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海建拍拍他的肩膀。
“海生,能说出这种话的人,不管这些事真的假的,他都会怨恨长征伯,对方只不过是眼红长征伯能抓到很多鱼,而他自己没有罢了。所以,你也不用去在乎。”
海生恍然大悟。
反正只要是哥哥说的话,他只需要照做就行了。
今年大队分的两头猪,其中一头是在蒲大金家养的。
这一家子人口多,李大妹和蒲大金老俩口又是持家有方的,家中后辈个个手脚勤快,蒲十三这一辈的孙子孙女们,每天轮流到山上割猪草,收秋时又去捡了一大堆的红薯藤回来。
因此,这头猪被养得膘肥体壮。
另外一头就瘦小很多了。
如果说蒲大金家的那头猪,是因为太肥了而留下来的,那这头就正好相反,是因为体重达不到公社要求的标准,这才被淘汰下来的。
此刻,大肥猪成为在场的焦点。
可怜的猪,还没断气呢,就已经被一群人类在脑子里煎炸煮烹了。
来围观杀猪的人越来越多,蒲十三和海兰站的是个好位置,不停有人挤过来。
两人都不是多壮实的人,被挤得东倒西歪的。
蒲十三一只手按在海兰肩膀上扶着她,以免海兰被撞倒了。
可她自己也站不稳啊!
忽然又有两个兴高采烈的婶子挤到了她的身边,这一下,直接把蒲十三挤出了人群,而她在往后退的时候,不小心绊了一下。
蒲十三本来是拉着海兰的,见状怕把她也拽倒了,索性干脆放开。
在蒲十三做好跌坐的准备时,身后突然出现一个人,她的后背直接撞在对方胸口。
同时一只手拉住了她的胳膊,把她稳稳地托住。
蒲十三惊愕地抬头时,宋海建正好低头看着她。
顿时,蒲十三脸上就有了笑容。
宋海建用力一拉,直接将人拉起来。
然后他在后面抵着蒲十三,一只手拉着她,一只手推开人群。
就这么霸道开路,硬是又把蒲十三送回了围观的最前排。
“十三姐,你刚才跑去哪儿了,怎么从后面出来?咦?哥?”
海兰扭头先是看到蒲十三,接着看到哥哥,顿时有些疑惑。
蒲十三没有回答她,因为不知道是不是刚才人太多挤的,她现在心跳得有点快,呼吸也有点困难。
后方的人数依旧在增多。
宋海建站在两人身后,明显能感觉到不停有人撞过来,他眉头皱了皱,不动声色地往蒲十三和海兰中间靠了靠,这样一来就能同时护住两人了。
有宋海建如同一堵墙似地挡在她们身后,接下来不管再多人挤来挤去的,海兰和蒲十三都没有受到波及。
倒是被哥哥遗忘的海生,在人群里被挤成了面团,脸都变形了。
他很艰难地朝前方伸出手,差点哭了:哥,哥啊!回头看看我啊!
可是哥哥的背影看似很近,其实很远……
海生:只有我一个人受伤的世界达成了。
杀完年猪,就到了激动人心的分肉环节。
大队的每户人家,都能凭借工分分到肉。
分肉的顺序也是按照工分的排序进行的。
而全大队工分最多的,毫无疑问,不是蒲勇华家就是蒲大金家。
毕竟这两户,一个是大队长家,一个是村里壮劳力最多、人心最齐的家庭。
“第一个,蒲大金。”
身为会计的蒲建国,公事公办地喊出了老爹的大名。
蒲大金没动弹,而是李大妹提着篮子走上前,到了蒲建国面前作势要给他一脚。
“摆官威摆到你爹跟前了,蒲大金是你喊的吗?”
蒲建国下意识地缩了缩脑袋,“妈,别闹!大伙儿都看着呢!”
可这时,村民们已经爆笑出声。
蒲建国尴尬得抓抓头发,他堂堂大队会计,老母亲却始终不知道要给他留面子,唉!
李大妹挑了最肥的肉,然后提着沉甸甸的肉,欢天喜地回家了。
蒲德就几个小子看到阿奶拿到肉了,都欢呼着跟了上去。
蒲十三倒是没急着走,她好奇地扭头问:“阿建,你们家今年工分多吗?”
宋海建摇摇头,“我妈身子不好,我不让她太卖力,平时我也没下地,估计我们是最后一个。”
蒲十三有些可惜,也有些为他们担忧:“那怎么办呢?你们家过年还有肉吃吗?”
宋海建闻言,垂头看她,不过他很快意识到不妥,两人距离太近了,这个低头的角度不合适。
于是他悄悄往后退了几步,稍稍拉开了距离。
“没事儿,今年我们家养了五只鸡,全留着过年吃呢。”
听到这话,蒲十三便放心地转回头,继续看人家分猪肉。
由于大队今年的效益好,所以这个新年,大伙儿又能过一个肥年了。
等轮到宋海建的时候,只剩些边角料、内脏、骨头了。
蒲勇华和蒲建国看着他,目光都有些同情。
“海建,你家是最后一个了,这些东西你也不用挑了,不嫌弃的话全拿走吧。”
一副肥肠、猪肝、猪肚、猪腰子、猪心……
这些加起来也有好几十斤。
但这玩意儿本就是大伙儿挑完剩下的。
因此蒲勇华才会直接做主全给他。
此时,场中已经不剩什么人了,也就没人会反对。
宋海建自然是爽快地照单全收。
当他们几人提着这些东西回家时,路上每一个遇见的村民,都会对他们投来同情的目光。
“海建啊,听说你们和雨伞厂合作,没少赚钱嘛,怎么不让你妈拿钱来买点肉啊?”
宋海建笑了笑:“哪有什么钱啊,我们三兄妹上学一年学费都那么多,我妈也就是给我们挣个学费。”
“不可能哦,我听讲一个月也有十来块钱嘞!”
那位婶子说得有鼻子有眼的,但宋海建清楚,她只不过是在诈自己。
毕竟他现在和雨伞厂的合作业务,已经扩展到了好几项,每个月收入也从二位数突破到了三位数。
但这个数字说出去,怕是会吓死人。
然后招来一大堆红眼病。
因此宋海建一家都很默契地守口如瓶。
“没有的事,不信的话你们去雨伞厂问问嘛。”
宋海建四两拨千斤地说道,登时就将那位婶子的嘴给堵住了。
她哪有那本事,可以见到雨伞厂的领导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