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赵云此番深入曹营的凶险行动,可谓是取得了堪称圆满的成功。
他先是巧妙地伪装成曹军的溃兵,配合着主公刘备的大军,里应外合,一举攻占了莒阳城。
而后,他又艺高人胆大地护送着重伤的于禁,安然返回到了曹军的先锋大营之中。
紧接着,他便在中军大帐之内,当着无数曹军将士的面,成功击伤了曹军的主将曹仁与首席军师戏志才,一举粉碎了曹仁即将出兵征讨刘备军的险恶计划。
相比之下,这一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曹军,此刻可以说是凄惨到了极致。
曹军先锋大营的主将曹仁、首席军师戏志才,双双遇刺重伤,至今昏迷不醒。
麾下大将于禁,也同样身受重创,尚未痊愈。
先前的两路精兵,被刘备军设伏全歼。
于禁率领的一万大军,也在莒阳城外被打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甚至连刚刚从陶谦手中抢占过来的莒阳城,也再次易主,被刘备军趁势夺了去。
而最为关键的是,那支被他们视为心腹大患的刘备军,此刻依旧兵锋正盛,几无伤亡地活跃在琅琊郡的境内,如同悬在他们头顶的利剑,随时都有可能落下。
至于那个将他们搅得天翻地覆、颜面尽失的刺客,更是连根毛都没有捉到,早已逃之夭夭,不知所踪。
这一连串的噩耗接踵而至,如同无数记响亮的耳光,狠狠地抽在了每一个曹军将士的脸上。
消息传开之后,一时间,整个琅琊郡境内的曹军,尽皆士气低迷,人心惶惶,进退失据,如同无头的苍蝇一般,彻底失去了往日的骄横与锐气。
他们再也不敢像先前那般,肆无忌惮地在徐州境内屠戮百姓,劫掠钱粮了。
生怕一不小心,便会再次碰到那支神出鬼没、战力彪悍的刘备军,落得个身首异处的凄惨下场。
琅琊郡内各地的曹军部队,纷纷龟缩在各自所占领的城池之中,紧闭城门,严防死守,如同惊弓之鸟一般,惶惶不可终日,苦苦等待着来自上头的最新指令。
然而,所谓的上头,此刻根本就没有任何指令可以下达。
曹军先锋大营的主将曹仁,直到现在依旧人事不知,昏迷不醒。
先锋大营处倒是早已派出了快马信使,十万火急地赶往了南边的下邳郡。
那里,曹操正亲率着曹军主力,与徐州牧陶谦的大军激烈对峙着。
只是,一来一回,路途遥远,想要等到曹操的回信,恐怕还需要不少时日。
而就在曹军内部一片混乱、人心惶惶之际,赵云早已在两日之前,便已安然返回到了刘备军中。
他的归来,自然是受到了刘备、关羽、张飞三兄弟最为热烈的欢迎与最高规格的赞赏。
接风宴上,刘备亲自为赵云斟满了一杯美酒,琥珀色的酒液在杯中荡漾,映照着他那张写满了喜色与激动的脸庞。
他高举酒杯,由衷赞叹道:
“子龙此番深入虎穴,于万军丛中刺杀敌军主将,当真是艺高人胆大,古之专诸、聂政,亦不过如此!”
一向眼神睥睨,傲气冲天的关羽,此刻看向赵云的目光之中,也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与认可,他频频颔首,长髯微动,显然对赵云那神乎其技的武艺与过人的胆识,也是佩服不已。
性如烈火的张飞,更是直接抱起了一坛足有十斤重的大号酒坛,嚷嚷着要与赵云一醉方休,好好比拼一番酒量。
但他的这个提议,却被赵云微笑着婉言拒绝了。
赵云举起酒杯,对着三人遥遥一敬,随即一饮而尽,而后正色说道:
“主公厚爱,子龙愧不敢当。”
“只是眼下曹军新败,军心动荡,正是我等趁势收复失地、解救徐州百姓于水火的最佳时机,断不可因贪杯而耽误了大事。”
“这庆功酒,还是等到我等彻底驱逐了曹贼,再开怀畅饮不迟。”
张飞闻言,先是一愣,随即挠了挠他那如同钢针一般的胡茬,瓮声瓮气地回道:
“子龙所言极是!是俺老张糊涂了!这酒,不喝也罢!”
说罢,他便将手中那坛尚未开封的酒坛,重重地放在了桌案之上,而后自顾自地拿起自己的酒杯,将杯中美酒一饮而尽,便真的不再多喝一口了。
在接下来的两日之内,趁着琅琊郡内曹军士气低迷、龟缩不出的大好时机,刘备当机立断,亲率大军,以雷霆万钧之势,向那些被曹军所占据的城池,发动了猛烈的反攻。
刘备军兵锋所指,所向披靡,几乎没有遇到任何像样的抵抗。
他们接连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先前被曹军所侵占的城池,并且在每座城池之中,都积极招募当地的青壮百姓,组建民兵队伍,协助守城,保卫家园。
时至今日,除了琅琊郡的郡治开阳县城,因为有曹军重兵把守,暂时难以攻克之外,琅琊郡内其余所有的城池,都已悉数回到了徐州百姓的手中。
然而,刘备、关羽、张飞、赵云几人,却丝毫高兴不起来。
他们的脸上,反而都带着一股难以掩饰的凝重之色。
因为,就在方才,他们刚刚收到了一个足以让任何人都不寒而栗的坏消息。
曹操,已然留下心腹大将夏侯渊,继续负责围困下邳城。
而后,他则亲率着曹军最为精锐的主力大军,尽起倾国之兵,正杀气腾腾地朝着琅琊郡的方向,火速赶来。
一场更为残酷、也更为凶险的大战,已然迫在眉睫。
(第一百零六章完)
......
下邳。
“主公。”
“仲德啊,所来何事?”
“夏侯惇将军有密信送到。”
“是何情报?”
“信中所述,夏侯将军在东海郡与琅琊郡交界之处,找到了项氏后人,已率军将其围困,相信不日便可将其擒获。只是敌方之中有个射术惊人的家伙,给夏侯将军所部造成了一些麻烦。”
“嗯,你立刻回信告知夏侯惇切勿大意,小心行事,务必不能使项氏后人走脱。待我将此处战事安排妥当,便亲率精锐过去。”
“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