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此同时,叛军阵营之中也出问题。参与闹事索要军饷的明朝军官刘东旸与许朝二人,心中暗自盘算着要向朝廷投降。然而,不知为何他们这隐秘的计划竟被狡猾多端的勃拜察觉了!刹那间,城中陷入一片混乱,两支军队如脱缰野马般相互厮杀起来。
话说回来,此次明军行动着实有些仓促,事先并未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更糟糕的是,他们竟然连与底层士兵通气商议这等关键步骤都尚未完成便已暴露行迹。如此一来,当双方短兵相接时,明军上下明显乱作一团,毫无组织纪律可言。而反观勃拜一方,则是早有预谋、严阵以待。于是乎,这场激战仅仅持续了不到一日,刘许所率部队的叛乱便被勃拜以雷霆之势迅速平定下去。
不过此事也给萧如薰带来了不少机遇。一来,城内兵马损失惨重,特别是马匹。根据密探密报,城内的马匹已经不足千匹,勃拜再也无力对城外发动突袭了。
不过勃拜也知道了目前自己的对手,居然是个年仅二旬的年轻人,以前还是自己的手下,平虏堡的一个小小的参将。
“真是见了鬼了!”
勃拜实在没想到自己居然会被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子给拿捏的只能龟缩在宁夏城里等死。
万历二十年四月十六日凌晨时分,夜色依旧深沉得如同墨染一般,整个世界都还沉浸在一片静谧之中。然而,在宁夏城的南门处,却是另一番景象。
只见所有的明军如潮水般迅速地退出自己的防区,很快便已经突出了五里之外。他们步伐整齐,士气高昂,手中的兵器闪烁着寒光,仿佛一支无坚不摧的钢铁洪流。
然而,这只是表象而已。为了更好地迷惑敌人,睿智的萧如薰早已精心布置好了一切。他巧妙地安排了许多穿着明军衣服的稻草人留在原本的阵地上。这些稻草人栩栩如生,远远望去,与真正的士兵毫无二致。它们静静地伫立在那里,宛如一道坚固的防线,给人一种明军严阵以待的错觉。
此时,站在队伍前列的三边总督魏学曾神色凝重地注视着前方。他深吸一口气,然后猛地挥手下令:“开始吧!”
伴随着这声令下,萧如薰毫不犹豫地转身,对着前方用力放出了一炮。只听一声巨响,炮弹呼啸而出,带着凌厉的气势冲向敌阵。与此同时,一名身负重伤的死士挺身而出。他咬紧牙关,艰难地爬到放置火药的地方,用颤抖的手点燃了那至关重要的引信。
刹那间,火光冲天而起,照亮了半边夜空。熊熊烈焰犹如一条凶猛的火龙,张牙舞爪地扑向了天空。
时光流转,那些亲身经历过那场变故的人,事后大多难以用精准的词汇去描绘亲眼所见的一切。因为眼前之景太过超乎想象,强烈冲击着他们的认知,仿佛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将他们原本笃定的世界观彻底揉碎、重塑。以至于事情发生之初,所有人都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呆立当场。战场上,就此出现了一段令人窒息的寂静。
魏学曾和梅国桢两位大佬在呈递给万历皇帝的奏章中,用简洁的八字,便栩栩如生地勾勒出那恐怖至极的场景——巨城倾颓,如揭薄纸。
在多数人模糊的记忆里,最初只是感觉到轻微的震颤,像是大地在沉睡中不安地扭动身躯,犹如地震来临前的征兆。这细微的震动,让明军阵脚有些慌乱,城头上的叛军更是惶恐不安,毕竟他们深知地震对于自身意味着怎样的灾难。
紧接着,隐隐约约的轰鸣声从远方传来,且音量不断攀升,如同潮水一般,一波高过一波。随着震动的幅度愈发剧烈,那声音也愈发震耳欲聋,整个大地仿佛都在这声浪中颤抖,视野中的一切都跟着摇晃起来。按照以往的认知,人们甚至以为是传说中的地龙在地下翻腾,即将破土而出。
然而,真正破土而出的并非地龙,而是一股夹杂着大量气体的狂暴力量,伴随着更为猛烈的轰鸣声,如一头愤怒的巨兽,咆哮着冲破了大地的束缚。
\"轰——\"
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传来,即使萧如薰等人距离事发地点已有五里之遥,但那强烈的震动还是让他们不由自主地吓了一大跳。只见无数的石子如同雨点般飞射而出,伴随着滚滚的灰尘形成一道巨大的灰色浪潮,以排山倒海之势向着众人猛扑过来。
好在萧如薰早有准备,他提前命人用沙袋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线,并精心安排了手持盾牌的士兵严阵以待。若不是如此周全的部署,恐怕这次众人可要颜面尽失了。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大约过了一盏茶的工夫,负责探查情况的骑兵快马加鞭赶回禀报:\"禀报总督大人,城墙已经坍塌了!\"听到这个消息,萧如薰心中一喜,他深知宁夏城已然落入己方手中。此时此刻,他认为已无需派遣本部兵马继续出战了。
毕竟,此次攻城之战,自己所立下的功劳已是足够显赫。作为一名在商海中摸爬滚打多年的富二代,萧如薰深知其中的道理。有时候,适当地让出一些功劳,不仅不会有损自身利益,反而能成为一种自我保护的手段。正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太过耀眼出众未必是件好事。
按照目前的战功计算,不出意外的话,封爵为伯爵应该是十拿九稳之事。然而,萧如薰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停滞不前。此刻,他的思绪已经飘向了远方,开始思考起与日本相关的一系列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