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部队里出了麻烦事。王直发现指挥越来越不灵了。粮食、物料的采购与运输都发生了迟滞。不仅中都的工程建造受到很大影响,军队的日常补给都开始出现问题。
王直不用想,也知道是干儿子王滶在阴奉阳违,故意使绊子。但是鉴于王滶在军中的影响力,王直没法下手动他。毕竟这回的事,王直其实是理亏的。本来办了丰臣秀吉就很难向战士们交代。这次若是朝王滶下手,只怕会让大伙离心离德。
说起来,干儿子的亲人,也该是自己的亲人。干儿子的母亲、妻儿落到大明官府的手里,遭了殃、逢了难,自己也不能不管不顾。否则便失了仁义,寒了军心。
因此王直觉得,怎么的也得使些办法,说不准可以化解当前的困境。于是便动了召见胡宗宪两位使者蒋洲与陈可愿的念头。王直并不愿被招安。解放军已决定走上“海外称霸”的路线。要为中国的将来,解决掉日本、美国两大麻烦。又怎么能够回头向大明投降呢?答应招安是绝对不行的,王直想的是谈条件、救人。
对于大明官府的招安之举,王直存有疑惑。解放军主动从大明撤军,放弃既得地盘,并不再进犯。如今隔着重洋,已两不相干。为什么还要来招安呢?解放军占据了日本,超然立于大明之外。大明并没有跨海进攻的能力。
凭什么让解放军投降?就靠那几个人质?若说这几个人质,在王直眼中有什么重要性的话,那是扯淡。虽然是义子王滶的亲人,但不出这种事的话,王直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存在。
王直怎么会为几个从未见过面,根本不认识的人,放弃现有的一切,去给大明朝廷做奴才。就算他对个人前途和命运都不看重,但革命事业怎么办?这可是关系着解放军和国家的大事。
正因为有这么多疑惑,王直在见两位使者之前,特意派了些人,去探探消息,摸摸情况。
反馈回来的消息,让王直大吃一惊。原来胡宗宪的使者,到了日本,住在解放军军中都有段时间了,竟然还将最基本的情况搞错。这二人不知道为什么,一直以为落在他们的大人胡宗宪手里的,是王直本人的老母、妻儿。故而信心满满地乘船跨海,过来招安。
不知该说他们什么好,这都有段时间了,还犯着这种低级错误。王滶的有意隐瞒,是一个原因。但这两个人是否太二了呢?糊涂使者糊涂官,招的也是糊涂安。连解放军的首领,都没分清楚。错将王滶,代入王直。
一个是义子,一个是干爹,该是有区别的呀。虽然王直也知道,很多大明人确实把王滶和自己搞混了。但招安这种事干系甚大,官府是不是该先查清楚,再拿人质呢?这种糊涂招安,王直断是不会答应的。谁知道,若是应了,会得到怎么样一个糊涂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