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松过后,从“骸骨熔炉”那充满了死亡与禁忌气息的秘境中出来,艾薇拉感觉自己仿佛经历了一场漫长而痛苦的蜕变。
背脊上那冰冷坚硬、如同第二条脊椎般的赤髓熔炉时刻提醒着她,自己已经不再是进入秘境前的那个艾薇拉。
尽管身体因为永恒花域的规则而被强制恢复到了巅峰状态,但融合赤髓熔炉时那撕心裂肺的痛苦,以及秘境中无处不在的晶化污染和能量紊乱带来的精神压力,还是让她感到一种源自灵魂深处的疲惫。
她本能地以为,在秘境中度过的时间顶多只有一两天。
毕竟,秘境中的时间流速似乎与外界不同,充满了不确定性。
然而,当她拖着略显沉重的步伐,重新踏入基础训练营那片熟悉而又似乎变得有些陌生的区域时,一股前所未有的、几乎令人窒息的紧张和焦躁氛围,如同无形的巨浪般瞬间将她吞没。
训练营比她离开时要喧嚣得多,却又安静得可怕。
无数参赛者如同发条上紧的机器般,在各个训练设施之间疯狂地穿梭、训练,脸上带着近乎狂热的专注和难以掩饰的焦虑。
空气中弥漫着浓烈的汗水味、能量粒子碰撞的焦糊味,以及一种…仿佛世界末日即将来临般的、沉重压抑的紧迫感。
没有人像往常那样互相试探、挑衅,甚至连眼神的交流都吝啬到了极点,所有人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拼命地榨取着最后一丝提升的可能。
艾薇拉心中一沉,一种不祥的预感油然而生。
她下意识地抬头,望向训练营中央广场上空那面巨大的、用于发布重要信息的能量光幕。
只见光幕之上,并非她以为的训练营日常通知或排行榜,而是一个巨大、醒目、散发着刺眼红光的倒计时数字:
“03 : 00 : 00 : 00”
三天?!
艾薇拉的瞳孔骤然收缩,大脑仿佛被重锤狠狠击中,嗡嗡作响,一时间几乎无法思考。
怎么可能只有三天了?!她明明记得上一次竞赛结束才过去没多久,自己在“骸骨熔炉”里感觉最多也就待了一天多的时间,怎么会…
“听说了吗?这次的规则简直离谱!三场连着来,第一场就要刷掉一大半人!”
“何止离谱,简直是地狱难度!《迷雾群岛》那种开放沙盒,还要抢资源,天知道会遇到什么鬼东西,万一被队友背后捅刀子就完了!”
“第二场《量子迷宫》更变态,时间循环?因果悖论?这根本不是靠蛮力能过的吧?还要淘汰七成?这谁顶得住啊!”
“最狠的是第三场《血契赌局》!明着让你合作,暗地里鼓励你背叛拿积分?最后还要赌命按按钮?这他妈是人能想出来的比赛?!”
断断续续的、压低了声音却依旧充满了惊恐和焦躁的议论声,如同冰冷的潮水般从四面八方涌入艾薇拉的耳朵。
每一个字眼,都像是一根根冰冷的针,刺穿着她刚刚因为获得赤髓熔炉而升起的些许信心。
她终于明白了。
在她进入秘境探索、寻求力量突破的时候,关于下一场竞赛的通知——提前七天的告示,她完美地错过了!
而现在,距离那场被参赛者们称为“炼狱角斗”的残酷竞赛,只剩下短短的三天时间!
一股巨大的压力瞬间如同山崩般压在了艾薇拉的心头。三天!只有三天时间,她不仅要彻底适应并初步掌握赤髓熔炉这个强大却也极其危险的新“器官”。
还要将它的力量与自己原有的能力体系进行整合、磨合,形成新的战斗方式,更要在这极度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地针对性提升,以应对那听起来就无比复杂和凶险的三阶段比赛!
时间,成为了她此刻最奢侈、也最紧缺的资源。
短暂的震惊和焦虑之后,艾薇拉那颗饱经磨砺的心迅速冷静下来。
她没有时间去后悔错过了通知,也没有时间去抱怨命运的不公。
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仅有的三天时间,利用到极致!
她立刻转身,如同离弦之箭般冲向了训练营深处,开始了她有生以来最疯狂、最极限、也最争分夺秒的冲刺训练。
第一天艾薇拉首先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适应背上这个新的“负担”上。
赤髓熔炉虽然强大,但它的存在感也极其强烈,如同一个冰冷坚硬的甲壳覆盖在她的脊椎上,极大地改变了她的身体重心和活动习惯。
她来到了重力魔方阵,但这一次的目的并非单纯地提升力量和骨骼密度,而是选择了适中的重力倍数。
反复进行着各种高难度的闪避、翻滚、跳跃、以及近身格斗动作。
她要强迫自己的身体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并适应赤髓熔炉带来的额外重量和对平衡的影响,要让它不再是一个累赘,而是成为自己身体延伸的一部分。
汗水很快浸透了她的训练服,每一次不协调的动作都可能导致摔倒或受伤,但她一次次地爬起,眼神专注而执着。
如同一个蹒跚学步的婴儿在顽强地学习行走,只不过她学习的是如何在背负着沉重力量枷锁的情况下,依旧保持致命的敏捷与优雅。
下午,她则将重心放在了赤髓熔炉核心功能的测试与掌控上。
她来到了战争古树试炼地,但并非去猎杀那些强大的植物,而是选择了一些防御力较高、攻击性相对较弱的活体训练靶。
她深吸一口气,回忆着赤髓熔炉信息中关于“逆血泵能”的描述。
她需要血液作为启动和燃料。犹豫了片刻,艾薇拉眼神一凝,用指尖凝结出一枚极其细小的血晶针,在自己手臂上轻轻划开了一道浅浅的伤口。
鲜血渗出的瞬间,她立刻感觉到背后的赤髓熔炉仿佛被激活了一般,一股微弱却清晰的吸力从与伤口连接的循环系统传来,将那溢出的血液迅速吸收。
紧接着,她能清晰地感知到,熔炉核心的“髓腔反应堆”开始加速运转,一股灼热而澎湃的能量瞬间生成,并如同潮水般涌入她的四肢百骸。
“就是这种感觉!”艾薇拉心中一动,立刻将这股突如其来的爆发力引导到脚下,身形如同鬼魅般瞬间加速,速度比平时至少快了15%。
她围绕着那个活体训练靶进行着高速移动和闪避,感受着这股额外力量带来的速度提升和反应增幅。
同时,她尝试着凝结血晶武器,果然发现血晶的凝结速度更快,形成的武器也更加坚固和锋利。
但这种爆发状态并非没有代价。她能感觉到血液的流失和熔炉转化能量带来的消耗。
短短三十秒后,那股爆发力如同潮水般退去,随之而来的是一阵轻微的虚弱感。
“启动迅速,效果显着,但持续时间短,且需要血液作为引子…”艾薇拉默默记录着感受,“必须精准地把握使用的时机,用在最关键的时刻。
而且,主动受伤来启动并不可取,除非万不得已…”
接着,她开始测试“晶熵平衡”的功能。
她闭上眼睛,强行催动左眼的赤月窥心瞳,将其运转到接近极限的程度,模拟长时间高强度使用带来的副作用。
很快,她便感觉到左眼传来熟悉的刺痛感,视网膜上仿佛蒙上了一层薄霜,连带着身体也开始出现一丝僵硬和能量流动的滞涩感——这是晶化副作用的前兆。
就在她感觉快要压制不住时,她立刻用意念沟通背后的赤髓熔炉,下达了启动“晶熵平衡”的指令。
她能感觉到熔炉核心消耗了一小部分刚刚生成的“赤髓燃料”,随即一股温和、清凉、蕴含着精纯生命能量的特殊血液精华。
通过脊骨导管网络,精准地反向注入了她的眼球血管和全身循环系统。
如同久旱逢甘霖,那股原本不断蔓延的冰冷僵硬感瞬间被遏制住了。
眼球的刺痛感迅速缓解,视网膜上的“薄霜”也如同被温水融化般快速消退,身体能量的流动重新变得顺畅起来!
“有效!真的有效!”艾薇拉心中涌起一阵狂喜,“虽然消耗了燃料,但确实能抑制晶化副作用。这样一来,赤月窥心瞳的持续使用时间和强度都能大大提升。”
一整天的时间,就在这样不断的适应、测试、记录、调整中飞速流逝。
夜晚,她拖着疲惫至极的身体进入能量协调舱,借助外部能量场加速恢复,同时在脑海中不断推演着赤髓熔炉与自身能力的结合方式。
经过第一天的初步适应和测试,艾薇拉对赤髓熔炉有了一个基本的了解。
第二天,她的目标是将这个新的“器官”与她原有的能力体系进行有效的整合与磨练。
她再次来到了白色空间。
这一次,她请求引导者为她模拟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对手——有速度极快、擅长近身缠斗的刺客型;
有防御力惊人、力量强大的重装战士型;有擅长远程能量攻击、干扰控制的法师型;
甚至还有模拟了部分绯珀能力的、擅长精神干扰和陷阱布置的对手。
面对这些高度真实的能量投影,艾薇拉将赤髓熔炉彻底融入了战斗之中。
对战速度型刺客,她在被对方匕首划伤的瞬间,立刻启动“逆血泵能”。
借助速度爆发反向追击,同时凝结血晶盾牌格挡后续攻击,在速度与力量的短暂提升期内寻求一击必杀的机会。
对战重装战士,她则利用赤髓熔炉提供的额外能量,更长时间地维持“猩红回廊”。
限制对方的行动范围,同时不断催动赤月窥心瞳寻找对方铠甲的弱点,再集中力量用血晶破甲锥进行精准打击。
她甚至开始尝试,在“逆血泵能”爆发状态下,凝结出的血晶武器能否对重甲造成更有效的破防。
对战法师型对手,她则重点练习如何在躲避远程攻击的同时,利用“逆血泵能”的爆发力快速拉近距离,并使用“泣血蔷薇”进行干扰,打断对方的施法节奏。
同时,她也在测试赤髓熔炉的“荆棘散热器”是否能对某些能量攻击提供额外的防护或干扰效果。
而与模拟“绯珀”的投影战斗,则最为艰难。她必须时刻保持精神高度集中,用赤月窥心瞳警惕着可能存在的精神干扰和陷阱,同时还要小心控制自身情绪。
避免因愤怒或恐惧而被对方抓住破绽。她尝试着用“猩红回廊”创造一个相对“纯净”的领域来隔绝精神干扰,并利用“逆血泵能”的爆发力来打破对方的控制节奏。
虽然依旧打得异常艰苦,甚至数次差点被投影“操控”,但比起以前毫无还手之力的情况,已经有了显着的进步。
一整天的实战模拟下来,艾薇拉对如何将赤髓熔炉的各项功能与自己的血晶、瞳术、领域能力结合起来,有了更深的理解和体会。
她开始逐渐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全新的战斗节奏和战术体系。
虽然因为时间仓促,很多配合还显得生涩和勉强,能量的掌控也不够完美,燃料的消耗与补充更是需要精打细算,但她已经看到了清晰的方向。
夜晚,依旧是在**能量协调舱**中度过,恢复着几乎被榨干的体力和精神力,同时在脑海中复盘着白天的每一次战斗,优化着每一个细节。
只剩下最后一天了。
训练营中的气氛已经压抑到了冰点,仿佛空气都变成了粘稠的胶水,让人喘不过气。
艾薇拉将这一天完全投入到了巩固和冲刺之中。
上午,她在微观操控练习区,将精神力集中到了极致,练习在启动“逆血泵能”的爆发状态下,依旧能精准地操控微型血晶针命中移动靶心;
练习在承受高强度精神干扰的同时,稳定地释放并控制“泣血蔷薇”的孢子范围;
练习在极限速度移动中,快速构建并维持“猩红回廊”的稳定。
她要确保,即使在最混乱、最危急的战斗中,她对自身能力的掌控也不会出现致命的失误。
下午,她则来到了战术推演屏前。
她没有再去研究具体的对手信息,因为比赛规则复杂多变,很难进行完全针对性的准备。
她将重点放在了理解和模拟那三个阶段比赛的核心机制上。
对于第一场《迷雾群岛》物资争夺战,她重点研究了生存沙盒类游戏的资源管理、据点选择、团队合作与提防背叛的策略。
她推演着如何在保证自身生存的前提下,尽可能高效地获取物资,以及如何在必要的时候,利用规则允许的“私藏”机制为自己留一手。
对于第二场《量子迷宫》时空折叠赛,她则感到最为棘手。时间循环和因果悖论对她来说是完全陌生的领域。
她只能尽可能地去理解规则,推演着如何在有限的三次重置机会内,最大限度地利用保留的记忆来收集线索、规避危险、破解谜题。
以及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队友记忆欺诈和时空悖论风险。
而对于第三场《血契赌局》唯一幸存者,她的表情最为凝重。
这种将合作与背叛赤裸裸地摆在台面上的规则,让她感到一种发自内心的厌恶和警惕。
她推演着如何在团队任务中既要贡献力量以避免早期淘汰,又要时刻提防队友的背刺,甚至在必要的时候…是否也要为了生存而选择背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