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确实是快。
刘基在浙东才子之间的名声太大,要是再加上教导过太子的宋濂声援,还真的会有一批热血青年,扔下手里的书本,就扛起医箱去尝百草。
但!
这种功劳和往太医院塞人的事,怎么能够交给刘基去负责?
那些考得了科举又考得了医考的才子,在浙东一带如过江之鲫,到时候他们改行,摇身一变就从御医变成了御史,久而久之,朝堂之上的浙东文官越来越多,那他这个丞相在朝堂上说话,还有人听吗?
哪怕自己得不到,也绝不能让刘基得到这个泼天的富贵!
“陛下,臣不累!臣能者多劳!”
胡惟庸当众给自己标榜成了能臣。
这让朱元璋露出了满意的笑容,手指着胡惟庸,对着百官不停地称赞。
“大家都跟子中学学,这才是咱大明的好丞相啊!咱看不光要给清廉的官员发养廉银,咱得专门给子中另开一个奖赏,就叫——”
朱元璋一时也想不出什么好的名字,脑海里突然蹦出了乖孙对他的评价。
“劳模奖!”
劳模奖?
百官们第一次听到新鲜的词语,知道它是什么用意,但猜不出它的出处。
还是工部尚书薛祥,听到这三个字,顿时一拍双手,大赞一声“妙啊”。
朱元璋见薛祥居然知道这个词,立即揣着糊涂装明白,笑呵呵的试探道:“薛爱卿,你知道这劳模奖是什么吗?”
“回陛下,劳,即劳动,模,就是模子,结合起来就是丞相大人是劳动的模子,工部烧铸的模子比人还要耐用,一个好的模子能用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这说明丞相大人不光能够为朝廷做实事,还经久耐用。”
原本胡惟庸听到陛下把自己比喻成工部浇铸的模子,还觉得这是在贬损自己,以为没人能够听得懂。
等薛祥解释完,他这才知道陛下的良苦用心。
陛下这些年换了好几任丞相,连李善长在这个位置上,都放不开手脚,生怕今天还统领百官,明天就回乡下养老,人人来踩一脚。
陛下直接夸他是“劳模”,说他像工部的模具一样,既好用又耐用,那真是莫大的殊荣啊!
“陛下,臣才担任丞相不足三个月,虽然整顿下官让他们尽全力为陛下办事,但还是有不足的地方,这劳模奖,还是等年末再发给臣吧。”
得知劳模原来是这种夸人话的朱元璋,神色复杂地看了一眼,给点儿阳光就灿烂,给个鸡窝就下蛋的胡惟庸,嘴角噙起一抹狡黠的笑意。
想跟咱一样当劳模是吧?
成全你!
“不足就好好弥补,说起来,你接手左丞相一职确实时间不长,难保有官员不熟悉你办事的方法,光是让你查清各部官员的往来账目,给他们评判等级,不做实事的话,有些人只怕不服你啊。”
胡惟庸以为陛下是在感念他统治百官的辛苦,感动得直点头。
对!
像浙东文官,还有淮西武将,不服我这个丞相大人的可多了。
陛下你得让我多做一些有实权的事,好好打压一下他们才行啊!
朱元璋仿佛听到了胡惟庸心里的呐喊,猛地一拍龙椅扶手,想到了一个好点子。
“春耕在即,去年秋时京郊附近发大水,导致在下游河堤堆积了大量的泥沙,万一来了梅雨季节,把抽穗的稻谷给淹了,收成就没了,所以这治河的事,就由子中负责,让那些不服你的人,看看你做实事的真本事!”
治河,劳苦功不高。
哪怕胡惟庸只担着一个治河的名目,派手下去处理此事,也得每日听从汇报,及时做出调整。
清理泥沙看上去很简单,但有些地段涉及到漕运问题,哪家的商船也不愿意因为官府在清除泥沙,在河道里多漂几天。
这些都得上下调停,磨破不少嘴皮子不说,有时候还得仗势压人才能行得通,是一个既得罪人又受累不讨好的事。
“臣……”
胡惟庸有心想婉拒,可自己都被架到了这里来,拒绝了,不就证明自己无能吗?
还领什么劳模奖,只怕之前陛下交给他的差事都得另寻他人去办!
“陛下,臣认为丞相大人一定能够带领我们工部官员,尽快办理好此事!”
不等胡惟庸开口,薛祥先替其答应下来。
薛祥虽不知道陛下这么安排的用意,但他知道,让丞相大人去干这件事,原本往年三个月才能清除的泥沙,有丞相大人的人脉与威势,一个月就能清理完!
提前清理完,水流顺畅,灌溉时少等候几天,京郊种地的百姓,一亩地就能多收几斤粮食。
作为工部尚书的薛祥,一直是独善其身,当众表明了对新任丞相的认同,这让胡惟庸大喜过望。
要是能够借机拿下薛祥,那么六部的工部就会听他的调令,还能插手农耕的国本大事,苦些累些被埋怨又如何?
“臣一定竭尽全力,以最快的速度,清理出京郊的河道,让陛下和不服臣的官员,知道臣的真本事!”
胡惟庸还故意冲着刘基挑衅一笑。
陛下给自己这么多的差事办,而刘基只能眼巴巴地盯着。
谁叫你个老不死的,敢忤逆陛下的意思,放什么撤销养廉银的屁!
活该你刚当上御史中丞就变成没有用武之地的摆设!
朝中的大臣们,看到胡惟庸不仅没受涂节牵连,反倒比以前更加得到重用,心里都打起了算盘。
尤其是浙东的一些官员,忍不住在心里对比起来,想着要不要趁胡惟庸大干的时机,给丞相大人出出力,去增强一下存在感,免得刘基再被清算,他们连朝堂的一席之地都要被裁撤掉。
“丞相大人,但有吩咐,下官万死不辞。”
“我也一样。”
朱元璋扫量着下面那些不断恭维胡惟庸的官员,心里冷哼一声:一个个只知道做表面功夫的庸官,回头跟着胡惟庸掉沟里,可别说是咱推的,那是你们自己一脑门子扎进去的!
“哈哈哈!咱就知道,这些事只有交给子中你来处理,咱最放心,还有一件事……”
眼见陛下还要追回任务,胡惟庸这回真是咬牙也撑不住了,立即拱手一拜。
“陛下,臣纵有三头六臂,也不能独揽朝廷所有大事,刘中丞新官上任,不如给刘中丞一个表现的机会。”
胡惟庸可不是好心举荐刘基。
就凭他在朝中如日中天的地位,只要他想,陛下交给刘基的差事,不管与六部或是其他哪个衙司有关联,他打个招呼,就能让刘基办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