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说:“当日王郎势大,我们势微,就连我都差点死在河北,他们和王郎暗通书信不过是给自己留条后路罢了。如今王郎已死,这些书信留着也没什么用了。你二人若是看到哪些人的名字,切记烂在肚子里,这事若传扬出去,我拿你二人是问。”
所有书信随着一把火,付之一炬。
马成、刘隆走后,苗萌说:“主公,目前我们各将军兵力配属较为混乱,往往是哪里需要多少兵,需要多少将,然后分别调配,这样会造成我们的将领和手下的将校都不熟知,配合起来就达不到最默契的程度,也就发挥不出来最大的战斗力。我建议按照目前我们的兵力,直接配属给各个将领,以后无论攻打什么地方,根据所需要兵力的多少,直接调相应将领带着所部兵马去最为妥当。”
刘秀听后大为赞同,于是和苗萌、邓禹一起制定了一套新的统兵方案。
方案出来后,刘秀召集众将。
众将到齐后,苗萌说:“目前我军兵力配属比较杂乱,经过我和主公还有邓禹将军商议,做出以下调整。鉴于以下将军在平定河北叛乱时做出的杰出贡献,邓禹、冯异、任光、邳彤、李忠、刘植、耿纯七人,封为亭侯,各自领兵一万。耿弇、吴汉二人封为亭侯,继续统领所部骑兵五千。祭遵、王霸、杜茂、马成、姚期、傅俊、朱佑、臧宫、岑彭、万修、贾复、陈俊、盖延、刘隆、耿?、耿宿、耿植、刘喜、刘歆各自统兵五千。余下五万大军,由主公亲自统领。”
苗萌说完,下面一阵窃窃私语,起初大家还不明白为什么仅有九人封侯,后来细想,此九人不是在刘秀起兵初期带领部队来投,便是在剿灭王郎时作为一军主将收复大片领土,所以并未有人提出异议。
晚饭时,刘秀、谢躬二人设宴招待众将,为众将庆功。
刘秀举起酒碗说:“燕王、谢尚书、众位将军,经过大家半年来不懈努力,我们终于在今天消灭了王郎,使得这沃土千里的河北又重归我朝的怀抱。想我刚来河北之时,王郎乍起,河北一夜之间变了天,全部投靠王郎。一时间阴云密布,寒风肆虐,霍乱叠起,苍生蒙难。我也曾几次想着要放弃,想着不如就逃回洛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境内),可一想到陛下对我的信任,想到我朝的臣民在遭受苦难,于是还是留了下来。可哪曾想这王郎起初势大,嚣张气焰,不可一世,可不过半年之间就魂飞魄散,只留得万世骂名。我这两个月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起兵之初仅有几千人,就能如此迅速的消灭王莽。后来我想明白了,这都是陛下圣明烛照,天下归心,才使得我们在河北如此的顺利。今日我斗胆代替陛下,敬众位将军一碗,大汉有你们,甚幸!”
众人干杯后,刘庆说:“武信侯说的好啊,这假的啊真不了,他只能蒙蔽大众一时,难不成还能蒙蔽一辈子?等大家看透他的时候,就是他覆灭的时候。来,大家再干一碗。”
酒宴气氛异常热闹,紧张了大半年,除了少有的几次庆功宴,大伙儿根本没有喝酒的机会。就算是庆功宴上,刘秀也都是让大家适可而止,今日终于可以开怀畅饮了。
酒至半酣,马武出去小解,刘秀便跟了出去。
二人方便后,刘秀对马武说:“子长兄,别来无恙啊。”
马武说:“托大司马福,一切安好,恭喜大司马平定王郎叛乱,立了盖世奇功。”
刘秀拍了拍马武肩膀说:“你我兄弟,不用如此客气。早些时候我一直在打听你的消息,后来知道你来河北了,别提有多高兴了。只是你在谢躬帐下做副将,平日里也没什么机会和你说话。咱们当年并肩厮杀的场面,常常浮现在我脑海中,真是怀念那时的日子啊。”
马武说:“好,既然你不让我客气,那就不客气了。如果我没记错,你比我大上一岁,那我就叫你文叔兄了。”
刘秀说:“对嘛,咱们之间客气什么,当年大哥也是对你器重得很。只是你也是绿林和王匡一起混的兄弟,为什么如今却屈居谢躬帐下做副将?”
马武说:“唉,那还不是那会儿我在王匡和你大哥之间有些偏向你大哥,被他们记恨上了嘛。文叔兄,你也知道,我是个痛快人,我知道你找我必定是有话要说,不妨你就直说,咱们这关系你就不要再拐弯抹角了。”
刘秀说:“行,那我就直说了。我看你跟着谢躬也不受重用,不如转来跟我?河北多为平原,而农民军又没有占领城池,骑兵必能发挥重大作用。现在我仅有冯异、吴汉、刘隆三支骑兵部队,我决定再组建一支骑兵,到时候就由你来统领。”
马武说:“我当然想跟着你,但是现在我在谢躬帐下,没有什么理由如何可投靠你?现在不是时机啊。”
刘秀说:“既然你有此心,那也不急于一时。”
此时正值秋收,刘秀命士兵入田间帮助百姓收割,将一部分税粮作为军粮,又拿出一部分作为种粮。又在河北各地张贴告示,凡是有地但是没有经济能力耕种的农民可以来官府借种粮、农具。刘秀又将从王郎亲信手中收缴上来的地和一些无主的荒地分给那些没有地种的农民。河北境内,广为称颂。
一月后,长安使者来到邯郸(今河北省邯郸市境内),拿出更始帝圣旨,刘秀和随行将领跪地接旨。
使者说:“朕闻大司马、破虏大将军、武信侯刘秀,一心为国,勤于国事,剿灭王郎,功勋卓着,特封刘秀为萧王,以示嘉奖。望萧王自接旨日起,罢兵还朝,帐下所属部队,全权交与尚书令谢躬。朕已派苗曾为幽州(今河北北部,辽宁南部,北京市及天津市)牧,及各郡太守,战时暂代太守者,随萧王一同回朝领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