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最厉害的还是张有富,他不愧被称为386旅的飞毛腿。
早在孔捷决定带上辎重返回时,张有富就立即起程通知独立团大部队接应。
他硬生生用了三个小时抄近道赶了五十里山路,把消息及时传递给李云龙。
李云龙不敢怠慢,立即抽调了王怀宝的三营前去接应。
就这样两相汇合后的六百人马,回到三道湾时已经是人困马乏。
很多战士都是脚底起泡,连迈开腿都费劲。
李云龙本来还犹豫是否继续攻打虎亭据点,但张大彪的一席话让他下定决心。
张大彪的原话是这样的:“团长,万家镇这一战我可是看明白了。”
“林顾问支援我们的武器可是非同一般。”
“不仅威力极其强大,而且是量大管饱。”
“要不是战士们都还在熟悉的过程中,给我一个营,我都敢和小鬼子的一个加强中队碰一碰。”
“如果有地形优势的话,全歼小鬼子的加强中队都没有问题。”
小鬼子的加强中队在三百号人以上,按照八路军总部参谋团队的估算,至少要一个主力团一千多兵力才能与之硬碰硬一下。
毕竟现在的小鬼子正是气焰最嚣张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个大队都敢撵着果军数千人马追杀的奇葩事儿。
八路军虽然不缺作战意志,但受武器装备限制,常常也需要五倍的优势兵力与小鬼子进行野战。
所以张大彪这句话可是把老李给震惊了。
转念一想,大彪可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老部下了,这等军情要务上绝对不会胡吹大气。
既然三道湾这儿集中了全团的优势兵力,那么还会惧怕平安县城的鬼子宪兵队么?
于是李云龙下定决心,这一仗非打不可。
不仅要打,还要打得漂亮。
林晓和赵刚这边,得知万家镇大捷和攻打虎亭据点的命令后,立即开始炮火准备。
林晓用双脚支架支撑起pF98式单兵火箭筒,将一枚120毫米口径穿甲火箭弹装在火箭筒上。
柱子则将67式 82毫米迫击炮架设好,平伸出右手。
竖起大拇指,先是左眼接着右眼一瞄,估算出距离。
其实林晓已经用火箭筒上的测距仪确定了距离,但是柱子还是习惯性地拿出他招牌的测距方式。
准备就绪后,林晓和柱子对视一眼,然后望向赵刚。
两人已经瞄准了500米开外虎亭据点两座最大的炮楼,就等着赵刚下令开火···
虎亭据点的鬼子中队长久保健英最近坐立不安,晚上做的噩梦都是上一次增援青山战俘营时被神秘大炮轰炸的场景。
不知多少次梦到那一炮下去,方圆十多米范围的生物,无论是蛇虫鼠蚁,还是人形的小鬼子,通通化为齑粉。
哪怕是生命力顽强的草木,也被炸得是粉身碎骨。
还有那爆炸产生的冲击波,即便是离得老远的小鬼子,也被震得是耳朵都当场失聪。
有些离得近些的(50米范围内),当场就被震得五脏六腑移位。
即便回来多日,天天躺在床上修养,但情况都没有好转。
每天都要吐血,精神也越来越萎靡。
打电话到泰源第一军军部医院询问,那边儿的医生说是心肝脾胃肾等内脏已经受到重伤。
以现在的医疗技术,估计也没办法治愈。
只能躺在病床上等死。
得知这个消息后的第一军军部,立即将这些伤员转移到秘密地点,以免继续传播影响军心。
久保健英心里明如镜似的,以军部的行事作风,绝不会将宝贵的资源浪费在这些小兵“马鹿”身上。
所以等待他们的,只有无尽的痛苦和死亡。
想到这,久保健英一个激灵。
恐惧与不安笼罩上心头。
这八路军那威力巨大的神秘大炮,犹如达摩克利斯之剑,时时悬挂在虎亭据点鬼子头上,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落下。
毕竟八路军的神秘大炮,如果再次使用的话,目标一定是虎亭据点。
就在久保健英痛苦回忆之时,一声振聋发聩的爆炸声传来。
爆炸的一瞬间,犹如遭受地震一般,他的房间在摇摇欲坠。
墙上的灰泥在噗噗呲地往下掉。
桌椅在不断晃动,久保健英也从行军床上掉下。
耳边全是虎亭据点小鬼子恐惧下的惊呼声、尖叫声,仿若末世降临。
“来了,八路军的灭世大炮来了。”久保健英嘴里呢喃着,脚下动作可一点儿不慢。
他三步化作两步,一把拉开了房间的侧门。
久保健英原来居住的地方在虎亭据点中间一座核心岗楼的顶楼。
那里可谓是空气清新,登高可环望四野。
自从青山一战被打出阴影后,他悄悄搬到据点东侧一处不起眼的小院里。
就是为了以备不时之患,如果八路军用那超级大炮轰击虎亭据点,那中心炮楼就是最明显的标靶。
现在他猜对了,八路军不出意外地发动进攻。
然而让他想不通的是,八路军根据地在虎亭据点的西侧,照理说应该从那边儿开始进攻。
怎么就忽然跑到东侧来了,他们的大炮是怎么在光天化日之下运过来的。
好吧,事实上包括久保健英在内,上次虎亭据点救援战俘营的鬼子没有一个看清魏和尚打的那一发火箭弹。
小鬼子还想当然认为八路军是使用了一款大口径榴弹加农炮,只不过是炮弹重了一点儿,射程精准了一点些。
至于威力,比小鬼子现役巡洋舰的300毫米口径主舰炮的爆炸当量还要恐怖。
通过以上脑补,久保健英悄悄地将虎亭据点西侧大部分鬼子兵都撤回军营,只留下机枪、迫击炮等必要的防御单元。
但万万没想到的是,八路军不讲武德,将超级大炮搁在了虎亭据点的东侧大门外。
不仅恰好对准了小鬼子的布防密集点,还死死堵住小鬼子逃亡的道路。
事已至此,跑是跑不掉了,久保健英却还有后手。
眼见四下无人,他悄悄地在小院的花圃中找到一块青色的大石板,用力挪动之下,石板竟然沿着逆时针旋转挪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