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想阻拦这道旨意的,莫过于胡惟庸。
自从马皇后到了菜市口住进木屋里,他就开始思考。
到底是他娘的哪个人才,给朱元璋出了预防天花的主意?
“瘟疫那么多种,为什么偏偏是天花?”
当然。
更重要的是。
“为什么陛下那么抠门的人,愿意花费百万两银子,动用六部力量,也想根除天花?”
确实它的传染性比较强,死的人也比较多。
甚至还有两军交战时,把得过天花的病患尸体或衣物,投入攻城器中使用,造成敌军没战死先病逝的先例。
可是论治这个病,不论是蒙古还是鞑子,南蛮还是倭寇,都他娘的不如大明人。
要用这种传染病造成杀伤,那也是大明人使用,轮不到别人!
除夕当天,还要被召集来出谋划策的幕僚们,脸上的怨气比胡惟庸还要重。
“陛下除了给丞相大人和六部下旨,还特意差人张贴了皇榜,广而告之。”
如此拉拢民心的好事,谁也不会傻到做好事不留名。
洪武大帝朱元璋爱民如子这一笔,绝对会因为此事添加上青史书上。
“我知道事情无法挽回,但我就是想不通,事情怎么会发展成这样?!”
幕僚们见胡惟庸根本没法解决问题,只顾发泄个人情绪。
为了自保,也为了早些回家,有人干脆将祸水东引。
“陛下近日的处理作风,确实和以前大不一样,以前陛下喜欢直来直往,如今却喜欢背地里闷声干大事,连主公和李丞相都瞒得死死的。”
听君一席话,胡惟庸犹如拨云见日,茅塞顿开。
他轻轻拍着脑门,哈哈一笑:“我懂了!一定是有人在背后给陛下支招!”
可整个淮西集团都被瞒得死死的,陛下还能向谁支招?
刘伯温!
“陛下昨夜先去了刘府,这才让皇后娘娘向百姓们说明,接种有时候会有例外出现,对不对?”
这件事在坊间早就传开了。
说是陛下请了刘神算占卜才敢确定马皇后无虞。
事情可能掺了些水分,是浙东集团的人捏造出来。
因为风声一传出来,赶着除夕给刘伯温送年礼的门生仕子,快把刘府门槛给踏破了。
“一定是刘伯温这个老阴贼,他记恨我把他的人贬的贬,罚的罚,想要东山再起,踩着我上位!”
冤有头,债有主。
这次胡家的损失就由浙东集团来付!
“原本我还念着以往的旧情,现在……哼!”
胡惟庸脸上的杀机毕现。
幕僚们心里清楚:大名鼎鼎的神算子,千算万算,恐怕算不到自己死于哪一年。
因为。
他们的主公,已经安排好了。
……
“啊欠!”
刘府。
正在奋笔疾书的刘基,打了个响亮的喷嚏。
闭塞许久的鼻腔,竟舒通了气息,能够闻到一股淡淡的檀香味。
“府里什么时候换炭火了?”
“老爷,这是陛下派人送来的,说昨晚来的时候,看您屋里太冷,担心对您身体不利。”
刘基握笔的手悬停在半空,眼中不由涌上了泪花。
上了年纪,心志就是不如以前坚定了。
原以为陛下误信小人谗言,他这辈子也就到此结束了。
万万没想到,枯木还有逢春再一日。
他的病其中药石无医,因为是心病。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现在,君摆明了态度,不想让他死了。
哪怕是想借浙东集团之手,继续在朝堂搅弄风云,好让帝王在权衡时,达到想要的利益,他也愿意,再为陛下赴汤蹈火一次!
“老爷,宋大人来了,还是和别人一样,不见吗?”
宋濂文采出众,与刘基、章溢和叶琛,并作为浙东四先生。
被陛下尊为“五经”师,曾担任太子讲师。
虽然是太子党,却因出身地,一直遭受胡党刁难与打压,最近有效仿他,提前养老的打算。
刘基知道宋濂是来打听,陛下漏夜前来,到底所为何事的。
换作以往,他是不会再卷入朝堂争斗之中,但现在,他改主意了。
“请他进来。”
“可老爷您的身子……”
刘基站起身来,打了个哈欠,不以为然的摆了摆手。
“死不了也治不好的旧疾而已,我还能再撑几年。”
撑到陛下北伐大获全胜,再与陛下和太子一道,开创洪武盛世,保我大明百姓数百年太平!
……
“咚咚隆咚咚!”
朱元璋晃动着拨浪鼓,兴冲冲的说起了他已下旨,让太医院推广种痘的事。
【我了个去!爷爷这次真大方,这种事确实对百姓有好处,但办起来,少说要花上百万两银子!】
朱雄英心疼地看着,因为国库没啥钱,连北伐资本都要一点点攒的老朱,有些郁闷。
【我什么时候能开口说话,帮爷爷赚大钱啊?】
“哈哈哈!乖孙,告诉你一个好消息!”
【爷爷自己有赚钱的好法子了?快说快说,我也学习一下!】
朱元璋心想:我要有乖孙赚大钱的本事,当初也不会逼着揭竿而起了。
今天除夕,他不议国事,只逗乖孙。
“乖孙,咱让御膳房炖了猪蹄,到时候给你拿块带肉沫的骨头给你啃。”
【爷爷!我爱你!】
朱元璋老脸一热。
乖孙的情感真充沛,实在让人招架不住。
活到老学到老,晚上对妹子说说这句话试试,嘿嘿嘿。
【只是爷爷你别光惦记给我啃骨头,你快想想,你给自己出的难题怎么解决吧?】
“咚!”
朱元璋摇鼓的手势一顿,百思不得其解。
咱什么时候给自己出难题了?
这不是大过年的,给自己找不自在吗?
“陛下!戴院使求见!”
“天都快黑了,他来做什么?谢咱给他的赏赐?提前给咱拜年?”
往年除夕有宫宴,今年有瘟疫,特殊情况特殊对待就没开。
有表忠心的官员已经在午门磕头了,但戴思恭不是这种投机取巧的人。
没等王景弘回话,毛骧走进殿内,神色凝重的禀报。
“陛下,六部尚书大人们求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