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下群臣一阵骚动,刘昊的耳边突然传来了系统的声音。
【恭喜宿主成功将巅峰武将许褚收服,获得反派积分20万,当前反派总积分170万。】
【恭喜宿主成功将至高谋士戏志才收服,获得反派积分20万,当前反派总积分190万。】
巅峰武将?
这还是刘昊第一次听说,看来应当是仅次于无双战将的存在,一时间刘昊也激动不已。
议政结束后,一众文武便各自退去了,不过刘昊还是留下了几人,带回了后堂。
“公子召我等前来,是不是准备要动兵了?”戏志才沉声问道。
受封的一众官员都被留了下来,而且其中多是武将,刘昊自然有所安排。
“不错,昨夜刺史大人传来消息,曹操亲率十万精锐已从定陶出发,沿济水而渡,欲涉泗水越沛国直入彭城,五日后便会兵临城下。
刺史大人麾下大军已迅速向彭城、傅阳及广戚一带收拢,占据有利地形,据险防守,今日召诸位来就是要议一议,我琅琊又该如何出兵。”
刘昊的话音一落,场中众人便开始小声议论了起来。
“三个月前,曹操大破青州黄巾,收获降卒30余万,重编入青州军,因此实力大增。上个月,得泰山太守应劭,陈留太守张邈等推举,出任兖州刺史,正式执政兖州。
此番曹操自定陶大举出兵,所倚重的自然是李典、李乾叔侄所统领的李家军,这一路大军直取徐州以南,正面迎战我徐州守军。
不过盛传曹操用兵以诡诈着称,我料必有一路暗兵自鄄城出兵,过泰山道,直插徐州以北,兵锋所指,直指琅琊、东海之地,如此便会使徐州境内战火四起,首尾不得相顾。”
“参军大人所言有理,只是为何要从鄄城出兵呢,直接调应劭的泰山军岂不是更方便?”张俊狐疑的问了一句。
他久居泰山,自然熟悉周围的势力,应劭的泰山军人数足有三万,战力也颇为强悍,张俊曾与其交手多次,自然知道这支守军的厉害。
“曹操虽任兖州牧,短时间内自然难以收服人心,应劭等人也只是表面臣服,自然不会甘心为其所用,而曹操新编青州军正驻扎在鄄城,由夏侯兄弟统领,这两兄弟皆是好战之人,曹操想要速胜,必然会动用此军,而且定会在所有人都想象不到的时机乱入战场,从而大杀特杀。”
张俊正色的点了头,眉宇间似有杀气。
“如此说来,我琅琊郡便是首当其冲,要正面与青州军交锋。”
此刻裴元绍也站了出来,向众人解释道。
“若想跨泰山入琅琊,只有西北两条路,西面有泗水天堑,还有我军新构筑的城墙,就是三十万青州军倾巢而出,也攻不破我军防线。
除此之外,便只有从北海入境了,北海太守孔融乃是文弱之士,自然不敢与曹军交恶,这一路才不得不防。”
“如此便更简单了,那咱们也兵分两路,典韦将军率所部兵士,镇守泗水一线,我率领麾下将士驻扎平昌一线,只要曹军敢来,敢保让他有来无回!”
伴随着一阵憨笑声,许褚也开口了,很明显这货也是个好战分子,这是变相在请缨出战。
“那我们呢?仗都给你打了,我们就在后面看着不成?”周仓满脸不忿,上前争论道。
“你们手里不是有1万骑兵嘛,正好可以双线支援,放心,这点小事就交给俺老许了,我先给你们打个样。”
许褚放肆的笑着,目光恳切的望向刘昊。
此刻刘昊也注意到了这位传说中的虎侯,身长八尺,膀大腰圆,容貌雄毅,神态憨实。
一言以蔽之,那就是个凶凶的大胖子。
透视眼开启!
【许褚,称号:忠勇虎痴。
魅力值:70,武力值:90;智力值:55。
备注:巅峰武将,武艺高强,蛮力过人,善使大刀,憨厚忠勇。】
看到这些信息,刘昊不觉皱了皱眉。
“这许褚虽是难得的将才,却难成三军之帅,看来日后还是要派个谋士管着他,才能降住这头憨虎。”
就在刘昊正思忖间,只见典韦也笑着走上前来,对许褚说道。
“你这主意不错,不过你手里没有重甲兵,跟青州军对上,恐怕伤亡不小,这平昌一线还是本将来驻扎,这泗水一线才是你该去的地方。”
许褚刚想反驳,却被典韦狠狠的瞪了一眼,不觉嘴角抽了抽,还是气恼的退了回去。
看到这一幕,刘昊笑而不语,扫了一眼,一众文武间也只有赵云和郭嘉一直保持沉默,不由得心生好奇。
“子龙以为此战当如何?”
“启禀公子,曹操携大军前来,名义上为报父仇,实则为侵吞徐州而来,此战旨在攻占城池,我琅琊郡有雄兵拒守,自可无忧,还请公子放心。
不过早年间被刺史大人占据的豫州沛国,兖州的华县、费县一带恐怕会尽数落入曹操之手,甚至连彭城、下邳、广陵数郡可能都会失守。
眼下臧霸已投降袁术,现已合兵于西南窥视,唯恐有坐山观虎斗之嫌,此战无论曹操与徐州成败如何,袁术必将趁乱抢占土地,届时徐州的局面就更乱了。”
赵云沉声说着,微微叹息,方才又补充了一句。
“眼下仅凭我琅琊的兵力,尚无法与曹操、袁术等辈正面交锋,倒不如等到战局相持不下之时,再出奇兵让二者知难而退,或可暂守徐州之地。”
乱世争霸,人口、土地和粮食,才是争抢的重点,报不报仇的都是借口而已。
简单一席话,足见赵云思虑深远。
刘昊点了点头,笑着摆了摆手,赵云这才又退了回去。
于是,刘昊又将目光望向一旁的郭嘉,笑着问道。
“奉孝以为如何?”
此刻郭嘉嘴角扬起一丝不可察的微笑,这才走上前。
“子龙所言无有不确,我本无话可说,不过,奉孝还是想问问公子是只想做这琅琊之主,还是要做徐州之主?”
陶商闻言猛地站了出来,脸色阴沉。
“奉孝何有此问?昔日我父亲曾再三相让,若是公子有意取徐州,我父兄三人无不拍手相庆,又岂会让我父亲已至花甲之龄,还遭此兵祸。”
这一次徐州遭此横祸,陶谦必是满心忧惧,如坐针毡,陶商和陶应也曾上书要求回去照顾父亲,共渡大难,却被陶谦严词喝止了。
满腔孝心却只换来一句,视师如父,忠心侍奉,寸步不离,死亦不回。
连死都不准儿子们回去祭拜,足见陶谦的态度强硬,两兄弟无奈,只得遵从父命,留在刘昊身边。
刘昊并没有去接两人的话,只是无奈的叹了口气,
“诸位不必多言,本公子断然不会行不义之举。”
他的话斩钉截铁,不容他人质疑,说完目光又望向陶商,微微沉吟。
“我想起昔日离开徐州之时,刺史大人曾向我询问过寿数,那时我便看破却不忍多言。
刺史大人忧劳成疾,寿数已经不足两年,待这次击退曹军,我便带你兄弟二人回去探访一番,成全尔等的孝心。”
陶商躬身行礼,久久不肯起身,眼角已满是泪水。
“多谢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