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心里被小燕子哄得高兴,面上却是摇摇头。
“要我说,最贴心的还得是容嬷嬷。”
“那我第二?!”
“还有永璂呢!”
见小燕子比了个‘二’的手势,嘴也开始挂油壶,皇后却还是不按小燕子的本子走。
“啊?皇额娘,在你心里我的分量就和我心里皇额娘宫里好吃的东西一样啊?”
“唉,那也行吧,好吃的能吃能看,还能填饱肚子...”
“嗯,这么说来我还是皇额娘心里最最好的嘛!”
根本不用皇后接话,小燕子一个人说了一通,绕了个大圈又把自己说成了皇后最喜欢的人。
这可把皇后和容嬷嬷乐的不行,皇后伸出手指轻轻点了点小燕子的额头。
“你啊!就会哄皇额娘开心。”
“嘻嘻,才没有呢,难道皇额娘不喜欢我?”
“喜欢,喜欢的不得了。”
“嘿嘿~”
又乐了一会,容嬷嬷开口让皇后下去小憩一会儿。
“公主,你也跟着一起睡会吧?”
“容嬷嬷你知道我闲不住的,皇额娘你先睡吧,等你睡醒了我来找你一起去慈宁宫看老佛爷。”
“也好,现在日头大,你也别到处乱跑。”
“知道啦皇额娘,那我先走啦!”
小燕子挥挥手一个人跑走了,留在殿内的容嬷嬷伺候着皇后躺上床,才终于忍不住开口。
“娘娘,皇上让娘娘去调查愉妃娘娘,娘娘刚刚怎么不把调查出来的东西告诉公主啊?”
皇后躺在床上,双眼微阖,嘴角还勾着笑意。
“还没确定的事,说出来做什么,更何况...”
话音微微一顿,皇后睁开眼,眼里满是无奈。
“要是查的属实,以永琪与愉妃的感情,只怕皇上不会再属意永琪做储君。”
“娘娘,这不是好事吗?”
“是好事,可这两年本宫看着永璂是真开心,本宫有些不想永璂未来坐上那个位置了。”
“就当一个普普通通的王爷,娶妻生子,建功立业就很好。”
这话声音小,可容嬷嬷离得近,倒也听个真切,一时间也有些无言。
确实,公主进宫后的这一年多,宫里热闹多了,这景仁宫也有人气多了,十二阿哥也和皇后娘娘亲近了不少。
皇后也想到这层,脸上又挂了笑意,可转瞬又有些愁。
永璂聪明善良,谦逊有礼,皇上还专门找了“南钱北纪”里的儒学大师钱大昕给永璂做老师。
永璂自己也聪慧,得了大儒钱大昕评价他“天资纯粹,至性过人”。
更遑论皇上心里一直都有立嫡的想法,永璂的名字也贵重。
如果不是这些年她这个皇后愈发不得皇上的心,永璂的地位愈发下降,只怕永琪也没那么得皇上的心。
但现在永琪眼看要因为愉妃的缘故无缘储位,自己却因为小燕子的缘故和皇上越来越亲近。
再加上永璂是嫡子...
“唉~”
“娘娘怎么了?”
皇后悠悠一叹,立在旁边的容嬷嬷立刻上前询问。
“没事,不睡了,扶我起来吧。”
“娘娘?”
“咱们去找皇上。”
“娘娘,皇上这个时候应该也在睡着呢。”
容嬷嬷一边扶皇后起来,麻利的上着妆,一边小心翼翼的说着。
“没事,让小路子叫起来就是了。”
“可是...”
没待容嬷嬷再说,皇后仔细看了下妆容就扶着容嬷嬷的手走了出去。
容嬷嬷扶着皇后走着路,心里脸上却都是愁的不得了。
皇后娘娘如今变得也太多了,以前从来都是把规矩刻在骨子里,什么时候说出过让人把皇上直接叫起来的话?
可皇后娘娘现在也确实自在许多...
一路到了养心殿,皇后真如她说的那般直接让小路子把皇上叫了起来。
皇上被小路子叫起时还以为时辰到了,没想到是皇后来了。
“皇后?”
“是,皇后娘娘来了只说让奴才把您叫起来,看样子事情挺急的。”
“先让皇后进来吧。”
小路子面上有些为难。
“皇后娘娘已经进来了,正坐在外头。”
其实这也不是说不合规矩,但皇后娘娘以前从没这般干过。
头一次见皇后娘娘这样,他都有些震惊。
皇上倒是微微挑眉,他和皇后也算年少相识,年轻时皇后也是个爱玩爱跑、不严守规矩的性子。
入宫后却是越来越恪守那些死规矩,当上皇后后更是如此。
现在这样倒是许久没见过了!
“行了,伺候朕起来吧。”
“嗻”
见到皇后后,皇上挥手让人都退了下去。
“皇后来看朕实在是难得,有何事?”
皇后站起身规规矩矩行了个礼,皇上眼神中闪过一抹失望,但没说什么。
结果皇后没待皇上说起自己就起来了,皇上瞬间觉得皇后是真变了。
但他对这种改变觉得很好就是了!
“皇上让臣妾去查愉妃的事,现在有些眉目了,皇上可要看看?”
“哦?拿来朕看看。”
皇上也顾不得打趣皇后几句,接过皇后手中的纸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确定吗?”
“臣妾查出来就是这个结果,剩下的还望皇上去查了,臣妾人手有限,怕是查不出来。”
查不出来是假话,皇上让皇后去查,自然是将他的人手也交给皇后驱使。
但皇上明白皇后的意思,这是不想让他觉得永璂对那个位置有意。
皇上心中一叹,他对永璂寄予厚望,只是前几年因为不想去见皇后,对永璂自然也没那么关注。
————————
pS:历史上确实是这样的,因为永璂是嫡子,前两位嫡子都是富察皇后所生,早早去了,皇上又一直有‘立嫡’的想法,所以永璂出生时很受重视,直到后面因为母亲那拉氏的失宠,地位逐渐下降,最后落个生前没有封号,抑郁而终的结果。
而永琪因为其才华和孝顺深受乾隆皇上喜爱,更是在乾隆28年也就是1763年在圆明园火灾中救出了乾隆,得到了皇上进一步的信任和好感,最后在乾隆30年被封为和硕荣亲王,尽管不久后因病去世,皇上对其喜爱和重视始终未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