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海甸王家。
馨姐儿就这么抱着德哥儿的腿死活不放。
‘馨姐儿乖,今儿哥哥去掰玉米。
玉米叶子剌人,在剌破咱们馨姐儿的小脸。’
馨姐儿抱着哥哥的腿,眼泪都快下来了,死活就要跟着去。
张穗已经哄了半天,小丫头死倔就是不松手。
‘带上她吧,让巴特多掰点,你多看着点妹妹!’
直到馨姐儿到了哥哥怀里这才笑逐颜开,只是睫毛上的泪珠依然记得刚才姐儿的伤心。
出了院子,王家学堂的同窗们都一身麻衣,背上背着背篓。
只是人群中多了大皇子和二皇子。
只一个夏天,两位皇子失去了白净的脸,小麦色看上去更加健康更加有活力。
至于三皇子,自然是和乌雅两个在宫里苦涩的当着监工。
王家学堂的学子们一路和海甸官学的学子们汇合。
勤工俭学自然是提前安排好的。
钱多少自然无关紧要,可这个过程却不能少。
‘德哥,昨儿早上我们兄弟仨去给皇爷爷请安,你猜看到了谁的折子!’
一目十行,抓住重点,一心三用,大皇子在吏部可是没少学东西。
德哥儿身边正抱着馨姐儿边走边看风景的贾琮想都没想的回答道。
‘宁国府贾珍的试探折子,他想回府给父亲办寿宴!’
大皇子竖起一个大拇指,‘难怪都说你消息灵通呢!
没错是这件事。
你外猜猜,结果如何!’
贾琮眼睛一转,反问了一个问题。
‘您能告诉我今儿皇后娘娘会到王家嘛?’
打听帝后的行踪可不是什么好事!
不过大皇子和王家学堂的学子渐渐熟悉,提防心倒是少了许多。
‘怎么突然问这事,荣国府得了消息?’
贾琮点点头,‘昨儿下午王夫人突然让人给家里送拜帖。
能让王夫人如此关注的应该不是皇后娘娘。’
德哥儿也点头证实贾琮说的没错,贾琮将王家当自己家都成了本能。
大皇子眉头一皱,‘行宫有人向在传消息。
只是这个贾元春怎么确定自己一定能随母后去德哥儿府上。
有些人的心被养大了!’
自从搬来海淀,皇后娘娘也时不时的出门到各位大臣府里走动一下。
好巧不巧的王熙凤和李纨刚好遇到过一次皇后娘娘来王家。
更巧的是那次随行的女官是贾元春。
两个幼年相识多年未见的姐妹自然找了机会相谈。
一个母亲有机会见自己的女儿,自然会想方设法的关注皇后的动态。
更值得高兴的是女儿争气,如今皇后娘娘出行的妆容首饰都有元春负责。
对于荣国府将筹码押在后宫,押在元春身上德哥儿懒的置评。
父族不强,女儿在宫中依然如无根飘苹。
没有陛下的资源倾斜,伏家想崛起谈何容易。
‘贾珍如此作为,作为老子的贾敬就没一点应对?’
听到德哥儿的话,贾琮摇摇头。
‘敬大老爷一点信都没有,可我总觉得有些人在不停的挑战底线,还不停的往中间埋钉子。’
贾琮说着越过德哥儿看看大皇子。
如今的朝堂看似陛下已经掌握所有主动权。
太上皇也默契的收回自己的锋芒,看似天下最有权势的父子相处的也越来越和谐。
有太多人还是不想看到如今局面,或大或小的从中挑拨。
大皇子看看二皇子,又扭头看看德哥儿。
‘皇爷爷准了贾敬回府过寿!’
德哥儿想到的是荣国府完了,贾琮则是扭头去找秦钟。
他苦命的姐姐又得难熬了,有些事真的就这么难以改变嘛!
无论如何撕扯它总会用奇怪的方式再次汇聚。
虽是小事,可陛下的权威到底被打压一番。
‘可是还有别的内情?’
二皇子点点头,‘入秋以后甑老太妃的身子有恙。
母后还特意回宫探望,更是斥责了太医院的太医。
想来也说了不少事吧!
其中就有大哥的婚事!’
说完还身子后仰对着德哥儿眨眨眼。
‘不会是江南甑家女儿吧,不过听说他们各个国色天香。
按皇后娘娘的作风,事关大皇子的婚事,自然会推到陛下身上。’
德哥儿上下打量一下穿着短打麻衣,脚蹬农家布鞋,连足衣都没穿的大皇子卖相依然可观。
‘殿下,陛下就没说说您未来媳妇的事?
快说说,让大家乐呵乐呵!’
大皇子对于德哥儿的调侃和周围的轻笑声还不在意。
也只有身处在王家学堂的学子中大皇子感觉到少有的距离恰当的舒适感。
都没用二皇子说,大皇子自己就开口了。
‘听父皇的意思,皇子妃应该是从军中将领家选。
只是怎么选却没有提及。’
德哥儿用肩膀撞了一下大皇子,挑着眉毛笑笑。
‘我帮您找到未来的媳妇,甚至还能搞来画像。
条件就是两位殿下在贾敬过寿时咱们去热闹一番!’
大皇子将德哥儿往边上推推,‘按照母后的模板去找?
在军中没有显露头角且有底蕴的家族可不多!
找起来也不难,我何必心急!’
德哥儿撇撇嘴,‘您虽贵为殿下,有些事可不好查。
您还敢乱动?
别忘了勋贵子弟考核明明是我父亲起草,挂着黄侍郎的名字。
可您瞧瞧,弹劾您的御史比弹劾黄侍郎和我父亲的都多。
只是劝谏两个字,您差点就被折子埋了吧!’
也是无妄之灾,王宁远不做人,勋贵子弟、恩荫子弟可以出仕,却把门槛提这么高。
擂台在早朝打了好几天,陛下几次拂袖而去。
如今折腾了三个月,那些被选出的优秀人才还在接受培训呢!
大皇子点点头,‘如了你的意,不过去宁国府就劳烦二弟带头,小三应该很乐意去。’
这转头就把自己给卖了,去宁国府捣乱,搞不好也会被父皇母后训斥。
再说自己这么像二世祖嘛!
二皇子指指自己的鼻子,‘大哥,我合适嘛!’
周围一片恭维声,‘二殿下合适!’
贾琮是真想宁荣二府乱起来,抱着馨姐儿就跑到二皇子身边。
‘殿下,放心!
荣国府里还有一个声名在外的霸王能与您配合呢!’
二皇子撇撇嘴,那动作简直和德哥儿一模一样。
真是近墨者黑,两人在户部真是一对小霸王。
‘就是那个被我们教训的薛蟠?’
贾琮立马解释道,‘那都是误会,打破脑袋薛蟠也不会想到海甸往官仓送夏税的队伍里有皇子不是。
当日晚上回府我去见薛蟠,他差点没被吓的晕过去。’
当然讹薛蟠银子的事二皇子就不用了解太多。
‘嗯,到时候三弟点火,我们扇风,让宁国府的寿宴热闹些。
若是薛蟠表现好,我就赏脸让他请我们吃一顿。’
还是少年人快乐,随意商量几句就能找到乐子。
雍庆帝在行宫墙上看着皇后的凤轿消失在低矮的绿植中。
‘王宁远,王爱卿在忙什么?’
苏培盛立马躬身回答道,‘上午在安排考核官员的去处,午饭后就骑马满顺天府的转悠。’
‘难怪朕几次散步都没遇到他,倒是不想见的动不动就出现在自己面前。
贾政那套宅院是从金陵知府手里买下的?’
雍庆帝心情不错,苏培盛也桀桀的笑出声。
‘老奴特意让皇城司去查过,顺天府里记录的是五万两银子过户给了贾政。
过户税也是按五万收的!’
雍庆帝嗯了一声,‘顺天府这个过户税挺好,银子不从富裕人家收,难道还去寻那些苦哈哈。’
每日处理公文处理的心烦,雍庆帝就会出现在行宫的城墙上散心。
三十丈外就是各处衙门的职房。
衙门对面就是一个大医馆,到底是行宫所在在,部分太医也得去坐馆整治。
想让陛下看到真正的生活,可到底关系陛下安危,来此的患者有严格的审查。
坐在车上的百姓看着大开的各部大门,总会特意的驻足停留。
当然喊冤的也不少,反正刑部和都察院每日都没闲着。
‘秋收农忙时连来看诊的病患都少了许多。
看医馆里晒太阳遛弯的人不少。
王爱卿就该去户部,真是生财有道。
看诊药费倒是低廉,可入住医馆的花费却是另外一种奢华。
这个月直接到三法司和都察院上告的案子可有汇总过来?’
苏培盛摇摇头,谁能想到搬了海甸行宫,陛下接触普通百姓的机会最多的居然是从三法司。
‘三法司和都察院的汇总还没过来,倒是海甸专门给人着状子的铺子有详细记录送了过来。’
雍庆帝满意的点点头,虽然皇城司还不能如臂使指,可对京城的控制却在慢慢加强。
‘这次不止有顺天府的百姓和北直隶的,连齐鲁之地和豫省的百姓也有特意来的。
最远的是徐州百姓,据说是伏将军特意护送来京的。’
雍庆帝点点头,‘是朕怠慢了皇后一家。
冬至大朝特旨伏将军入京,封彭城侯。’
说完开始慢慢在城墙上散步,目视距离内还能看到农田里忙碌的老农。
‘王家学堂里还真是各个人小鬼大,那个专门写状子的铺子真是李秉孙子开的?’
‘按二殿下的说法和皇城司探得的消息来看,确实是李老大人长孙所开。
听说王大人还特意抽空给他教授法家传承。
似乎有衣钵传承的打算。’
‘朕听说你也在搜罗王家学堂的课业学问。
怎么只学到皮毛,连自己的徒子徒孙都管不住,行宫里的消息一再泄露。’
苏培盛听完脸色一变,立马跪了下来。
‘说说吧,朕想听听!’
苏培盛嘴里发甘,宫里大小太监见他各个都喊干爹爷爷。
皇城司更是负责帝后身边情报盘查。
‘是特意使了银子从西苑调到皇后宫中听用的。
女官贾元春打点的银子都是通过他的手从荣国府进的宫。
以前只是传递庄票、银票,如今胆子肥了开始传递起了皇后娘娘的消息。’
雍庆帝围着苏培盛转了一圈,还用脚轻轻踢踢苏培盛的屁股。
‘你是这两年过得太安稳,少了那份警惕心。
只和荣国府传了消息?’
苏培盛赶紧应是,并且把那位太监多要的银子也报了数。
‘还真是家大业大,银子这么容易就掏出来了?’
看到有小太监登上城墙,雍庆帝这才让苏培盛起身。
‘别急着处置,以后或有大用。
我的好父皇臊了朕一次,总要还些东西回来。
去吧!’
苏培盛转身蹭蹭额头,这才快步向着小太监走去,听完消息立马又回到雍庆帝身边。
‘陛下,王宁远去了密云水库的工地,之后快马去了于大人府上。’
雍庆帝笑着摇摇头,‘看来顺天府府丞的位置王爱卿势在必得。
这是嫌弃密云水库的进度慢,去找刑部要人。
看来朕今年秋决时又得被逼成为一个明君!’
苏培盛自然明白这是陛下真的高兴。
‘恭贺陛下有如此干臣,时乃陛下之福,江山社稷之福。’
雍庆帝摆摆手,‘以后少说这种话。
各个都在问朕要权力,这个王宁远深怕朕操之过急还特意给朕的旨意加上笼头。
他在文选司也合适,如了他的意,明年让他任顺天府府丞兼任文选司郎中。
没吏部护身,他整改顺天府的想法将困难重重。
朕索性送他一马,不就是要权嘛!’
说时豪气,说完脸上却有了落寞。
‘皇帝还真是天生的孤家寡人,皇子们出去野了,皇后也有三两知己。
顺忠亲王又整日忙碌,就剩你一个老货陪朕。
让他们准备一下,咱们也去于尚书府上蹭顿午膳。’
苏培盛听完立马转身小跑着去安排,回来时已经气喘吁吁。
‘行了,装的这么累,显的朕多刻薄似的。’
苏培盛一个深呼吸,立马气息平稳。
‘皇后去王家所为何事可有提及?’
‘听说王家新的棉花去籽机有了进展,还有就是织布机也有进展。
听说兰县已经在建厂房,西域到的棉花会在那里去籽。
棉绒将送往西京长安,新的棉布将在那里纺织。
至于棉籽会交给西宁郡王榨油。’
雍庆帝摇摇头,‘还真是肥水不流外人田,王宁远对这个侄子还真是照顾。
户部、工部、鸿胪寺是不是也各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