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手指着刘基坐着的椅子,直往刘基所在的方向窜,心里急到尖叫。
【选刘璟!】
【刘璟忠君爱国,哪怕建文帝扶不起来,他还献上十六策御敌!】
朱元璋这才想起来,刘璟的字就叫仲璟。
可乖孙为何说,刘璟是老四一生的宿敌?
不是说,刘璟向吕氏的儿子献计献策,吕氏的儿子根本没采纳,没有刘璟的用武之地吗?
【四叔上位后要重用刘璟,刘璟不从被关进大牢,他当晚就用自己的头发在大牢里上吊自尽了!】
哪怕朱棣登位了,大局已定,但刘璟宁死不屈,用自己的死,给朱棣烙印了一个“篡”字。
身为朱冬冬,他当时知道这件事时,替刘璟感到不值。
身为朱雄英,他绝对要让这样的忠臣良将,发挥出最大的效用!
让忠君爱国的刘璟去带四叔上战场打仗,四叔就算哪天意外长出了反骨,首先搞不定刘璟,其次刘璟那么聪明,一定会马上察觉,最后四叔不一定能赢得过刘璟。
“耶耶!”
朱雄英扑腾着双臂,要往刘基怀里扑。
【我都明示了,最合适的人选,远在天边,近在眼前,你们倒是考虑一下刘璟啊!】
朱元璋心中一震,扭头看向刘基,瞬间红了眼眶。
他只知道老先生有治国之才,培养栋梁之能,也知道老先生想打造一个盛世大明,可他始终有些顾忌老先生。
直到刚才,他才发现自己还是低估了老先生的决心。
“父皇,乖侄儿好像很喜欢刘中丞。”
朱棣这时候也发现了乖侄儿反应太剧烈,暗自懊恼,这会儿自己听不到乖侄儿的心声了。
不然,也就不会乖侄儿急得满头冒汗了。
朱元璋是绝对不会让别人知道,乖孙是神仙转世的事,以免乖孙好不容易能平安成长,又被有心人盯上祸害了。
因此便顺着朱棣的话说道:“老先生,要不你抱一抱咱的乖孙?”
“啊?啊……”
刘基看着一直朝他伸手的皇孙,无奈苦笑,刚要站起来。
迫不及待的朱雄英,已经蹬了朱棣一脚,稳稳地落进了刘基的怀里。
“咯咯咯。”
朱雄英既说不出刘璟的名字,他也不敢说,只能一个劲儿地冲着刘基笑。
试图让大家回忆起,他满月时哭笑鉴忠奸的事。
【爷爷,我冲刘伯温笑了,他是好人啊!】
“老先生,咱听说小孩子喜欢冲着慈眉善目,心地良善的人笑,看来老先生在乖孙眼里,就是这种人。”
“耶耶!”
朱雄英轻轻点头。
朱元璋假装震惊的朝着朱棣看去。
“老四,你侄儿好像听懂咱说的话了。”
“他都四个多月大了,又比别的婴孩聪明,听不懂别的,还听不懂好坏吗?”
朱棣快把脑汁绞干了,极力打着掩护。
心里却暗自猜度着,乖侄儿到底想表达什么意思。
而朱元璋则是绞尽脑汁地想着,怎么把乖孙的行为,联系到刘璟身上去。
父子俩还没有头绪时,倒是刘基,看着聪慧过人的朱雄英,心里生出了爱护之意。
“陛下,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皇孙虽是皇家子弟,与常人不同,但也要避免慧极反伤,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半岁左右的孩子,有时候确实能够听得懂大人之间的谈话,像我的次子,还有陛下刚才说的曹公国之子,都很早慧。”
举了两个例子,来说明朱雄英只是优于常人,而不是反常,并且暗中劝了朱元璋,不要让皇孙因早慧被伤。
朱雄英原本就对刘伯温很有好感,此时更是忍不住用手摸了摸眼前这张热乎又苍老的脸庞。
【希望爷爷上次救下他,改变了他的命运。】
刘基低头望着眼中布满担忧之色的婴孩,极力克制住自己内心的惊讶。
一个小小的婴孩,本该连吃喝拉撒都不操心,却担心他?
此子,不仅不是俗物。
只怕不是凡物!
陛下这段时日的变化,难道与皇孙有关系?
没等刘基往深处想,朱元璋和朱棣同时大叫一声。
“有了!”
父子俩四目相对,朱棣率先抢白。
“父皇,李景隆那小子年纪太小了,他还得练练,但刘中丞的次子仲璟兄比我大几岁,而且他小时候,父皇你不是也经常夸奖聪慧吗,而且他还杀了那么多倭寇,他还爱读兵法,我小时候他还给我讲过《孙子兵法》呢,比太傅讲得还好!”
比起纸上谈兵又爱炫耀的李景隆,朱棣更喜欢和刘仲璟这个低调实干的大哥哥玩。
朱元璋没想到朱棣竟和乖孙眼光一致,而自己险些看走了眼,心情因此变得微妙起来。
老四他慧眼识英雄,是真的赏识刘璟。
吕氏的儿子,输得不冤。
“父皇,你刚才说有了,有什么了?你有比仲璟兄更好的选择吗?”
朱棣一边追问,一边观察着乖侄儿的变化。
见他提到仲璟兄的名字时,乖侄儿双眼放光,轻轻点头表示肯定,就知道他猜对了。
仲璟兄能文能武,还一力阻延了倭寇登陆温州袭扰万千百姓,胆识过人。
刘中丞没提议给他找伴的事,他都想等到父皇履约时,让他去仲璟兄手底下磨练呢,他这可真是和乖侄儿尿到一个壶里去了!
乖侄儿根本没见过仲璟兄,却知道这个人,看来乖侄儿果然不是凡人!
“父皇,你要是不同意……”
“咱同意!”
朱元璋生怕朱棣反悔,想要拍板定论,又担心老先生不想让刘璟,帮忙带老四这个糟心的皮猴子。
因为人家刘璟是胸怀大志向的人,老四如今在京城虽然出了些风头,但在其他方面没有任何建树,顽劣的名声,倒是被胡惟庸故意传播得人尽皆知。
他现在和村里的地主想给自家的傻儿子找夫子时的心情一模一样,怀揣着被婉拒的忐忑,放低了声音。
“老先生,你意下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