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应昌略显迟疑:\"只是...抓捕女真人为役,恐有违圣朝仁德之名...\"
石星冷笑一声:\"宋阁老过虑了。女真各部屡犯边关,杀我百姓,掠我财物,今令其修路赎罪,正是天朝仁政!\"
朱栩钧若有所思:\"边关近来可有女真犯境之事?\"
石星立即回禀:\"没有!自上次古勒山之战被制止后,海西女真和建州女真相互间偶有冲突,不过犯边大明他们是不敢的!\"
宋应昌仍想争取:\"正是如此,海西女真一向恭顺...\"
石星突然拍案:\"非我族类,其心必异!陛下,臣请调李如松部出兵,既可剿灭叛逆,又能掳获劳力,一举两得!\"
万历皇帝转动手中的玉串:\"李将军近来可有奏报?\"
赵志皋答道:\"暂时没有!\"
石星趁机进言:\"陛下明鉴!此时正该先发制人!\"
宋应昌急道:\"陛下!此举恐激化矛盾,若女真各部联合反抗...\"
梅国桢有些不以为然:\"王大人多虑了。女真各部互相攻伐,岂会同心?况且修路并非苦役,每日供给饮食,完工后释放,他们岂会不愿?\"
皇帝看向赵志皋:\"赵大人以为如何?\"
赵志皋沉吟片刻:\"臣思虑再三,确觉抓捕女真人为役更为妥当。一则节省国库开支;二则削弱边患;三则辽东军士熟悉地形,抓捕比征调民夫更易施行。\"
户部尚书王家坪补充道:\"陛下,若用女真劳力,至少可省二十万两军费。\"
万历皇帝微微点头:\"边关将士可有把握?\"
石星信心满满:\"李如松常年与女真周旋,对其部落分布、活动规律了如指掌。只需陛下下旨,旬日之内必可捕获数千精壮。\"
宋应昌还想劝阻:\"陛下...\"
皇帝抬手制止:\"朕意已决。\"随即正色道:\"着兵部即刻行文辽东总兵李如松部,命其率部抓捕女真人为役,但须谨记三点。\"
众臣齐声道:\"请陛下明示。\"
\"其一,只抓壮丁,其二,不得滥杀老弱妇孺;其三,修路期间需保证饮食,待工程完毕,酌情释放。\"
石星立即应道:\"陛下圣明!臣这就拟旨。\"
万历皇帝意味深长地说:\"朕非好战之君,然治国之道,当审时度势。辽东道路关乎边防大计,不容有失。此事就这般定了,内阁速去办理吧。\"
众人领命。
\"臣等遵旨。\"
皇帝起身欲离,又转身补充:\"对了,告诉李如松,把事情办的漂亮点!\"
石星恭敬应答:\"臣谨记!\"
待众臣退出暖阁后,万历皇帝独自站在窗前,望着辽东方向出神。
……………………
万历二十三年的春天来得格外迟。贵阳城外的山峦上,残雪还未消尽,官道两旁的野草已迫不及待地钻出嫩芽。一队骑兵踏着泥泞的道路疾驰而来,为首的将领身披猩红斗篷,腰间悬着一柄鎏金宝剑。这正是刚刚平定播州之乱的萧如薰。
\"少爷,前面就是贵阳城了。\"
王二指着远处隐约可见的城墙。
萧如薰勒住马缰,眯起眼睛望向那座西南重镇。半个月前,他率军攻破海龙屯,杨应龙自焚而死,持续数年的播州之乱终于平定。但皇帝给他的密旨中明确写道:\"平定播州只是第一步,西南诸土司,皆需整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