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武士刀太过锋利,王直这一刺又来得很快,作为身受者的蒋洲,短时并未感觉到多大的痛楚。由于内心紧张,反应也慢了半拍。稍稍延后,还是爆发出杀猪般的惨叫。只是刚唤出几声大响,便头一歪,晕了过去。
王滶连忙将他搀住,急切间用手把住刀锋,不肯撒去。主要也怕刀有晃动,导致伤口扩大。又担心拔刀之后,血流太快,需要等人配合,立即止血包扎,才好处置,无法去刀。一时间也犯起了难。
幸好后边自己的人里,有些胆大机灵的,上来帮忙。为了保住这大明使者的性命,不由一阵手忙脚乱。
王直看着王滶如此在意这“大明朝廷鹰犬”的性命,也知他根本放不下三位亲人的安危。摇摇头,转身朝向大殿,说了:“儿啊,你既然心意如此,为父也不强留。去降大明,走了之后,就别再回来了。”
完毕,便头也不回地,走去大殿,只给他人留个背景。虽然步伐坚定,却多少显得有些寂寥。王滶一走,解放军势必会随之出现分裂。但是他若不肯走,王直也得赶他走。
今天的事情已经闹到了这份上,父子间的恩义算是断了。军心也会不稳。倒不如让他和那一群革命立场不坚定的分子,一起离开队伍,去得远远的。虽然短期内,会伤解放军的元气,长期看,则可以免去莫大麻烦。总之一句话,是革命祸患的,就不能留。
王滶心系老母妻儿安危,自然是愿意去投降大明的。既然义父王直开了金口,也是求之不得。蒋洲及时得到救治,命是暂且保住了。
王滶打点手下准备出海,进发大明。愿意随行的还有很多交好的头领,尤其是同他在宫中闹事的,更是一个不落。这么一来,解放军确实是元气大伤。王滶心里有愧,觉得对不住义父,所选的都是些旧船。不仅规格普遍较小,而且有些还是解放军战时的缴获。历经多年,基本接近淘汰。
说王滶走便走罢,却依然存着拉王直一道“下水”的念头。毕竟胡宗宪是点名要招安王直。虽然自己的地位也不低,而且拉了一大帮弟兄,但就威望和影响力来说,还是比不上王直。
毕竟王直才是正宗的大首领。蒋洲与陈可愿作为招安使者,自然要跟着回去。说实话,经过这一闹,就算想留下来,继续沟通,也没那个胆。此行也不算没有收获,王直座下的红人肯接受招安,同样是不错的结果。
王滶也不是一走了之,临行前,再次觐见王直,虽然是以告别的名义,可仍旧存了劝说的念头。而且先与蒋洲和陈可愿商量,想好一番新的说辞。至于蒋洲和陈可愿,那是打死他们,也不敢再见王直了。
因为王滶是以父子诀别的名义,前来相见。王直不好推辞,再说情分多少还存点,也该给个机会见个面、话个别。若是不出意外,王滶去大明之后,再也不会回来。所以很可能是彼此人生中的最后一面,俗称“永别”。王直怎能忍心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