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圣旨到。
果然不出所料,陛下决定答应朔风王朝的请求。
乡试推迟到九月,本来应该会引起不小的波澜,但同时传播出去的还有一条消息:
朔风王朝的皇女和边庭四道的贵族也会参与到此次乡试之中。
而在有心人的推波助澜之下,“砸场子”的言论不胫而走。
书生意气之下,对推迟乡试的不满转移成了对外邦的不屑与同仇敌忾。
与此同时,凤京所在的中宸道特事特办,添加了一条考生补录的政策。
若有女子想要参与此次科举,可以在八月十五之前重新报名。
二十五号集中试考,凡通过者特许参与本次乡试。
中举的话获得举人功名,未中举的不具备秀才功名,以后还是要从童子试考起。
这条政策难免引发争议,但有之前那条消息的铺垫,还不至于沸反盈天。
谁都能明白,这是为了不丢面儿。
而且有初试,没中举的话又没有任何功名,投机取巧的路子被堵死了。
这回上六公主府宣旨的就是个司礼监的普通太监,主旨就是通知她加入迎接使团的队伍。
没有封职位,就像是捎带手的事儿。
待那太监走了,倒是有个熟人显露出了身影。
“六殿下。”颔首为礼,矜持得很。
“隐蛰千户吃饭了没有,没吃一块儿用点?”
“谢殿下,用过了。”
隐蛰心说咱们也没有那么熟,而且这时辰上下不挨着,早不早午不午的,谁好人这会儿还没吃?
然后就看到秦昭玥大喇喇在堂上坐下,懒人美其名曰的早午餐端了上来。
“别见外随便坐,给人家上杯冰饮子,一点眼力见儿都没有。”
隐蛰此来,先讲述了朝堂之争。
一点弯子没绕,主战、主和的各成一派。
正因为不是一边倒的局势,所以陛下提出同意的时候,阻碍也不会特别大。
听起来陛下的意思是想要主和,加上这个节骨眼儿上派长姐前往北境。
以陛下一贯的作风,秦昭玥并不这么想。
两朝帝王之间的博弈,也不知道会不会真的打起来。
但秦昭玥猜测,一旦北境表现出任何想打的意图,陛下绝不会退缩,保不齐长姐身边带的密旨就是说这个事儿。
“另外,陛下在早朝时已经发出征召令,提倡朝中百官家中有才学的女子参与初试。”
这也是应有之意,秦昭玥边吃边问,“效果怎么样?”
“看起来不怎么样,三殿下作为副使,下朝后立刻向各家发了帖子,于明日在留园举办文会。”
“哦?发得全吗?”
“全,而且帖子中特意点明,身体应当没什么问题。”
“呵,有准备啊。”
能一下朝就立刻发出帖子,把京中有才的女子囊括其中,反正秦昭玥做不到这点。
不管是原身还是穿越过来之后,她对这方面都没什么关注。
而且许是被上头两个封亲王刺激到了,向来温温吞吞的三姐难得强硬了一回。
帖子中那句话的意思很明白,别拿什么身体不适的理由推脱。
这个应当同仇敌忾的节点敢虚与委蛇,就别怪她使些手段。
“可以啊,看来三姐心有成算。”
“六殿下当真如此乐观?”
“那可不,我盼着三姐成事儿,什么都不用干,今年不用上早朝了。”
“六殿下倒是诚实。”
呵,隐蛰一个字儿都不信。
秦昭玥知道,不会无缘无故派个璇玑卫给她传信,来的还是千户。
估计陛下是觉得成事儿的可能性不大,否则人家神武境强者闲的啊?
“这样,既然隐蛰大人来了,就帮两个小忙呗。”
“但说无妨。”
当听完秦昭玥的两个要求之后,隐蛰沉默良久。
“你这叫相信三殿下?”
“有备无患嘛。”
隐蛰匆匆而去,其中一个要求简单,但另一个可不容易。
关键的是她已经猜出秦昭玥想要做什么,这事儿得预先让陛下知道,才能决定帮不帮。
一顿早午饭没吃完,又有人上门。
秦昭玥忍不住翻了个白眼,这才回来两天,怎么有种自己炙手可热的错觉?
好家伙,一天天的也不让人好好休息。
“刘嬷嬷,您怎么来了?”
隔着老远就听见碎墨的大嗓门儿,故意高声铁定是为了提醒。
可是秦昭玥怔愣,什么刘嬷嬷,她怎么没印象?
不多时,碎墨领来一名老妇。
一身深碧色的圆领窄袖襦衫被秋阳晒得发亮,袖口滚了银丝忍冬纹。
虽已立秋,暑气却未散尽,罗纱单衣下隐约透出牙白的素绢中衣。
老嬷嬷抬手扶了扶压裙的鎏金鱼符袋,上用金线绣着“司赞”二字。
腰间蹀躞带悬着两枚玉环,一为宫禁通行符,一系象牙小尺,专用来量宫人福礼时屈膝的弧度。
从上到下透露出森严与体面。
她并未踏入厅中,在门外敛衽正容。
青舄分踏子午,足跟相抵如规画圆。
垂眸时七翟银钗的坠珠堪堪停在肩胛骨,俯首不过三寸。
手掌自袖中翻出,左手紧握右手拇指,余指如兰瓣叠覆,肃拜启礼。
“臣尚仪局司赞刘氏,问殿下金安。”
声音裹在蒸腾暑气里,每个字落地如坠玉尺,清晰透亮传入耳中。
秦昭玥蹙起了眉,她瞥见老嬷嬷绷直的脖颈青筋微凸,恍若看见幼时临的字帖:
瘦硬通神,笔笔皆可量以分毫。
福至心灵,她终于想起来了,原来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