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了,你爸又不是小孩子,以前年轻时我天天走南闯北呢,经验比你丰富。”
杨爸自诩经验丰富,根本不带怕的。
杨晓玲又叮嘱他药要带好,什么都能漏,就这个不能漏。
“算了,我还是不放心,我得给你检查一遍。”
杨爸幸福地笑了,打趣道:“闺女就是细心啊,你要不要再生个女儿,儿女双全。”
杨晓玲想也不想就回绝:“不要,一个就够了,不想再遭一次罪。”
她不会觉得泡泡孤独什么的,以后泡泡会有自己的家庭,不可能孤独。
若以后泡泡不结婚,就说明他更享受单身,那就更不怕孤独了。
她要做的不是一定要给他再来个弟弟妹妹,而是多赚点钱,为自己留养老资金的同时,也给他留一些财产,让他以后能过得幸福一点,压力没那么大。
除此之外的事,杨晓玲一概不想。
主要是凌瑶瑶三个孩子,也不见得多幸福。
想到凌瑶瑶,也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晚上杨晓玲又私聊了她,关心了几句。
凌瑶瑶现在的处境谈不上多好,但也坏不到哪去。
谭淞文屡次想修复关系,但她都拒绝了。
他们之间已经没有爱情了,她只想保持合作养娃的关系,其余的没必要。
所以谭淞文挺头大的,因为他发现凌瑶瑶开始计较后,他的钱不禁花就算了,生活水平还直线下降。
这半年来,他没一天不后悔的。
他后悔自己以前把凌瑶瑶的付出当理所当然,仗着自己赚钱就高高在上地说她,让她受委屈。
他更后悔自己没管好下半身,这是压死凌瑶瑶的最后一根稻草。
但凡他没出轨,也许凌瑶瑶都还能继续忍。
男人一旦反省后悔,不是因为他知错了,而是因为他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没法占便宜了。
所以说啊,男人靠得住,母猪会上树。
不管何时,女人最好保持经济收入。
手心朝上的日子,不好过。
可现代社会对女性的要求,又着实是太苛刻。
凌瑶瑶和杨晓玲边说边感慨:“如果刚毕业时的我有现在的觉悟,我不可能生三个孩子。”
只可惜当初年少轻狂,一股脑地栽进去了。
等反应过来时,后悔已经来不及了。
杨晓玲想到一句话:“对男人来说,结婚对他有利,所以他不愿意离,但对女人来说,结婚意味着更多的责任,束缚。
一个家庭一旦开始不和睦,有争吵了,那一定是因为之前一直吃亏的那个人,不愿意再继续吃亏了。”
“可不是么。”
凌瑶瑶,就是在谭家一直吃亏妥协受委屈的那个啊。
如今她不乐意维持现状了,她爽了,谭淞文不得痛苦。
杨晓玲看多了这些不幸的婚姻,她就越发珍惜自己和萧乘风的婚姻。
虽然也有波折,但还好,还能过下去。
希望往后余生,她能和萧乘风白头偕老。
杨妈是快过年时,才知道杨爸出去旅游了,并且过年也不回来了。
她问杨晓玲:“那我今年跟谁一起过年?”
“我和志良陪你过。”
杨晓玲陪杨妈,萧乘风则带着泡泡在婆家陪萧爸萧妈。
对此,萧妈格外不满意。
她自从齐静仪出现后一直隐忍的脾气,也彻底爆发了。
“她是因为记恨我,所以故意不回来过年吗?”
萧乘风解释:“不是,是因为我岳父去旅游了,志良和岳母之前闹过矛盾,所以需要她回去从中调和,初二她就回来了,妈你别多想。”
“呵呵,你觉得我会信?”
萧爸睨了萧妈一眼:“行了,现在本来就流行逢年过节各回各家,各找各妈的婚姻,多大点事,你哼啥,康康不在家吗。”
萧妈还想说什么,萧爸都不让她说了。
直到萧乘风离开,萧妈才一吐为快:“为什么不让我说,她就是恨我,她凭什么恨我!她简直不知好歹!”
“你小点声!!”
“我气不过,我小不了,你让这些亲戚怎么看我们,啊,全是看我们笑话的!
齐静仪是她什么人啊,她至于因为一个外人记恨婆婆吗,我之前觉得她哪哪都好,现在才知,她好个屁!
她目无尊长,她……”
“李艳芳,你住嘴!!”
萧爸厉声打断:“你嚎这么大声,亲戚还没看笑话,邻居就先看笑话了!
杨晓玲摆明了是要和你保持客气的表面关系,不可能再亲近了,你是不是想这点客气的表面关系也被消耗殆尽,最终变成相看两相厌啊!”
萧爸看得透,这婆媳关系不可能修复了。
那他们能做的,就是尽力维持现状,而不是让关系继续恶化。
萧妈怒道:“那凭什么是我们巴结着她,我是婆她是媳,我是长辈她是晚辈!”
“没人要你巴结她,就互相别挑刺而已。”
萧爸说得口干舌燥,萧妈非但不开心,反而更郁闷了。
以前她特别看不起那些把儿媳训得服服帖帖的婆婆,现在她反而羡慕了。
但凡她把杨晓玲训得服服帖帖的,杨晓玲也不会连过年都不回婆家。
她要知道她嫁人了,她现在是萧家的人,平时往娘家跑就算了,过年这么大的日子还回去。
萧妈这气堵得完全下不去。
再想到杨晓玲不肯生二胎,更气了!
一个怎么够,不管男女,两个才有伴啊!
她感觉自己这些年对杨晓玲的好,全喂了狗了!
她又给萧乘风打电话:“乘风,隔壁许阿姨还记得吧,她儿媳就是各种无底线地偏向娘家,甚至瞒着儿子贷款了50万给弟弟买房。
还想她儿子把小舅子塞进单位,她儿子不肯,就闹得她儿子差点丢了工作。
自己的孩子脏兮兮的不管,反而给弟弟的孩子买这买那。
你说这样偏向娘家的女人要来有什么用,还不如趁早离了,及时止损,你说是不是。”
萧乘风皱眉:“妈,你想表达什么。”
“没什么,就是想告诉你,要分清远近亲疏。”
萧妈是在指桑骂槐。
萧乘风抿了抿嘴:“那你告诉我,谁是远,谁是近,谁是亲,谁是疏。”
萧妈:……
她怎么直白地说?
萧乘风又道:“妈,你是不是又见不得我好了,想多年前的事重演一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