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晏身影消失在官道许久,穆原还站在原地。
还是赵寻喊了几声,才依依不舍上了马车。
马车摇晃在官道上,穆原一颗心像是在海里浮沉。
怎么都落不到实处,被她填得满满当当。
伸手摸出怀里她塞进来的书信,心里软得一塌糊涂。
特意追来送他书信,怕他有危险。
心中甜蜜又酸楚。
陛下催得急,让他替她相看合适的儿郎做驸马。
他不想,这才请旨做了巡察使,离了京。
想着等过段时间,西邺使者进京议和,陛下就没空管此事了。
总能拖得一阵。
可是如今。
他却觉得折磨才刚刚开始。
......
秦三娘子交代十分清楚,岳娘子没撑多久也交代了。
大理寺御史台共同查探办理。
去了那永乐坊胡人酒楼搜证,掌柜也承认吴同和和秦三娘子经常来他这里。
根据秦三娘子的供述,也查出购买锦寿坊宅子的是吴同和身边的下人。
大理寺会同御史台彻底查了吴同和相关人等。
事无巨细。
发现他虽名下财产并不多,可是他的旁系亲人财产却不少。
还找到了一处十分隐蔽的庄子。
里面修缮富丽堂皇,还有不少打手护卫守着。
地下密室里放着钱财无数,珠宝多得晃眼。
这处庄子,是吴同和用吴府管家的名义购买,用来藏匿他的钱财。
大理寺派人将他下狱,彻夜不停审问。
吴同和大喊冤枉,宁死不交代罪行。
整日在牢中哭诉。
只承认他和秦三娘子的私情,拒不承认贪污。
大理寺众人无法。
好歹是朝廷大员,也不能随意定罪,只能暂时查封吴府,各处庄子铺子,把他关起来。
继续搜集证据。
焦头烂额之际,温承和魏直回了京。
兖州去年秋粮征收一事彻底败露。
满朝哗然。
粮税,国之根本。
兖州刺史也签了字画了押,承认是和户部侍郎勾连,刻意隐瞒秋粮一事。
多出的秋粮运到青州售卖。
青州刺史也是同伙。
明晏又摆出证据。
青州这批秋粮,最终是由官府收购,发往平南军充作军粮。
果然左手倒右手,把钱从国库套出来了。
成元帝在早朝时候就将满朝文武骂了个遍。
立时就要将两州刺史满门抄斩,吴同和五马分尸。
被明晏劝住。
此事不可能仅凭两州刺史就能瞒天过海,建议先将人抓捕回京,详细审问,一干人等,查证清楚。
成元帝气得眼前发晕。
“两州刺史现在何处?”
明晏跪地请罪道:“儿臣怕打草惊蛇,只派了人秘密查探,兖州离平南军驻地不远,儿臣去信请苏卫出手相助,如今被平南军看守着。”
这事,成元帝是知道的。
之前密谈之时,明晏就提过让平南军抽人协助,免得惊动两州。
如今查出问题,便要将人押回受审。
成元帝命大理寺,御史台、刑部三司派专人,将各州赋税秋粮上缴全给查一遍。
三司长官头大如斗,恭敬领命。
最近忙得,都要起飞。
一件接着一件啊,没个头啊。
兖州事发,吴同和彻底死了心。
此案牵连甚广,两州刺史并底下官员,多多少少都有些问题。
户部参与此事的官员也不少。
没过几日,两州刺史并涉案官员被一并押解回京,投入大理寺狱。
所有证据摆出来,三司会审定案。
成元帝动了怒,要求严惩。
涉事官员全部抄家斩首,相关粮商查抄问斩。
兖州青州刺史满门抄斩,家产抄没。
吴同和身为主谋,夷三族。
满朝大骇。
御史大夫上书,夷三族惨绝人寰,牵连甚广,死伤无数,血流成河。
动摇国本,成元帝本就怒不可遏,根本听不进劝。
吴同和收到判决便在牢里晕死过去。
京城也议论纷纷。
三司长官急得团团转。
穆相不在京城,连个能劝陛下的都没有。
周王刚从太庙出来,不敢忤逆成元帝,最近老实得不像他。
瑞王作壁上观,幸灾乐祸。
临王存在感太低,毫无话语权。
王相倒是求过情,被斥责一番,说他监管不力,还有脸求情,又罚了一年俸禄。
最后御史大夫只能上公主府,请求靖安公主出面劝阻。
明晏本不想管。
毕竟粮食赋税就是国之根本,吴同和敢动,就该有付出惨重代价的心理准备。
御史大夫劝了半日。
说三族牵连甚广,父族,母族,妻族,涉及人数成百上千,无辜之人众多。
夷三族,灭其宗,绝其后。
若真夷三族,当真是大雍第一惨案,陛下也会落个残暴名声。
明晏纠结许久,还是点头进了宫。
成元帝正在乾元殿生气,听她说是为吴同和求情而来。
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
明晏头皮发紧,乖乖听骂。
成元帝一个折子扔她脚边,骂道:“你也学哪些大臣心软?吴同和敢偷国库,真恨不得杀他千次。”
明晏蹲下身将折子捡了起来,恭恭敬敬放了回去。
小声道:“儿臣知道,吴同和死不足惜,车裂凌迟儿臣都没意见。”
还贴心建议:“您要是愿意,把他给儿臣拿去给手底下的人练练刑罚,什么剥皮拆骨,挖眼割舌,试试身上能不能扎一万根针之类的,怎么痛苦怎么来,但又不叫他死……”
一旁低垂着头的徐嘉听得默默后退了一步。
小殿下真是来劝的吗?
怎么听起来更狠毒了。
成元帝也愣了下。
这听起来也没好到哪儿去吧。
明晏话锋一转,又道:“吴同和是该死,可他三族之内,无辜者众多,都杀了,造孽。”
成元帝道:“那也是他造孽,还要和朕扯上关系?”
明晏叹口气,道:“如今天下初定,父皇若杀人太多,怕百姓惶恐。”
趴在书案上,道:“父皇,民间已经有传言说您残暴了,户部蛀虫多,吴同和夷三族,那后面查出别的人来也要夷三族吗?”
“那是自然?”
“那都夷完了,咱大雍,还有人吗?”
成元帝:……
“而且那日父皇下令夷三族,满朝文武变了脸色,真要夷了,不得先吓死一批?”
成元帝道:“此事若不严惩,如何以儆效尤。”
明晏道:“父皇,夷三族,太严了,御史公头发都愁白了,就怕被人误会父皇您残暴不仁。毕竟一件坏事对名声的影响可比成百上千件好事来得容易。”
成元帝板着脸道:“你倒是发了慈悲心。”
明晏嘻嘻笑道:“您不知道,这事一出来,最近都没人说儿臣心狠手辣了,都偷偷说有其父必有其女呢。”
成元帝又是一个折子扔过去,被她气笑,“胡说八道。”
明晏没躲,那折子扔过来也没多大力道。
任由它从头上滑下来,掉在书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