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朱允炊眼见他似有意打发自己回去,顿时想起母亲交代的任务尚未完成,连忙开口说道:
“皇爷爷,孙儿还有一样东西想要赠予您。”
朱元璋听到这句话停下脚步,转过头带着疑虑询问:
“你还有东西要给朕?是什么?”
朱允炊急忙从怀里取出厚厚一叠纸递给朱元璋。
\"这乃是孙儿为您抄录的佛经,祈愿佛祖能保佑皇爷爷安康。”
朱元璋怔了一瞬,接过仔细端详,几十张纸均密密麻麻地写满字迹,尽管部分笔画稍显歪斜,考虑到朱允炊才仅仅五岁,能够完成这番字数的确实属不易。
连日未曾展露笑颜的朱元璋,今日总算扬起了嘴角。
再次摸了摸朱允炊的小脑袋,温和问道:
“如此辛劳地抄经,感觉吃力否?”
朱允炊稍微犹豫一会,轻轻摇头。
\"也算不上最劳累了。”
“噢?那你认为最劳累的事又是什么呢?”
“那必然是连续三天三夜诵念经文了呀,孙儿屡次都困得睡了过去,结果却被娘亲扯着耳朵唤醒骂起来呢。”
朱允炊颇为天真的答道。
瞬间,朱元璋神情又一次变得阴郁起来。
仔细端详着眼前朱允炊的脸庞,先前并未留意到,现下发现他面色十分苍白,双眼底下皆是青黑之色,看起来疲惫不堪。
可怜的吕氏,恐怕她做梦也没想到会被亲儿子这般‘告状’了吧。
\"你娘亲让你念足三天三夜佛经么?”
朱元璋沉声再问。
\"是的,好长的时间哦,孙儿实在不想再去诵读经文啦。
皇爷爷以后千万别再生病了好吗?否则娘亲必定还会让我反复抄经颂念呢。”
朱允炊拉住朱元璋那粗糙的手掌娇嗔地说道。
内心虽然积攒起如潮水般的怒火,但朱元璋依旧不舍将情绪释放到眼前的皇孙身上。
勉强挤出一个略为扭曲的微笑,说:
“好,皇爷爷答应你,日后绝不会叫你到佛堂做这些事了。”
“太棒了!皇爷爷真是最好的啦!”
朱允炊开心地拍起手来。
\"允炊啊,皇爷爷还有事待忙,你且先行归去,继续勤奋学业。”
“既然皇爷爷有事忙了,那孙儿就此告退了。”
“好孩子,走吧。”
朱元璋目送着朱允炊雀跃离开武英殿的背影,脸上的笑意顷刻间烟消云散,取代而之的是一种无尽的愠怒和肃杀。
\"郑有伦!”
一声爆喝。
郑有伦在外候命,立即快步踏入殿堂,在朱元璋面前躬身叩首:
“奴婢在。”
“去,替朕传达圣意至东宫,责令那个贱妾吕氏前往佛堂闭关半年,期间必须每日书写一篇佛经,并颂念十遍!”
若抄漏一字,诵漏一字,便杖二十!
日后若有遗漏,每次追加十杖!”
朱元璋下令道。
\"属下领命,这就前去东宫传达旨意。”
郑有伦丝毫不敢怠慢,转身欲离开武英殿。
可就在他刚迈过门槛时,朱元璋又开了口。
\"另有一事,吕氏的太子嫔之位即刻废除。
待她性情改善后,再行恢复。”
“遵命。”
郑有伦再次鞠躬应命,随即匆匆退下。
原地,朱元璋的脸色依然阴鸷。
回想起孙子朱允炆那日渐消瘦的模样,他的心头便怒火涌动。
望着手里的佛经页纸,满心尽是嫌恶,猛然间将其撕得粉碎。
\"什么佛祖!它有何德护我?真是可笑至极!愚蠢透顶!”
与此同时,在东宫春和殿那边——
朱允炆从外归来,本打算在园中嬉戏一番。
可没一会儿工夫,吕氏就突然现身,直接叫住他说:
“允炆,到这儿来。”
小朱允炆循声望去,原本浮现在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闷闷不乐地走了过去。
\"母妃……”
“你皇爷爷对于你先前送过去的佛经作何表示?赶紧告诉为娘!”
吕氏丝毫未在意孩子脸上的不高兴。
\"啊……孩儿记得皇爷爷好像笑了……”
朱允炆尽力回忆着说。
\"真的吗?你没有记错吧?皇爷爷当真因此笑了?”
吕氏急切地追问。
\"孩儿没有乱说,确定看到皇爷爷笑了。”
朱允炆非常认真地回答。
毕竟年幼,他还无法察觉出当时朱元璋笑容中的勉强。
这反倒让吕氏兴奋不已,立即将儿子紧紧搂进怀里。
\"好孩子,做得对!往后你更要多多让你皇爷爷开心欢笑知道了吗?”
“嗯嗯,孩儿一定会努力的!皇爷爷是我最亲的人。”
“听你这么说!难道你不应该最爱为娘吗?”
“呃……孩儿自然也爱母妃,不过相较之下还是更喜爱皇爷爷一些,母妃排第二哈。”
“哈哈,也好!你只需记住,将来要是你皇爷爷问我相同问题时,也是这般回复即可明白了吗?”
“记住了,本来就是如此嘛。”
朱允炆欢快地点点头。
一时间,母子俩的笑声充盈了整个花园。
只是这份温馨很快被打破,随着一声吆喝传来——
“圣旨已到!”
此言让吕氏瞬间惊愕起来。
上回圣旨降临东宫,自己的太子妃身份就被降为了太子嫔。
莫非今天又要受罚?
但看着身旁仍旧懵懂天真的朱允炆,她又急忙甩掉那些杂念。
不至于吧,刚刚因为朱允炆让皇帝高兴,怎么可能会惩罚呢?所以这次定是好事。
说不定这是专门派郑有伦来宣读封朱允炆为王,甚至直接立他做太孙的好消息呢?
怀着诸多幻想,吕氏开始期待接下来的内容。
然而那边郑有伦早已看不过她一副懒散样子,在一旁高声督促道:
“太子嫔吕氏,请速跪迎陛下圣旨!”
吕氏顿时清醒,赶忙携同朱允炆快步来到近前,双双跪伏在地上大声喊话:
“妾身吕氏,参见圣旨到!”
只听郑有伦略一抬眼瞄向她,然后接过后方小太监手中的黄卷,展开朗声道——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
从今日起将太子嫔吕氏降为庶民。
并责令其在佛堂内清修半年,每日必抄佛经一篇且诵读至少十次。
若抄少一个字或少念一个字则杖责二十,
再发生类似情况,杖罚增至三十!此后每漏一次递增杖罚十下!
特谕,洪武十五年冬十月二十一日!钦此。”
什么情况?吕氏听闻圣旨的内容,整个人顿时愣在原地。
这不该是关于自己儿子朱允炊封王,或者被册立为皇太孙的喜事吗?
为何突然宣读的是将自己贬为庶人的决定?
要在佛堂中静修半年?抄写经文?诵念佛典?
吕氏 bewildered地扭头,望向身旁跪着的儿子朱允炊。
可怜的小皇子不过五岁,对圣旨的内容毫无概念。
看到母亲注视自己,他还天真的露出了微笑。
这一笑反倒点燃了吕氏心中的怒火。
她毫不思索,一巴掌便掴了过去。
\"啪!”
“啊!”
朱允炊痛叫出声,脸颊迅速泛起红痕,委屈的泪水随即涌出。
\"娘,您为何打我?”
为什么?吕氏觉得自己快要气炸了肺。
听明白圣旨内容的她立刻意识到:皇帝一定已经知道了她逼迫朱允炊连续三天三夜去佛堂抄经诵佛的事——而这个爆料的人显然是自己的儿子。
她满心怒吼:你问问老娘凭什么打你?老娘我还想找你要答案呢——怎么就生下你这样一个不省心的东西!
站在一旁目睹这一切的郑有伦语气平静地道:“吕氏,接旨吧。”
“接完之后收拾东西前往佛堂。
日后你就留在那里修行,每日饮食会有人按时送来。
安心念经祈福便是。”
这些话句句像针刺一般扎在吕氏心里,但她也只能硬生生咽下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