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韩愈刚刚升迁。】
【镇州兵变。】
【出了一个狠人,王廷凑。】
【他杀害自己上司节度使田弘正】
【连同一家几百口尽遭灭门。】
【之后又杀冀州节度使。】
【占据冀州,朝廷震怒。】
【集结十五万大军前去平叛。】
【结果却大败而归。】
【形势危急。】
【于是韩愈再次挺身而出。】
【他不怕死的被动触发,他要只身前去劝降。】
【群臣百姓-都为他担忧。】
【怕这将是有去无回。】
【连唐穆宗也在韩愈出发之后,后悔。】
【传令将韩愈追回。】
【而韩愈却只留下一句。】
【止,君之仁,死,臣之义。】
画面中。
唐朝大臣韩愈刚刚被任命为镇州节度使。
然而当地却发生了兵变。
兵马使王廷凑竟然谋杀了自己的上司田弘正,并占据了冀州。
朝廷派出军队讨伐王廷凑。
但第一次出兵却遭到了失败。
......
【到了镇州。】
【迎接韩愈的是王廷凑手下的拔刀声】
【然而韩愈一点不慌。】
【他和贼子谈笑风生。】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进行劝说。】
【仅用三寸不烂之舌就直切叛军要害。】
【长庆二年。】
【韩愈完成了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熄灭了王廷凑的反叛之心。】
【自此王廷凑愿意表面上归顺朝廷。】
【韩愈甚至还捞出了被俘虏的刺史。】
【要回了王廷凑抢到手的城池。】
【如此刚猛的性格。】
【也表现在韩愈的文学上。】
【文章巨公,百代文宗。】
【他发起了轰轰烈烈的“古文运动”。】
【“文字狱”和“避讳”是历来书写者最痛恨的东西。】
【被称为“诗鬼”的才子李贺。】
【明明已经高中进士。】
【却只因父亲名“晋肃”。】
【而“晋”与“进”同音。】
【需“避讳”而被取消资格,不得举进士。】
【看着自己欣赏的晚辈的不公境遇。】
【韩愈知道后,大声怒斥迂腐风气。】
【他冒着天下之大不韪。】
【写了极有说服力的一篇《讳辩》。】
【直言李贺父亲名“晋”他便不能考进士。】
【那有人的父亲名“仁”,是不是也不能做人了。】
【韩愈正是因为这种刚正不阿的性格,让他把文学换了天。】
......
大唐位面。
两位着名文学家正在喝酒谈论。
斜阳西下,酒香在小院中弥漫。
高适轻啜着碗中美酒,若有所思。
“韩愈此举,真是大快人心啊!那些华而不实的辞藻,早已束缚文学太久。”
“文章本应表达心意,传递思想。”
“如今却沦为了堆砌辞藻的工具,实在可悲可叹啊。”
李白却是愤愤不平。
“更可恶的是那些避讳的规矩!李贺这样的才子,竟因父亲的名讳而与功名无缘,岂不荒唐?”
“世风日下啊!文人写作,本该抒发胸臆,今却要处处提防,生怕触犯了谁的忌忌,这还能称之为文学吗?”
“文章华而不实,辞藻堆砌,却无真情实感。”
高适听罢,也是一阵唏嘘。
他缓缓放下酒碗,无奈道:
“文章本该言之有物,传之有道,如今却沦为攀附权贵的工具,实在可悲可叹。”
李白一口灌下手中的酒水感慨道。
“更有甚者,为博取名利,不惜造谣生事,挑拨离间,文人风骨,不知去了何处。”
高适闻言,眉头紧锁,却是无奈。
他凝视着酒水中的倒影,似在思索着什么。
片刻后,他缓缓开口。
“这些乱象,根源在于文人们失去了敬畏之心,忘了文章的真正意义。”
......
天幕上还在继续:
【东汉伊始直至隋唐。】
【八个朝代的文学作品。】
【多以浮华辞藻,排偶押韵的骈文为主。】
【韩愈哪能看得惯。】
【而且其内容多是无病呻吟的套路。】
【于是反对这种“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格式化机械写作。】
【在“复古”的口号下。】
【对文风、文体和文学语言发动了一场文学革命。】
【这与欧洲的文艺复兴相似。】
【其主要内容主要是复兴儒学。】
【其形式就是反对骈文提倡古文。】
【强调言之必有物。】
【韩愈一生创造了331个成语。】
【而韩愈的文章气势雄伟,说理透彻,逻辑性强。】
【另外的特点就是“发言真率,无所畏避”。】
韩愈是如此的性情中人。】
【他与人交往看中的人。】
【即使穷困潦倒。】
【他也不避寒暑与之郊游宴饮。】
【还会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
【而对那些无德的权豪势要。】
【他则视作奴仆一般,不屑一顾。】
【张籍是韩愈的发小。】
【但身份却远不及韩愈显赫。】
【韩愈邀请他游春。】
【张籍却不知何故没有去。】
【被放鸽子的韩愈不禁不生气。】
【还写下了千古名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让没去的张籍借诗与自己一同赏景。】
【这是长庆三年。】
【韩愈病逝的前一年。】
【但是诗的字里行间透露的却是轻松与朝气。】
【完全不见他坎坷的人生和数次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暮气。】
【足见他豁达爽朗的性格。】
大唐位面。
大明宫殿内,李二凤指尖摩挲着下巴。
\"此子若生武德年间...\"
\"朕的谏议大夫该换人做。\"
可惜就是生错了时代了,后世的大唐之君……
唉……
想到这李二凤只觉得浑身不得劲。
......
大明位面。
朱棣此刻正用一把小巧的匕首挑开《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的装裱锦缎。
\"好个昌黎先生。\"朱棣突然将诗卷掷向殿外纷扬的雪,\"若晚生几百年,朕修《永乐大典》该添多少机锋?\"
飘落的纸页间,他恍惚看见韩愈在恶溪畔画的飓风图。
.......
在韩愈离世和万朝古人的讨论中。
天幕上,新的视频也随之出现。
【生育危机!不想生孩子的理由越来越奇葩。】
【在开始前,我想问问各位屏幕前的彦祖们一个问题。】
【已经到了生育年龄了,打算要孩子吗?】
看到天幕上的标题。
万朝古人先懵逼了。
嗯?
不生孩子?咱就不说多子多福了。
咱就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这后世人怎么还不愿意生孩子?
大部分古人只觉得这个标题很荒谬。
子孙满堂、传承香火可是人生大事啊。
怎么会有人不喜欢生孩子?
再者,后世人都不喜欢男欢女爱了?
于是,各朝古人带着不解,继续看天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