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直坚决不肯公开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绘理子的提议只能是泡汤了。其实王直心里也知道,这个提议是相当有利于形势的。王滶一走,解放军军心大震。军中本就多大明人,与其长留日本,自然更想回到大明。
偏偏之前以丰臣秀吉为头的日本人,又受到打压。这时作为全军主心骨的王直,若肯公开身份,那么对于稳定军心,作用是莫大的。让全军都知道,首领原本就是“日本人”,那么打回大明,甚至受其招安的心,便可以彻底绝了。
而解放军的东进战略,也可以顺利实施。先巩固对于日本的占领,然后在英法远未开拓北美洲的时候,便进发到那里,去建国立业。既可以强大自身,也能够直接消灭潜在的头号敌人,一举两得。为最终达成解放全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目标,铺平道路。
王直本就是个直来直去,不懂变通的人。21世纪带给他的观念,已经根深蒂固。因此王直不会公开承认自己其实是“织田信长”。更不会以这个身份,领着解放军,打进美浓,替自己的岳父报仇,顺带接受一大块领地。在王直的心里,自己就是自己,织田信长就是织田信长。
表面上是同一个人,其实是完全独立的两个个体,即所谓的双重身份共聚为一的“矛盾共同体”。这就是“穿越重生”的后遗症,明明借了人家“织田信长”的身体,可灵魂却是属于自己的。
更复杂的是,中日两种身份,本质上是存在“天敌世仇”之类矛盾的。王直傻得可爱,却也傻得可怜,要知道在21世纪,偏有许多中国人可是很向往成为日本人的。王直这么做,其实对于解放军长期占领日本,是相当不利的。
但毕竟解放军十分强大,王直就算面临困难,仍旧信心满满。这也是他不肯公开身份的一个原因。如果王直肯坚持“东进”方针,哪怕顶着被误解的“大明人”的身份,也应该可以获得成功。但是他又迷信“大明朝的改革开放”。顾此失彼,失败在所难免。
王直在犹豫,解放军自然也没在第一时间进攻美浓,但事态的发展并不因此而缓和。
义龙得知“弑父”的行径已经败露,马上召见两个弟弟孙四郎和喜平次,并借机杀害。随即在族亲臣下中大开杀戒,铲除异己。义龙早有预谋,自然手段狠辣,不愿留下后患。
但是仍旧有些漏网之鱼,逃脱了第一轮的捕杀,聚拢到鹭山城,死守相抗。连同部众约有2500人。义龙以约17,500人的大军相围困。由于鹭山城地势险要,易守难攻,一时并未得手。
道三确死无疑,但毕竟“生不见人、死不见尸”,属于秘密蒸发。而且古代消息传播途径本就有限,差错率又相当高。在鹭山城中防守的人,都是道三的死忠。
他们并不相信道三已死,虽然也有疑虑,但更倾向于认为道三只是因为前去隐居,暂时失踪。极可能重新出现,打击义龙,并扭转局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