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村里的第二天早晨,厂区的广播照常响起,和往日不同的是,这次是陈支书亲自录的广播:
“各位乡亲,大家听好——咱‘蜜果牌’罐头和蜂蜜,在市里超市卖光了!超市经理打电话,说顾客都在问还有没有下一批。说白了,咱现在不是发愁卖不掉,而是怕做得不够快,不够稳,不够好。”
“从今天起,全村进入‘春季加产期’。各工段听安排,质量照旧,节奏提升,该提工分的提,该设奖金的设,咱不怕加班加点,就怕干出次货,砸了咱这块金字牌子!”
广播一落音,整个村立马活了。
罐头厂女工们自发提前半小时到岗,蜂场那边也提前安排了巡视人员,确保蜂群状态良好。连陈奶奶都一大早在祠堂门口支起了茶炉,说是给干活的人烫杯热茶解解乏。
陈鹏飞站在厂区门口,望着一拨拨进厂的工人,有的打着哈欠,有的嘴里叼着馍,有的扛着果筐边走边聊,却都带着一种踏实的劲。
“哥,今天咱分两线走。”陈东过来递上一张表,“你盯新装那条半自动线,我和璐璐一起负责老线出货包装。”
陈鹏飞点头:“记得重点看出料口的温度曲线,新设备我昨天调试过,但你们再试跑一遍,不能让蜜糖粘瓶底。”
“明白!”陈东应声而去。
新线启动后,整个厂区的节奏仿佛换了一种呼吸法。
蜂蜜线每小时灌装效率提高了三分之一,罐头线的贴标速度也明显提升,女工们动作熟练、分工明确,站在远处看就像一台庞大而有序的机器,每个零件都在有节奏地转动。
这天中午,镇长带着两位农业署的干部来视察。
“这气象,比咱镇上那几个小企业都强。”镇长看着一瓶瓶整齐排列、正待装箱的罐头,“你们这,是把村子办成厂了。”
“我们不是厂。”陈鹏飞笑着说,“我们是村庄企业,牌子归村,钱也归村。”
一位农业署的干部忍不住问:“你们真的打算这样一直自己干?不引入外资、不承包、不挂靠?”
陈鹏飞答得很干脆:“是。我们不是不需要合作,但前提是主体得是村,核心得是咱自己人。”
“我们不是要当大老板,我们只是想把村庄办好,让咱们的果子、蜜和人,都能有点值钱的模样。”
这话不豪迈,却带着沉甸甸的分量。
那天镇长回去后,亲自打电话给县里:“陈家村,不能光算试点了,得升为农村集体经济自主经营示范村。”
消息还没公布,陈家村的人已经在各自岗位上干得热火朝天。
芳兰重新制定了《春季生产标准手册》,包括新罐头的甜度测量、瓶口清洁、出货顺序等全流程规范。她还提出,凡是连续三批零返工的女工,可自动成为带班工头,年底评为“质量之星”。
林璐璐则搭建了“蜜果小站”小程序,整合订单、工时、奖励数据和顾客反馈,方便村民查阅与厂务透明化。
不出一个月,系统上线,工人们用村里的平板电脑刷工卡、签确认、看自己的数据。年轻人一目了然,年纪大的也能在墙上张贴的大字流程表里看懂自己的名字。
“你看,我今天上了五小时班,还有一笔奖励分。”
“我这瓶蜜,编号上有我名字,下回谁吃到,说不定能留言表扬我。”
一时间,整个陈家村不再只是干活的村,而是真正变成了一种正在运行的“小社会”:有生产,有分工,有机制,有激励,也有目标。
而这个“目标”,很快迎来了真正的考验。
五月初,省农业厅联合商务厅推出“百村百品”评选活动,旨在从全省范围内遴选出一百个具有代表性的乡村品牌,通过平台引流、资源倾斜、资金补贴重点扶持。
名额有限,报名激烈。
镇里开会讨论时,农业办主任第一个开口:“蜜果牌必须报上去,哪怕咱镇只报一个,也得是陈家村。”
于是,一封由镇里推荐、陈家村申报的详细材料汇总寄往省城。
材料里除了产品数据、品牌故事、媒体报道,还有一页页村民签名的支持信:
“我是陈家村村民王大庆,参与罐头生产82天,愿为村品牌作证。”
“我是陈奶奶,今年72岁,我贴了一百多瓶标签,没歪过一次。”
“我是林璐璐,返乡青年,我不想去城市打工,我想让村子也能有电脑、有系统、有未来。”
这些文字,写得不华丽,却一笔一划,落在人心。
最终,陈家村“蜜果牌”,在数百个申报单位中成功入选,成为全省“百村百品”重点帮扶项目。
评选结果刚公布,镇里就开车送来了匾额和证书,还有一张5万元的专项资金拨付单。
陈支书看着那张金灿灿的匾额,沉默了半天才说:“这块匾,咱挂在厂区门口,不是图威风,是告诉后来人——这路,是能走通的。”
村里人听说消息后,自发在厂区摆了长桌,炒菜、煮饭、蒸馍、端茶,像过年一样热闹。
陈鹏飞站在厂门口,看着挂上去的“百村百品”牌匾,心里却没那么轻松。
他知道,这一块牌子,不是终点,而是责任的起点。
真正的挑战,是下一步——
他们不再是“谁都不认识的小村”,而是“被点了名的代表”。
未来的每一步,都要走得稳、走得准、走得硬。
晚上,芳兰收拾完资料,回家前在厂区门口停了一下。
陈鹏飞还站在那,手里拿着当天的生产报表。
“还不回家?”
“想多看一眼。”他轻声说。
“你这人,得奖也不笑,熬夜也不说累。”
“我怕一高兴,就走偏了。”陈鹏飞笑了笑,“你不知道,这条路上最难的不是苦,是膨胀。”
“咱不能飘。”
芳兰点头:“咱得稳着来。”
风吹过厂房门口的那块牌匾,轻轻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
那声音,就像是这个村子的心跳——
不快,但准;
不响,但稳;
不骄,但一刻也不曾停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