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的压抑和束缚,让他的内心深处产生了巨大的童年阴影。他开始对张居正、冯宝的强势管制以及母亲的过度干预产生了逆反心理。曾经那个怀揣着美好梦想、渴望有所作为的少年,逐渐被这种逆反情绪所笼罩。如今,他就像一个在黑暗中挣扎的孩子,偶尔的一次胜利,便能让他像得到心爱玩具的孩童一样,露出满足的笑容。但这笑容背后,又隐藏着多少不为人知的心酸与无奈啊。
“萧如薰,有意思!”朱栩钧很高兴,根据资料,这个萧如薰才二十岁,虽然是魏学曾和梅国帧举荐,可也是自己力排众议,直接给他升到了总兵的位置。
烛光在静谧的宫殿中轻轻摇曳,朱栩钧坐在宽大的龙案前,手中紧紧握着那份密奏,眉头微微皱起,目光专注地再次逐字逐句研读起来。
时光回溯到万历十年,张居正这位曾经权倾朝野的内阁首辅病逝。一时间,朝廷局势风云变幻,万历皇帝对张居正势力展开了清算。锦衣卫指挥使刘守有因被弹劾而罢官,骆思恭就在这样复杂的政治环境中继任了该职。他就像一位忠诚的卫士,守护着朝廷的秘密和皇帝的安全。骆思恭任职时间极长,从万历年间一直到天启四年,才被魏忠贤的亲信田尔耕接掌锦衣卫。在他漫长的任职期间,万历三大征先后爆发,这三场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仅是对明朝军队实力的考验,也是对朝廷情报工作的巨大挑战。
而此次的调查,骆思恭更是亲力亲为。他深入战场,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密奏中详细记录着萧如薰的种种事迹,从坚守平虏城时的艰难困苦,到攻克定虏城时的英勇无畏,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朱栩钧眼前生动地展现出来。尤其是用炸药攻城那一战,萧如薰的智谋和果敢让朱栩钧不禁暗自赞叹。骆思恭在密奏中事无巨细地将这些情况都向皇帝做了汇报,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的严谨和忠诚。
当朱栩钧看到密奏中提到梅国帧给萧如薰去表字这一细节时,他的嘴角不禁微微上扬,露出会心的一笑。毕竟,作为历经多年帝王心术熏陶的皇帝,朱栩钧对这些官场中的微妙关系和潜在意图了如指掌。他明白,萧如薰如此行事自然有他的道理,在复杂的政治和军事环境中,这或许是一种策略,或许是一种无奈之举,但无论如何,都在情理之中。
“以工代赈?这萧如薰还真是文武全才啊!”朱棣钧没想到,萧如薰在民政这一块还有独特的见解。
朱栩钧靠在龙椅上,陷入了沉思。原本,他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安排,打算让梅国帧代替石星担任兵部尚书。兵部尚书掌管着全国的军事事务,是朝廷中的重要职位。然而,此刻他的想法发生了转变。他的目光望向宫殿的远方,似乎看到了更长远的布局。他决定,让梅国帧进入礼部。礼部掌管着国家的礼仪、祭祀、科举等重要事务,是培养官员声望和学识的重要部门。他想让梅国帧在这里进行一段时间的养望,积累更多的人脉和声誉,为进入内阁做好充分的准备。
“既然如此,朕就帮一帮你!萧如薰,你可不要让朕失望啊!”朱栩钧轻声自语道,声音虽然不大,但却充满了帝王该有的气度和威严。
……………………
文渊阁内,一片静谧。内阁首辅王锡爵正端坐在案前,神情凝重地凝视着手中的一份报告,眼神中透露出难以置信的神色。
内阁与兵部此前一直认为,此次平叛之战至少需要耗费半年以上的漫长时光。毕竟叛军势力不容小觑,且战场局势变幻莫测,要想彻底平定叛乱绝非易事。为此,户部和兵部之间因为粮饷问题产生了诸多纷争,官司不断。双方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场面一度陷入僵局。
为了解决这一棘手难题,户部甚至多次向皇帝上书,请求动用内帑以解燃眉之急。然而,朱栩钧却对这些奏折置之不理,全部留中不发。面对这样的情况,户部也是无可奈何,只得想尽办法寅吃卯粮、东挪西凑来筹集军饷。而身为户部尚书的王家坪更是心急如焚,白发都多了不少。
然而,令所有人都瞠目结舌、惊掉下巴的事情发生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平叛行动竟然在短短两个多月之后便宣告结束了!而且还是以一种毫无后患、堪称完美的方式落下帷幕!
要知道,内阁可是对大军的行进计划心知肚明啊。按照最初的设想,此时此刻,他们应当还在绞尽脑汁地思考如何渡过那波涛汹涌的黄河,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军队的伤亡和损失呢。
谁能料到萧如薰会横空出世?他率领着本部人马,打退着力兔,让朝廷大军不仅毫发无损地成功越过了黄河天险,更是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包围了宁夏城。
其实,对于魏学曾所提出的那个通过引水倒灌来围困城池的策略,内阁也是有所了解的。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即便一切进展顺利,想要完成这项工程至少也需要耗费两到三个月的时间。更何况在此期间,还要时刻提防叛军的不断袭扰,如此一来,实际所需的时间恐怕只会更长。
但偏偏又是这位萧如薰,再次展现出了他过人的智谋和果敢。想出了一个令人拍案叫绝的办法——利用火药进行爆破。结果呢?仅仅只用了短短的两天时间,坚固无比的宁夏城就被一举攻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