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武德位面。
“超过我?好大的口气。”
戎装衬托下英姿飒爽的平阳公主听到这话。
不禁眉头一挑。
有些不服气地回应道。
即便这位后世的女子,听不到她的话。
话虽如此。
平阳公主也不禁对这位后世的巾帼英雄感到几分钦佩。
“不过,有志气总归是好的。”
为大唐的建立也立下了不少战功的平阳公主也有着自己不服输的骄傲。
她认真地看着天幕。
如果这位后世的女子。
真的在某些方面比她要强。
那自己也决不能输给她。
【她平叛贼寇,抗击青军,击退皇大极,挫败少尔衮,一生征战保家卫国,满门忠烈】
【为明朝扞卫最后一寸土地,可谓鸳鸯袖里握虎符,将军也不必是丈夫!】
【她就是明朝巴蜀招讨使,镇东将军,太子太傅。】
【忠贞侯——秦良玉!】
大汉。
“唯一一位列传的女将?”
“不知道这正史所说的是......”
刘彻捋了捋胡子。
脑海中出现了史书上的记载。
关于妇好的故事。
“可惜,如此英雄人物,不在我大汉,否则朕必用之!”
......
三国位面。
曹操看着天幕中的秦良玉,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与钦佩。
“此女子竟有这般英勇和智谋,若生于吾之时代,必是一方豪杰。吾麾下将士若能有此等气魄,何愁天下不定。”
身旁的程昱也微微点头,眼中满是赞赏。
“主公,此女将军之勇,不下于古之名将,且有治军之能,实乃罕见。”
荀彧也赞叹道。
“此女将军实乃女中丈夫。”
“若为男子,定可与关云长、张翼德等猛将并肩。”
“军中决策果断,又有大将之风,令人钦佩!”
与此同时。
南宋位面。
岳飞对着天幕深施一礼,一脸敬重。
“玉良将军保家卫国,满门忠烈,实乃那大明之幸,吾虽身未至大明,亦感佩不已。”
牛皋瞪大了眼睛,挠挠头。
“将军,这女将军可比俺还猛哩!”
“看她在战场上那气势,俺都想一起杀敌。”
张宪则一脸严肃,双手抱拳。
“此女将军之忠义,不下于吾等。”
“吾观其麾下白杆兵,纪律严明,此乃治军之功,值得吾等学习。”
岳云也在一旁说道。
“父亲,孩儿也在史书上见过诸多英雄,此女将军的胆识与谋略,确实非凡。”
......
大唐位面。
李二凤原本被秦良玉那犀利的眼神弄得有些不自在,可越看下去越觉得此女不凡。
“朕之大唐,亦有诸多女中豪杰,然如秦良玉这般集勇猛、智谋、忠义于一身者,亦是少见。诸卿当以其为榜样,不论男女,只要有忠义之心,报国之志,皆可为朕所用。”
大臣们纷纷称是。
程咬金大笑着站出来,嗓门洪亮。
“陛下,这女娃子要是在咱大唐,俺老程定要与她切磋切磋武艺。俺倒要看看她那鸳鸯双剑有多厉害。”
尉迟恭也不甘示弱。
“此女将军之气势,俺老黑佩服。俺就想知道,她是怎么把那些敌军打得屁滚尿流的。”
房玄龄抚着胡须,插话道。
“陛下,此女将军的军事谋略值得深入研究,或可对我大唐军队的战略布局有所启发。”
“玄龄兄所言极是,秦良玉将军的排兵布阵和应对敌军的策略,若能为我所用,定能增强我大唐军力。”
杜如晦上前一步接话道。
李二凤抚须微笑。
看天幕上的白杆兵,他也陷入了沉思。
这等精兵在大明末期。
也算是一股精锐。
唐高宗时期。
“女将?英雄?”
李治眉头一皱。
不禁对如此之高的评价感到好奇。
要说女将的话......
他的姑姑平阳公主也为大唐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稀少,但也不能让李治感到稀奇。
“此人像先皇一样如此之多的头衔,此前天幕可只用这种方式评价过先皇和秦朝的始皇帝呢。”
身侧,武媚娘也有些惊讶。
如此明显是要赞誉的言辞这般讲述的话语。
用在一个女将身上。
足以见得她在后世人的心中地位颇高。
......
大宋。
许多宋徽宗时期的宗室女子。
不禁羡慕地看着天幕上面那位英姿飒爽的女将军。
已经知晓了自己在天幕上给出的未来的命运。
是被父兄卖给金人的她们。
也不禁幻想。
自己如果能够成为这样的将军。
将命运握在自己手中该多好。
至少......
战死沙场,也曾经努力过。
而不是只在史书上留下——被金人掳走,日接无数客,嫁谁都为妾为奴。
......
大明位面。
朱元璋眼神中满是激动。
他站起身来,大声说道。
“咱之大明,有此等女将军,实乃大明之幸!”
“咱向来敬重忠臣良将,秦良玉这般保家卫国,满门忠烈之人,当受世人敬仰。”
身旁的朱标也拱手说道:“父皇,儿臣觉得咱大明,应让更多女子知晓秦良玉之事,激励她们亦有报国之心!”
朱元璋呵呵一笑,点头称是。
没想到自己这个太子还是不错。
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
“太子殿下说得对,秦将军之事迹,定能激励大明子民。”
汤和在一旁为太子站台。
李善长见状也不甘示弱。
“陛下,咱大明的将士们要是都有秦将军这样的忠义,那可不得了。”
朱元璋听罢,一脸骄傲:“咱大明有这样的英雄,咱也觉得脸上有光。”
......
三国位面。
荀彧从秦良玉的事迹中回过神来。
他看着贾诩和程昱,心中不是滋味。
“文和、仲德,吾观那秦良玉将军,虽为女子,却智勇双全。吾希望你们能从她身上汲取些什么,莫要再指使那阴毒之计。”
荀彧一话出,二人脸上挂着不屑。
贾诩和程昱脸上挂着不屑。
贾诩轻轻一笑。
“文若,你这话说得轻巧。”
“你身处后方,只知高谈阔论,却不知这乱世争斗的残酷。”
“吾等之计,虽被称为毒计,却皆是为了主公的大业着想。”
“再说,前往寇国,吾当仁不让!你可为他们求情?”
程昱点头称是。
“文若,你可莫要小看这些毒计。”
二人的嘴就像机关枪一样不停输出。
饶是大帐中的诸将也听得接不上话。
更别说荀彧还能不能接嘴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