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铁饭碗的制度!实行末尾淘汰制,这绝对是一个非常大胆且具有挑战性的举措。”徐凡的声音虽然平淡,但非常的渴望“第一个月,如果你们这个部门不能让老百姓满意,那么第二个月还是你们这个部门,这就意味着你们已经失去了一次改进的机会。如果连续两个月都无法让老百姓满意,那么很抱歉,作为这个部门的管理者,你显然没有尽到应有的责任。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淘汰你也是理所当然的。这就如同企业家们制造的产品,如果得不到市场的认可,那么这个企业就必然会面临倒闭的命运。”
钟耀北听着徐凡的话,不禁陷入了沉思。他缓缓地点了点头,表示认同徐凡的观点,“你这个办法确实是个好办法,只是在实际操作中,恐怕会遇到很多困难和阻力。”
徐凡微微一笑,似乎对钟耀北的担忧早有预料,“这也只是我随口一说罢了,你不必过于纠结。毕竟,要真正实施这样的制度,还需要考虑到各种复杂的因素和情况。不过,有一点我还是要提醒你,与其在这里和我两个吹牛皮,不如多想想如何与那些好说话的领导往他们身边靠靠。毕竟,俗话说得好,大树底下好乘凉嘛!”
“顺其自然吧!要是每个人都像你说的这样往领导身边靠靠,那不就成了一言堂了吗?”钟耀北一脸无奈地说道,“大家都去巴结领导,那领导说啥就是啥,还有什么公平可言呢?”他顿了顿,接着说:“而且这样一来,那些真正有能力、有才华的人可能就被埋没了。”
徐凡听了,只是笑了笑,似乎并不在意钟耀北的话。钟耀北见状,便换了个话题,问道:“对了,你不摆摊了去厂里打工,能比摆摊挣的多吗?”
徐凡挠了挠头,回答道:“其实也差不多吧”他叹了口气,“不过在厂里打工总归是比摆摊轻松些,不用每天风吹日晒的。”
钟耀北点了点头,表示理解。他想了想,又问:“那你在厂里打工,有没有想过以后的发展呢?总不能一直这样混日子吧?”
徐凡笑了笑,说:“混呗!能活一天算一天,现在的人不都这样嘛!”他的语气有些无奈,似乎对未来并没有太多的规划。
钟耀北看着徐凡,心里有些不是滋味。他觉得徐凡这样的态度有些消极,于是说道:“你既然这样混日子,咋就没想过回家创业呢?现在的政策这么好,再加上你脑子也灵活,回去创业也是个不错的选择啊!说不定下一个富豪就是你了!”
“回家创业吃政策红利是让有钱人变得更有钱,跟我这种穷人有什么关系?”徐凡翻了翻白眼说道。
“你这叫什么话?”钟耀北一脸气恼地反问,“我们辛国可是经过专门考察之后才发放这些政策的,其目的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能富裕起来,进而带动消费啊!你怎么能说这是让有钱人变得更有钱,跟你没有关系呢?”
徐凡白了钟耀北一眼,没好气儿地回应道:“你真正去了解过农村吗?你们连最基本的情况都没搞清楚,就胡乱制定那些政策!还好意思问我怎么跟我有关系?”
钟耀北闻言,顿时觉得有些委屈,他辩解道:“你这是说的什么话?要是没有深入了解过农村的真实情况,我们怎么可能制定出这些惠民的政策呢?”
徐凡冷笑一声,继续追问道:“哦?是吗?那我倒想问问你,真正了解过农村的话,你知道一亩田一季能产出多少斤水稻吗?能产出多少菜籽,多少油呢?还有,一亩地又能产出多少玉米粒,多少小麦呢?这些你都了解吗?”
“我不是负责调查这些的人啊,我怎么可能知道得这么清楚!”钟耀北眼神闪烁,似乎有些心虚地说道。
徐凡见状,毫不客气地指责道:“你看看你现在这副样子,跟我们去找政府里面的领导办事时一模一样,能推就推,能赖就赖!”
钟耀北被徐凡这么一说,顿时有些语塞,他张了张嘴,想要解释,但却发现自己根本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就在这时,徐凡继续说道:“我来告诉你吧!一亩田大概能产出一千到一千一百斤左右的稻谷,按照市场价格,这些稻谷的价值大概在一千六到两千左右,而且这还是晒干之后的价格哦。你知道吗?光是种子、农药、化肥,再加上收割的费用,就要一千多块钱呢!这样算下来,基本上就是白干一场啊!”
徐凡越说越激动,他掰着手指,继续说道:“还有菜籽呢,一亩地最多也就只能产出三百多斤,不到四百斤的样子,这些菜籽能榨出一百多斤的油,价值也不过一千多块钱而已。再说说玉米吧,就算是在条件比较好的地方,一亩地最多也就能产出八百多斤玉米粒,连一千块钱都卖不到……”
“你说这些是什么意思?”钟耀北一脸疑惑地问道,他实在不明白徐凡这番话的意图。
徐凡深吸一口气,解释道:“我在给你算一笔庄稼人的账啊!让你看看庄稼人一年到底能挣多少钱!”他的声音略微有些激动,似乎对这个问题有着深刻的感触。
接着,徐凡继续说道:“而且我告诉你,农村人特别是在我们南方,一家四口连我刚刚给你说的标准一亩地一亩田这个标准都达不到的!很多家庭都只有父亲才有地,母亲嫁过来是没有地的,而我们像我这个年纪的也是没有地的。”他顿了顿,让钟耀北有时间消化这些信息。
然后,徐凡提高了声音,强调道:“而像你们制定的政策需要的几十上百亩地的政策,那个普通家庭能有?只有租!一年的租金加人工费,加种子,没有三五十万能搞的下来吗?”他的语气中透露出对这种政策的不满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