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的成都,夏日的阳光格外明媚。蜀汉皇宫大殿内,文武百官早已列队等候,空气中弥漫着一丝不同寻常的躁动。
\"陛下驾到!\"
随着黄门侍郎尖细的唱喏声,刘禅缓步登上龙椅。他今日穿着明黄色的龙袍,却仍是一副睡眼惺忪的模样,显然还未完全清醒。正当他准备像往常一样打个哈欠时,尚书令樊建突然快步出列,手中高举着一份军报,激动得连声音都在发颤:
\"陛下!大喜啊!\"
刘禅被这突如其来的喊声惊得一个激灵,差点从龙椅上滑下来。他定了定神,有些不悦地问道:\"爱卿何事如此惊慌?\"
樊建跪伏在地,双手捧着军报高高举起:\"阳平关守将柳隐来报,魏将陈泰已率军撤回关中,我大汉的汉中郡,失而复得了!\"
\"什么?!\"刘禅闻言,原本慵懒靠在龙椅上的身子一下子坐直了,胖乎乎的脸上露出难以置信的表情。他揉了揉眼睛,似乎怀疑自己听错了:\"当真?快把军报呈上来!\"
侍中董厥快步上前,从樊建手中接过军报。他三步并作两步走到龙阶前,恭敬地双手呈上。刘禅几乎是抢一般地接过军报,迫不及待地展开细看。随着目光在字里行间移动,他的表情从惊讶渐渐变成了狂喜。
\"好啊!好啊!\"刘禅拍着大腿,脸上的肥肉都笑得颤抖起来,\"这定是先帝和相父在天之灵保佑我大汉!\"他说着说着,眼眶竟有些湿润,想起了那个总是严厉却又慈爱的丞相。
朝堂上顿时响起一片附和之声。光禄大夫谯周捋着花白的胡须,慢条斯理地说道:\"此乃天佑大汉!魏贼不战而退,必是畏惧我大汉军威!\"
\"正是!正是!\"众臣纷纷应和,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姜维不在,镇北大将军宗预站在武将之首,虽然脸上也带着笑意,但眼中却闪过一丝疑虑。他悄悄观察着群臣的反应,心中暗想:魏军突然撤兵,恐怕另有隐情...
年轻的尚书郎陈寿站在后排,看着满朝欢腾的景象,却不由自主地想起父亲临终前的叮嘱:\"寿儿,记住,蜀汉看似稳固,实则...\"他赶紧摇摇头,把这个不吉利的念头赶出脑海。
\"陛下,此等喜事,当大赦天下,与民同庆啊!\"樊建兴奋地建议道。
刘禅连连点头:\"准奏!准奏!\"他转向身边的黄皓,\"传旨下去,即日起大赦天下,减免赋税三成,让百姓们也高兴高兴!\"
\"陛下圣明!\"群臣齐声高呼,声音震得殿梁上的灰尘都簌簌落下。
朝堂上一时间喜气洋洋,仿佛蜀汉已经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只有少数几个清醒的大臣注意到,廖化的眉头始终没有完全舒展。但在这普天同庆的时刻,谁又会在意这些细节呢?
刘禅已经迫不及待地想着要如何庆祝了。他摸着圆滚滚的肚子,已经开始盘算今晚的御膳要加些什么好菜。或许该让御厨准备些汉中特产的佳肴?虽然汉中刚刚收复,但想必很快就能吃上那里的美味了...
就在这时,殿门外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黄皓扭动着肥胖的身躯,三步并作两步地窜到殿前,他那尖细的嗓音像一把钝刀划破了朝堂的肃穆:\"陛下!既然汉中收复,当立即派遣大将镇守才是啊!\"
他谄媚地弓着腰,脸上堆满了笑容,活像一只摇尾乞怜的哈巴狗。那双小眼睛滴溜溜地转着,目光在群臣脸上扫过,最后又讨好地望向龙椅上的刘禅。
\"奴才斗胆举荐右将军阎宇出任汉中都督。\"黄皓的声音又尖又细,像指甲刮过铜器,\"阎将军为人勤勉,处事精细,最是稳妥不过。定能守住这来之不易的汉中之地。\"
刘禅正沉浸在收复汉中的喜悦中,闻言不假思索地点头:\"爱卿所言极是。\"他摩挲着下巴,脸上露出满意的神色,\"阎宇确实是个合适人选。朕记得他办事一向稳妥。\"
朝堂上顿时一片寂静。群臣们面面相觑,彼此交换着复杂的眼神。他们都知道阎宇是黄皓的心腹,平日里没少巴结这个宦官头子。但此刻谁也不敢扫了皇帝的兴,更不敢得罪权势熏天的黄皓。
宗预站在武将之首,眉头微不可察地皱了一下。他握紧了手中的笏板,指节因用力而泛白。但最终,他还是选择了沉默。毕竟阎宇虽依附宦官,但确实颇有才干,在军中也有一定威望。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刘禅环视群臣,语气轻松地问道。
殿内鸦雀无声。几个老臣低下头,装作整理衣袍;年轻的官员则偷偷瞥向姜维,见他不动声色,也都噤若寒蝉。
黄皓见状,脸上的笑容更盛了,眼睛眯成了一条缝。他得意地扫视着群臣,肥胖的身躯因为兴奋而微微颤抖。
\"好!那就这么定了!\"刘禅拍案而起,声音洪亮,\"即日起,阎宇出任汉中都督,统领汉中诸军事!\"
\"陛下圣明!\"黄皓立刻跪倒在地,声音夸张地高呼。其他大臣见状,也只得纷纷跪拜,齐声附和。
———————
昨日退朝后,姜维独自一人走在回府的路上。夕阳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显得格外孤寂。朝堂上那些刺耳的话语仍在耳边回响:\"姜维穷兵黩武,不知体恤将士性命!王平之死,皆因姜维好战所致!\"那些大臣们鄙夷的眼神,像刀子般扎在他心上。
\"拿酒来!\"一回到府中,姜维就重重地坐在案前,对侍从喝道。他的声音沙哑,带着压抑的怒气。
侍从战战兢兢地奉上酒壶,姜维一把夺过,仰头便灌。烈酒灼烧着喉咙,却浇不灭心中的郁结。酒水顺着他的胡须滴落,打湿了衣襟也浑然不觉。
他的目光落在墙上挂着的诸葛亮画像上。画中的丞相羽扇纶巾,目光如炬,仿佛仍在注视着他。姜维的眼眶渐渐湿润,喃喃自语道:\"丞相...维辜负了您的期望啊...\"声音哽咽,带着深深的自责。
就在这时,亲兵急匆匆地跑进来,脸上带着喜色:\"大将军!前线急报!魏军撤出汉中了!\"
\"什么?\"姜维猛地站起身,酒盏\"咣当\"一声掉在地上,酒水洒了一地。他一把抓住亲兵的肩膀,\"陈泰撤军了?你确定?\"
亲兵被捏得生疼,却不敢挣脱,连连点头道:\"千真万确!探马亲眼所见!朝廷已经任命阎宇为汉中都督了!\"
姜维松开手,眉头紧锁,在厅中来回踱步。他的脚步越来越快,突然停下,沉声道:\"不对...此事蹊跷。\"他转向亲兵,\"陈泰曾跟随司马懿、毋丘俭,用兵向来稳重,怎会无故撤军?\"
他越想越觉得不安,右手不自觉地握紧了佩剑的剑柄:\"恐怕...这是曹璟的诱敌之计!\"声音中带着几分急切。
姜维快步走向书案,提笔就要写奏章。但笔尖悬在纸上,却又停住了。他想起昨日朝堂上众人的态度,那些冷嘲热讽,那些不屑一顾的眼神。笔尖的墨汁滴在纸上,晕开一片黑色。
\"罢了...\"姜维苦笑一声,缓缓放下了笔,声音中充满疲惫,\"如今我说什么,又有谁会听呢...\"
他颓然坐回席上,望着窗外的落日余晖。晚霞如血,映照在他布满皱纹的脸上。那双曾经锐利的眼睛,此刻满是忧虑和无奈。侍从想要上前收拾酒盏,却被他挥手制止。
\"你们都下去吧。\"姜维的声音低沉,\"让我...一个人静一静。\"
厅中很快只剩下他一人。姜维望着诸葛亮的画像,轻声道:\"丞相,若是您在此,会如何决断呢?\"声音飘散在暮色中,无人应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