的大臣也不信,但是传令郎又拿出边境军方的奏折。
“陛下,这还有一份西南边境军方的奏折。”
“念。”
武明已经有些激动了,只不过现在他还在强忍着。
“启奏陛下,武安军奉命就地筹措粮草,然起初各地县城已经十室九空,军方征粮不足其一,三日前,涪县县衙主动送来所需粮食,目前武安军就地征收粮草已经全部完成。”
“好,好,好。”
传令郎刚念完,武明就再也忍不住了,连叫三个好。
西南粮食危机不仅被解决,这几日的阴霾也一扫而空,而且似乎还因为这件事情,发现了一位人才,这才是武明真正高兴的事情。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是武明从来都信奉的座右铭。
。。。。。。
退朝后,百官也是松了一口气,纷纷三两相约,紧张了这么多天,今天必须要去好好放松放松。
武明则是叫来身边太监,吩咐立刻将李国安的所有资料调查清楚,尤其是这次此人是如何在巴国弄到这么多粮食的。
武明想要了解清楚,这个人是真有本事,还只是运气好。
有时候,不得不佩服皇帝作为一国君,为他办事的效率确实高。
不到三天时间,李国安的所有资料和这次巴国之行的具体情况,已经被人如实汇报给皇帝武明了。
“陛下,李国安有一哥哥参军后,在战场上失踪,后其父为了全家生计,成为佃户,就在半年前,李国安带着全家脱离了佃户籍,然后机缘巧合又当上了捕快,这次巴国之行是李国安推广了一个自由贸易区,粮食和无数的牛羊都是巴国商人主动缴纳的保证金。”
“自由贸易区?”
就在武明发出疑问的时候,探子递上来一本密奏,上面正是涪县知县将所知道的自由贸易区内容,写在了上面。
武明接过密奏仔细阅读起来,却不知不觉入了神。
当他终于看完后,脸上甚至还有些恋恋不舍。
“好,真是好计划,这自由贸易区如果真的成了,对于西南边境的发展,绝对是一大助力。”
大武到现在也不过二世皇,刚刚建国,虽然目前还处于内忧外患的情况,但是国家的重心,已经放在了经济发展上面。
不过现在朝堂上这些臣子,大多都还是当初追随他上阵杀敌的那帮人,让他们杀敌,肯定是把好手,但若是让他们搞经济,绝对是两眼一抹黑。
李国安的出现,在加上这个自由贸易区的计划,让武明看到了李国安的亮点,这不就是自己一直在寻找的良将吗。
不过武明并不准备将李国安调都京师,他还准备在考验一下李国安,看对方是不是真的有真材实料。
“来人,拟旨,李国安筹粮,救助西南数万百姓,功在社稷,封为涪县县令。责令其尽快完成自由贸易区计划,不得有误。”
“诺。”
李国安还不知道,自己这次要飞黄腾达了,一个佃户出生,能当上捕快就一定是祖坟冒青烟了,没想到现在居然还能破格提拔,直接当上县令。
而且这次不仅仅是李国安升级了,拯救数万百姓,这个功劳太大了,他一个人根本就吃不下。
西南区域很多官员,都沾了李国安的光,升迁封赏的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