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的蓝光如潮水般退去,张小燕的双手中,两把冰翡钥匙已熔合成一枚完整的玉印。
印纽是交错的三线锚与海鸥图案,底部刻着\"东吴市国有企业改制领导小组1997\"的篆体字样。
\"这是...改制办的公章?\"张小燕的指尖抚过玉印底部复杂的纹路。那些看似装饰的曲线,在蓝光照射下显露出七个微缩签名——正是当年改制领导小组的全部成员。
林小梅的血滴在玉印上,突然沸腾起来。血珠沿着纹路游走,最终停在周正阳的签名处。
签名笔画开始分解重组,变成一串银行账号数字。 \"职工持股会的托管账户...\"林小梅气若游丝,从怀中掏出一张被血浸透的纸条,\"你父亲...用这个换了...\"
纸条上的字迹已被血模糊,但能辨认出\"南海\"、\"钢材\"和\"提单\"几个关键词。
张小燕突然想起,父亲失踪前夜,曾将一本《船舶工程》杂志锁进保险箱——那期杂志的出版日期,正是1997年10月31日。
假李主任的钥匙枪再次瞄准。这次枪口喷出的不是子弹,而是一团蓝色雾气。
雾气所经之处,冰墙上的文件箱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腐蚀。
张小燕抱起林小梅翻滚躲避,后背撞上冰棺的瞬间,听见棺中传来\"咔\"的轻响。
张建军的左手从冰中滑出,指间夹着一张泛黄的船运提单。提单右下角的钢印在蓝雾中发亮,显示出\"南海工程专用\"的字样。
更令人心惊的是背书栏的签名——除了马卫东,还有现任省委副书记、省国资委主任的亲笔签名!
\"原来如此...\"张小燕将玉印按在提单上。
两者接触的瞬间,钢印图案突然投射到冰窖顶部,变成南海海域地图。十二个红点标记出具体坐标,每个坐标旁都标注着钢材吨位——加起来正好是失踪的十二万吨。
假李主任发出不似人声的咆哮。他的面部肌肉开始扭曲脱落,露出下面德裔女人的真实面容。
钥匙枪射出的蓝雾突然转向,直奔冰棺而去。
\"不要!\"张小燕扑向冰棺的刹那,怀中玉印突然变得滚烫。印纽上的三线锚与海鸥图案自动旋转起来,将蓝雾尽数吸入。
冰窖四壁开始剧烈震动,封存在冰墙中的文件箱一个接一个炸裂,无数档案纸页如雪片纷飞。
吴欢——不,林小梅用最后的力气抓住纷飞的文件之一:\"看...签字笔顺...\"她手中的股权转让书背面,周正阳的签名在蓝雾照射下显现出重叠的笔迹——最初的签名分明是\"张建军\",被人用特殊药水褪色后重签的!
冰棺突然发出震耳欲聋的爆响。张小燕回头时,看见父亲的遗体在蓝雾中缓缓坐起,手中紧握的取样瓶瓶底,有个微型投影装置正在运转。
全息影像里,年轻的张建军正在说话: \"...1997年10月31日晚8点,我亲眼目睹周正阳修改职工持股会表决结果...马卫东承诺给他5%干股...\"
影像中的背景里,能清晰看到第七号高炉控制台上的日历——正是案发当天。
德裔女人发出歇斯底里的尖叫。她撕开西装前襟,露出绑在身上的蓝色晶体——正是掺有镉-113的钢渣浓缩物。
就在她扑向张小燕的瞬间,冰窖顶部突然坍塌,中将带着防化部队从天而降。
\"证据链完整了。\"
中将的军靴踩住德裔女人手腕,从她衣领里扯出项链——吊坠里藏着微型控制器,\"南海工程那十二万吨钢材,检测出与东钢集团完全一致的镉污染特征。\"
张小燕颤抖着将玉印、提单和录像证据放在一起。三件物品在蓝光中产生共鸣,投射出一份完整的股权变更记录:
周正阳通过其秘书的表弟控制的\"冰翡控股\",非法获取了东钢集团15%的职工股,而这些股份对应的分红,全部流向了南海工程的钢材采购账户。
\"还有最后一个谜题。\"张小燕望向苏醒中的父亲,\"我生日倒序的数字...\" 张建军的嘴唇蠕动着,吐出一个保险箱密码。
当中将派人取来那个尘封二十年的《船舶工程》杂志时,发现内页被挖空,藏着一份签满名字的联名信——七位改制领导小组成员中,有五人指控周正阳与马卫东勾结侵吞国有资产。
签名日期,正是张建军\"失踪\"前六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