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大力领着妻子、儿子女儿在地里给世子妃的大蒜抽蒜苔。
牛氏不时看一眼手上的工具,“这工具可真好用。”
“可不是。还得是读书人脑子好用。”
夫妻俩一边抽蒜苔一边议论。
如今他们一家都是世子妃地里的长工。年前原来是商量着只租世子妃的田地当佃户,再加上家里几亩地,也能有些积攒了。
总比给别人当长工强。
结果年前和村里那些给世子妃当长工的人一比,根本不划算。
给世子妃当长工,年前不仅一人领回一只鸡,十斤猪肉,还有十斤面粉。还有固定银钱拿。
他们家要不是有杏花和有粮带回来的肉和粮食,根本没舍得过年买肉吃。
虽然之前卖给世子妃树苗,又给世子妃种地也得了不少钱,但也舍不得买肉。
给世子妃当长工,旱涝保收,比自己租种田地要好。
算来算去,一家人便给世子妃当了长工。
如今江大力和儿子江有钿算青壮劳力,一年有三两银子,牛氏和两个女儿合起来能有五两,并一人一月有三斗粮,他们五口人,就是十五斗粮。
一年全家有八两银,还一人一匹布!
这日子过得比之前好太多了。
一早全家人又来地里抽蒜苔。
“之前咱们大多不抽蒜苔。嫌费事。”
之前大伙种的大蒜大多是留给自家吃用,也没人专门去抽蒜苔。地里的草都来不及锄呢,哪有空抽什么蒜苔。
“听说抽了蒜苔,大蒜能长得好。”
“世子妃是读过书的,说的那肯定是对的。”
“世子妃也没种过地啊,还懂种大蒜?”
“书里什么没讲。”
江大力觉得要是家里有钱,早年也送两个儿子去读几年书。没准也不是如今的样子。
不过如今日子也挺好,大儿子给世子妃当护院,小儿子如今当了长工,人也变得自信,都有好多人来问,想和他们家结亲了。
江大力直了直身板,满脸是笑。
放眼看去,地里绿绿葱葱,世子妃舍得用肥,这大蒜和另一边的冬麦是真长得好。再看眼前的蒜地,一溜一溜的都是人。
都是猫着腰在抽大蒜的。
新来的郑庄头还说,抽得多钱就拿得多。
不说外边请的人,就是他们这些长工也有铜钱拿。只要超过三百斤,超出部分,五斤给一文钱。
“你还不赶紧的。”牛氏见他在发呆,骂了一句。
“数你最慢,你看有钿他们都走到前头去了。”
牛氏一副嫌弃的样子,“你以前干活挺麻利的啊。”怎么现在不行了。
江大力哪肯让她看低了,十里八村都说他是地里好手。
“一会看谁拿的钱多。”
生出浑身力气。手下不停,一会就窜到牛氏前头去了。
隔着不远,蔡春燕手上动作也不停。
弯腰用手臂长的木条工具,伸向蒜苗根茎处,用顶部的尖刺往蒜根上一扎,另一手抓着蒜苔的顶部,轻轻一抽,蒜苔就抽出来了。
放进身后的背篓,又摸向另一根。
她动作很快,几秒就能抽一根完整的蒜苔。
还不时看看跟在身边的两个侄女侄子,见他们背篓里也装了大半的蒜苔,脸上露了笑。
“别着急,慢慢来。别抽断了。”
谷雨和立春头也不抬,“知道了姑姑。”
他们人小都不用弯腰,不比蔡春燕动作慢。
蔡春燕颠了颠背上的小侄女,见她没有动静,知道立夏是睡着了,手上动作便加快起来。
五斤能有一文钱。她一天能抽三四百斤。
那就有不少钱了!比干力工都强!
夕阳西落,蔡春燕拿着竹条子,领着三个侄儿女去结账。
郑好妻子吴氏看了她一眼,见她还背着个孩子干活,心生怜悯,“你是落风镇的?”
见她点头,问她:“怎么不去应征豆腐坊的工作?也能就近照应家里。”
蔡春燕低了低头。
离家近便,工钱固定,那样的活她当然也想去。
一旁有认识的给吴氏解释道:“她哥哥打仗死了,嫂子被娘家人领回去了。三个孩子丢给她,她也脱不开身。”
就连订亲的人家也不要她了。
旁边等着结钱的人皆朝蔡春燕投来同情的目光。
带着三个拖油瓶可怎么嫁人呦。背上那个孩子才一两岁吧。
纷纷摇头叹息。
昊氏随男人从京城来落风镇也没多久,有些事情还不太了解。听说她的遭遇,越发心生同情。
给她算了她抽的蒜苔重量,“你今日抽了三百五十斤,你两个侄儿侄女加起来有一百六十斤。一共是,一百零二文。”
数了铜板递给她。
呦,可不少呢。旁边有不比她多的,投来敬佩的目光。人家背个孩子都抽这么多。暗暗发誓明天一定要抽更多。
“谢谢庄头娘子,谢谢庄头娘子!”
蔡春燕激动接过一串铜钱,小心用布包了起来。
吴氏想了想,道:“明日你可以把背上的小侄女放到我这处棚子来,这里人来人往,她也不会走丢。”
也能多抽些蒜苔。
“多谢庄头娘子!多谢庄头娘子!”
明日她就把立夏拴在棚子里让她自己玩,有庄头娘子她们帮着看,应该丢不了,这样她也能多挣些钱。
姑侄几个脚步轻快往家走。
蔡春燕低头看向两个打蔫的侄子侄女,“累了吧,要是累得话明天就在家里带立夏,姑姑一个人去地里。”
立春和谷雨连忙摇头,“不是累,”是他们抽得比别人少。
本来他们两个还觉得今天抽了一百六十斤,拿了三十多文,高兴得很,结果好几个和他们一样大的,一个人都能抽一二百斤。
两人就觉得没帮上家里的忙,不开心了。
蔡春燕柔声安慰道:“你们已经很不错了。咱家没地,之前你们也没干过地里的活,抽得比别人慢很正常。有了经验,以后就会越抽越多了。”
原本她哥当个走街串户的货郎,家里在落风镇也有一间杂货铺,她和嫂子在家做点绣活卖……
蔡春燕晃了晃脑袋,晃走过去的记忆。
想着这蒜苔能抽大半个月呢!
如果速度再快点,他们三人一天能有一百多文,十天就有一两!
没准今年的日子能熬过去了。
和蔡春燕一样,落风镇的百姓,原先修客栈的工人,及附近村子的百姓,都等着世子妃招工的信息呢,结果先等来地里要找人抽蒜苔的消息。
五斤一文。开始大伙也不知道一天能抽多少,一天能有多少工钱。
结果速度快的一天能抽四五百斤。正常手速的也都是三百多四百斤。
如此,一天就能有大几十文,多的能拿一百多文!
这可比干任何零工拿的工钱多多了。
于是地里人头攒动,抽的蒜苔越来越多,堆成山一样。
吃也吃不完,管月娆开始思虑蒜苔的销路,打算把它们卖给武门关。武门关有十万将士驻守,这点还不够他们吃的。
关胜便把这个消息传给了陆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