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这种不卫生的环境中长大,也不是我的选择,谁不想出生下来,就衣食无忧,还能发展自己要的兴趣爱好?”
赵灵的小嘴简直和开了挂似的,要不是弹幕没有提示,秦晴简直会以为赵灵是不是被夺舍了。
苏明修和苏砚都沉默了。
燕拾壹嘴角微扬,看了眼秦晴,这个可以称为地母的女人,战斗力爆棚,从他看到她第一眼起,秦晴就一直充满斗志,无比迷人,尤其是迷倒了他。
他就喜欢这种生机勃勃、充满战斗力的野性女人。
而现在,这份斗志,也传染到了赵灵身上。
要不是秦晴给的力量,赵灵肯定无法如此进退有据,能说会道,怼得苏砚和苏明修哑口无言。
这对兄妹,以前在京城聚会,配合在一起,简直是京城无敌的唱双簧的搭档。
没想到,兄妹黄金搭档折戟于老实腼腆的赵灵之口?
震惊!
五人一起上了三楼。
“这什么衣服啊?这么土。”
苏砚一上楼,又忍不住嘴贱,脱口而出。
小县城八十年代的衣服,能时髦到哪里去?不带补丁的衣服就很好了。
秦晴懒得搭理她,四下察看了一番,然后对燕拾壹道:
“你把他们带到别的地方逛,我和赵灵要买内衣。”
秦晴说到要买内衣,简直不要太落落大方。
讲真,秦晴来的年代,男人都在卖卫生巾了,还能详细介绍什么部位有什么功效,是吸水啊,还是透气性好啊。
但这个年头,燕拾壹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听到一个成年女人,对他大大咧咧说“内衣”二字。
燕拾壹脖子起了红晕,慢慢泅染到脖子根下,然后爬上耳后,简直就像是旭日在山顶东升一般。
虽然听着让人耳根发热,但燕拾壹也心里美:
看来,秦晴已经不把他当外人了。
要不然,她为什么不对苏明修说呢?
嘻嘻,这就是差别。
燕拾壹眼睛一亮,立马回道:
“保证完成任务。”
秦晴眼看着他突然脸红到脖子根,正想问他是不是过敏了,然后看到他嘴角又含着笑意,眼神发亮,看着也不像有病难受啊?
要是过敏了,肯定会难受地挠痒痒。
她回想了下刚才的话,然后不由瞳孔地震,不会吧,只是说个内衣,就敏感成这样?
啊!
真是纯洁无邪的小可爱!
秦晴心中土拨鼠尖叫。
燕拾壹同手同脚地去把苏明修提溜走了。
苏明修走了,自然苏砚也屁颠屁颠地跟着走了。
秦晴招呼赵灵:
“走,买文胸。”
赵灵“咻”的耳根也红了。
秦晴虽然只是用了普通的声调,但赵灵却觉得全场四面八方,大家都听到了,大家都看向她们了……
秦晴这才发觉,这些词语是大家伙的“敏感点。”
好吧,她小声一点。
走到卖文胸的专柜前,赵灵简直如坐针毡,秦晴问她要什么款式的,她低着头,随便一指。
秦晴问她要什么颜色的,她嗫嚅道:“随便。”
“好嘛,那就粉色。”
秦晴倒没问她要多大罩杯的,肉眼可见的A杯。
当然,现在也没有罩杯一说,就是一个个的尺码,小、中、大。
那就是小喽!
秦晴连内裤一共买了三套,小孩子长得快,她最近库库给她加营养,怕是用不了多久,赵灵又要长身材了。
然后秦晴自己也买了三套。
原身都是穿旧的,舍不得买新的,她可不会亏待自己。
六套内衣,换了八块六。
赵灵虽然害羞,还是拉了拉秦晴的衣袖:
“妈,太贵了,我买两套可以换就好。”
“你别管,等我赚了钱,还要给你买漂亮的衣服,裙子,苏砚有的,你都要有。”
被叫了一声妈,秦晴心里马上子涵妈妈附体:
别人家孩子有的,我们家子涵也要有。
赵灵也不好意思就内衣在公众场合拉扯,只好作罢。
一种被重视的感觉在滋养她的心灵。
把买好的内衣塞进挎包,秦晴就到处找燕拾壹。
最后,发现燕拾壹把二人带到了二楼的一个角落里,正热情向他们介绍,眼前的瓷碗,是本地最好的瓷土做的,如果带回京城,倍有面云云。
燕拾壹几乎把瓷碗身为瓷土时的前世今生都讲完了,现在正讲到瓷碗的花纹……
看到秦晴出现,再看到她鼓鼓的挎包,燕拾壹松了口气。
天菩萨,秦晴还不来,他都不知道要怎么编了。
“走吧。”
秦晴面无表情地对几人道。
“走。”
燕营长很配合的大手一挥,顺便把刚才捧若珍宝的瓷碗放在柜台上,转身就走,潇洒利落,不带感情,就像慧剑斩情丝的无情道修习者。
“啊?你不买了?”苏明修一脸懵,“那哥,我买吗?”
见燕拾壹头也不回,跟着秦晴离开了,苏明修只好赶紧跟上。
期间,他又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块瓷碗。
不是吧?
刚才燕拾壹明明吹的好像现在不买,一定后悔,现在感觉它就象垃圾。
“现在去哪里?”
燕拾壹见众人都上了车,问秦晴。
“城南,那里有人种食用菌,我去那买菌菇。”
“好。”
燕拾壹的脑子就是导航,这里的山山水水,他才调来不久,就都走遍了。
城南,几脚油门就到。
看着眼前出现的蘑菇大棚,秦晴赶紧下车,去找种植户。
种植户是个精明的中年汉子,不过,听说秦晴一个姑娘家要种蘑菇,他还挺吃惊的,说:
“姑娘,你真聪明,怎么想到要种蘑菇的?现在我蘑菇棚里每天出的蘑菇,都不够卖。
你要是出了菇,提前通知我,我让收购商直接开车到你那收。”
秦晴大喜。
她原本以为现在的菇农不懂售后呢,没想到还包销售。
看来,她还是小看了大家在经济驱使下的能动性。
“大叔,我叫秦晴,我们农场你应该知道吧?我的菇棚在西山脚下,那里只有我种菇,一到农场就能看到。”
“好,我手头育了一批新的菌种,你先用吧。我正好趁这段时间出一下土,重新换土。”
菇农自我介绍姓林,叫林长财。
他以前在云南当兵,看过当地人种菇,学会了这门技术。
退伍后,趁着改革开放的好时机,他寻思着自己只有种菇的特长,便搞起了蘑菇种养繁育。
只是周边跟风的人很少,他没想到秦晴一个姑娘家,敢大胆创业,十分欣赏。
在卖菌种时,他还打了九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