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一番讨价还价和暗中角力,陈平安与墨韵斋就《天仙配》达成了新的合作协议。
接下来的日子,除了蒙学课业,大部分时间都投入到了这部新话本的创作之中。
有了之前的经验,加上对毛笔的掌控日渐熟练,书写速度快了不少。
董安的孝感动天,七仙女的善良多情,傅员外的刁钻刻薄…
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一段段感人或有趣的情节,在他的笔下缓缓流淌出来。
赵秀才几乎每隔几天就上门来取一次稿子,每次都如获至宝,小心翼翼地捧回去誊抄校对。
刘掌柜那边更是催得紧,几乎是望眼欲穿。
终于,在耗费了大量心神和灯油之后,《天仙配》的前半部分稿件完成,交到了墨韵斋手中。
刘掌柜拿到稿子,立刻安排最好的刻工加紧雕版,选用比上次《白蛇传》更好的纸张和墨,以最快的速度将第一批《天仙配》话本印制了出来。
当这本封面更加精美、故事更加“正统”的新话本出现在墨韵斋柜台上时,立刻引起了镇上读者的注意。
“咦?这《天仙配》…也是那小河村神童写的?”
“听说比《白蛇传》还好看呢。讲的是个大孝子的故事。”
“真的假的?买一本看看。”
好奇心和之前《白蛇传》积累下的口碑,让《天仙配》一经推出,便迅速点燃了市场。
董永(董安)卖身葬父的孝行,戳中了无数人的泪点,引起了广泛的情感共鸣。
七仙女下凡相助、与孝子相爱的情节,又满足了人们对神仙志怪和美满爱情的向往。
故事的内核——“孝感动天”,完美契合了儒家主流价值观,不仅普通百姓喜爱,连许多自诩正统的读书人也无法指摘,甚至暗地里买来偷偷观看。
一时间,青溪镇上几乎人人都在谈论董安和七仙女。
墨韵斋的门槛几乎被踏破,前来购买《天仙配》的人络绎不绝。
销量之火爆,远远超出了《白蛇传》同期,甚至出现了加印都供不应求的局面。
刘掌柜整天坐在柜台后面,看着雪片般飞来的订单和哗哗流入钱箱的铜钱、碎银,嘴巴都快笑歪了。
赚得盆满钵满的同时,他对陈平安这位“财神爷”也愈发敬畏和…不敢怠慢。
到了月底结算分成的日子。
刘掌柜亲自带着账房先生,提着一个沉甸甸的钱袋,来到了陈家。
这一次,他不仅带来了详细的(虽然未必完全真实的)销售账目供陈山和赵秀才(陈平安特意请来的)核对,给出的分成数目也比之前《白蛇传》时大方了许多。
虽然陈平安心里清楚,这里面肯定还是有水分,但至少比上次像样多了。
“平安小兄弟啊。”刘掌柜脸上堆满了菊花般的笑容,将钱袋递给陈山,“这是这个月的份子钱,您点点。多亏了你的好故事,老哥我这铺子都快挤爆了。”
陈山接过钱袋,感觉那分量,比家里所有的积蓄加起来还要重,手都有些抖了。
“刘掌柜客气了,都是…都是平安瞎写的。”他依旧是那副老实憨厚的模样。
“哎,陈大哥这话说的。”刘掌柜连连摆手,“平安小兄弟这哪是瞎写,这是生花妙笔,天纵奇才啊。以后啊,还得靠小兄弟多多关照我们墨韵斋的生意呢。”
态度放得极低,几乎是在巴结了。
陈平安在一旁看着,心里明白,这就是利益带来的变化。
当你的价值足够大时,别人自然会拿出相应的尊重。
送走了满面春风的刘掌柜。
陈家关起门来,看着桌上那堆积如山的铜钱和几块亮闪闪的碎银,一家人都有些呼吸急促。
这笔钱,数目之大,是他们以前想都不敢想的。
“这…这么多…”李秀的声音都在颤抖。
陈山也是激动得说不出话,只是一个劲儿地搓着手。
“爹,娘。”陈平安开口打破了沉默,“这钱,咱们不能光放着。”
“那…那咋办?”陈山问道。
“铜钱容易贬值,也不方便存放。”陈平安说道,这是图书馆里经济学常识教给他的,“咱们得把大部分铜钱,拿到镇上的银铺或者钱庄,换成碎银子。银子更保值,也更方便携带和储藏。”
“换成银子?”陈山和李秀对视一眼,都觉得有道理。
“还有,”陈平安继续说道,“光有银子也不行。乱世藏金,盛世买地。现在虽然算不上乱世,但多置办些田产总是没错的。咱们手里留一部分应急的钱,剩下的,都用来买地。”
“还买地?”李秀有些犹豫,“平安,咱家地是不是够多了?”
“娘,地永远不嫌多。”陈平安耐心解释,“有了地,就有恒产,就有稳定的出息。以后就算话本不挣钱了,咱们靠着地里的收成,也能过安稳日子。而且,这地啊,将来还能传下去呢。”
一番话说得陈山和李秀连连点头。
儿子虽然年纪小,但这见识和考虑,比他们这些大人强多了。
于是,接下来的日子里,陈家按照陈平安的规划,将大部分铜钱换成了碎银。
又在村里和邻近村子,陆续购买了好几块田地。
有的是之前那样的薄田(陈平安有信心改良),也有几块是别人急用钱、价格相对公道的熟田。
一来二去,陈家拥有的田亩数量,已经超过了村里大部分人家,仅次于地主陈老爷等少数几户了。
家底,真正意义上地厚实了起来。
家庭生活条件也随之彻底改善。
茅草屋顶换成了更耐用的瓦片。
家里添置了新的桌椅板凳。
餐桌上,虽然还不敢顿顿大鱼大肉,但隔三差五也能见到荤腥了。
陈山和李秀身上,也终于穿上了没有补丁的新棉布衣服。
走在村里,腰杆挺得更直,说话也更有底气。
再也没有人敢轻易小瞧或欺负他们家了。
看着家里蒸蒸日上的景象,看着父母脸上越来越多的笑容,陈平安心里充满了满足感。
来到这个世界,他终于依靠自己的努力,为这个家撑起了一片天。
“第一桶金”的目标,算是超额完成了。
不过,他并没有因此而自满懈怠。
一方面,他继续构思和创作《天仙配》的后续情节,保证这条财路的稳定。
另一方面,他更加努力地投入到蒙学的课业中。
因为他清楚地知道,农耕收入有限,话本收入也不稳定。
财富和地位,如果没有相应的力量和身份来守护,终究是镜花水月。
科举之路,依旧是根本。
他开始有意识地将一部分收入储备起来,作为未来求学、赶考所需的资金。
从县试、府试、院试,到更高层次的乡试、会试、殿试…
那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道路,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金钱和精力去支撑。
他必须早做准备。
只是…
财富的快速积累,会不会引来新的觊觎?
比如…一直对自己虎视眈眈的地主陈老爷?(虽然他最近老实了许多)
又或者…来自官府层面的注意?
自古财帛动人心。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他还是懂的。
看来,在努力赚钱的同时,如何低调“藏富”,如何利用现有资源保护好自己和家人,将是他接下来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
前方的路,机遇与风险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