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6年 6月
陆军被兵部安排参与演习,演习规模扩大,参演兵力从四个师扩到了八个师,演习区域也相较于以往的演习扩大了两倍多,而以往演习的区域是西到长江、东到茅山,如今被扩展到了西到长江、东到太湖。
这是朱仲渊与兵部的共同意见,他们想要展示大明的空中力量对于战争的改变,以震慑那些对大明怀有恶意的人。当然,议会与内阁对此没有任何异议,中立发展党与保守党已经彻底倒向了郑清璿一边,只要郑清璿能够保证他们的选民要求那么他们就愿意无条件的支持郑清璿的倭地政策。至于内阁,郑清璿已经被内定为了未来的内阁首辅,自然没有人愿意得罪这个未来的上司。
现在的郑清璿可以说已经相当于大明的第二个皇帝了。
“少爷,歇歇吧。”
6月的应天府正值盛夏,空气中弥漫着燥热的气息。慕容柔嘉将一杯凉茶递到了郑清璿的桌角微微开口。
“再等一会吧,我先看完锦衣卫的密报后给陛下做一份报告。”郑清璿微微抬头瞥了一眼慕容柔嘉随后继续目不转睛的看向了手中的密报。
慕容柔嘉轻轻叹了口气,走到郑清璿身后,纤细的手指轻轻按压着他的太阳穴。“少爷,您也要注意身体啊。倭地的事情,急不来的。”
郑清璿闭上眼睛,享受着这片刻的宁静。慕容柔嘉的手指柔软而温暖,像是带着某种魔力,让他紧绷的神经渐渐放松下来。“柔嘉,你说,九年,够吗?”
“九年,足够一个婴儿长成孩童了。”慕容柔嘉柔声说道,“少爷想做的事情,一定可以成功的。”
郑清璿睁开眼睛,拿起桌上的凉茶一饮而尽。“但愿如此吧。”他将手中的密报扔到一边,揉了揉眉心,“我担心的不只是倭人还有南边的英吉利人与法兰西人甚至是北边的清人,每一个事件我都不得不亲自悦目,以防止事发突然。”
“少爷,您就是太操劳了。”慕容柔嘉心疼的看着郑清璿,她知道少爷为了大明殚精竭虑,恨不得一天当做两天用。“倭人的事情,英吉利和法兰西的事情,还有北边的清人……哪一件不是天大的事?少爷却要一个人扛下所有。”
郑清璿苦笑一声,“柔嘉,你不懂。这些事,我必须扛下来。如果我不去做,谁去做?大明,已经经不起折腾了。越是特殊时期越要用重典啊!”
就在慕容柔嘉端着空盘子出书房时,郑清璿叫住了她,“柔嘉,帮我订一份大阪府的船票吧,时间的话越近越好,我得回去一趟主持明瀛军团的建立了。”
******
“如果满清打过来,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
一名明军女中校在两个男少校的陪同下,出现在走廊上。女中校正环顾着四周的士兵,大声向其发问。
她三十来岁,容貌秀丽,身材高挑,背着双手款款走来,带着女性的亲和、还有长官的气度。
“报告!”
“说!”
“死守阵地,直到您允许我们撤退!”
“很好的回答,但是距离我想要的答案差着点。”
女中校走到了回答自己问题的士兵面前,“回答我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卑职陆军少尉常建华,湖北襄阳人!”年轻的少尉昂首挺胸,眼神中透着坚毅。
“很好的回答,但是还不够。”女中校拍了拍常建华的肩膀鼓励道,她点了点头环顾了周围一圈后开口,“但是,但战场瞬息万变,死守阵地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保存有生力量,理解吗?”
士兵们鸦雀无声,似乎在消化这番话。
“我再问一遍,如果满清打过来,你们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女中校提高了音量,语气也变得更加严厉。
这一次,没有人立刻回答。短暂的沉默后,另一个声音响起,“报告长官,卑职认为,我们的第一个任务是,尽可能多的杀伤敌人,并且尽可能的保存自己,为了将来的反攻保存实力!”
说话的是另一个少尉,身材瘦削,戴着一副眼镜,看起来文弱,但语气却异常坚定。
女中校的脸上露出一丝赞许,“很好,你叫什么名字?”
“报告长官,卑职陆军少尉李维。广西贵县人。”
“李少尉,你的回答我很满意。记住,战争不是简单的你死我活,而是为了最终的胜利。保存实力,是为了将来更好的反击,明白吗?”
“明白!”士兵们齐声高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