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大人,能否借一步说话。”
议会刚刚结束没多久张元追上了刚出国家议会大楼的许光。
许光转过身,面带微笑地看着张元。夕阳的余晖洒在他那张儒雅的脸上,给人一种温和亲切的感觉。但张元太了解这个男人了,那副温和的面具下藏着怎样算计的心思,他再清楚不过。
\"张大人这是要请我去喝茶?\"许光轻声问道,语气中带着几分调侃。
张元强压着心中的怒火,冷冷道:\"许大人,你这是要把大明带向何方?\"
\"带向何方?\"许光轻笑一声,\"自然是带向更好的未来。张大人,时代在变,我们不能永远停留在过去。\"
张元吐出一口混气,反复呼吸好几次后才缓过来,“许大人,我的意思不是想和你争论。我甚至是觉得整个大明官员都能接受倭地改革这件事,但是允许倭人参军这件事是否有些操之过急了?我们保守党现在最重要的是守住选民手里我们手里面的选票,断然提出倭地改革这件事并不像是你的作风......”
\"张大人未免太过杞人忧天了。\"许光打断道,\"倭人参军自然会有严格的审查制度,而且......\"他意味深长地看了张元一眼,\"有些事情,不是你想阻止就能阻止的。\"
张元浑身一震。他突然意识到,这场谈话根本毫无意义。许光早就胸有成竹,今天的投票也不过是走个过场罢了。
许光看了看天色,轻声道:\"时候不早了,今天下午我还有些公务在身就不许张大人闲聊了。若是张大人真对我今日的提议感兴趣不如今日晚上于醉仙楼一叙。\"说完,他转身离去,背影显得从容而优雅。
就在快要走下国家议会大楼的阶梯时许光回过了头将目光投向了张元,“张大人,允许倭人参军,未必就完全是坏事......”
******
郑家书房内,郑清璿正在看工部递交上来的关于“军用拖拉机”的实验报告,这倒不是郑清璿提出的,而是一名名叫江砚名提出的。
“既然发动机能够提供的动力已经不同于往日,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将火炮装在拖拉机上让火炮更加便利而不是依靠步兵?”
他是这么说的。
很快这份报告就交到了郑清璿的手上,倒不是因为郑清璿是工部官员。严格来说郑清璿除去身上的锦衣卫副指挥使的职位以外在朝廷内没有任何职务,但是工部官员早就在前些年就对这个少年提出的建议习以为常甚至是习惯性会将工部的实验报告以及研究成果下意识的复制一份交给郑府。
当然朱仲渊是知道这一切的,不过他多半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朱仲渊认为:只要工部不要把郑清璿变成一个彻头彻尾的工部官员,那么他是可以做到不管这些事的。
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前工部尚书李韦强,现在的工部尚书是李韦强的最为有名的弟子:苏念尘,苏念尘与李韦强的想法大致一样,只要是对国家工业,科技,基础建设等方面能够给予重大突破的人,他们都可以做到不在乎对方的出身,年龄......
“少爷,萧大人求见。”
屋外传来慕容柔嘉的声音。
“是中立发展党的萧睿大人吗?是的话就请他进来吧。”
郑清璿放下了手中工部的实验数据,终于是从书桌上一堆书中抬起了头。
萧睿踏入书房时,郑清璿正在整理桌上散落的文件。萧睿的目光在那些文件上扫过,眼中闪过一丝诧异。
“郑少爷还真是有能力。”萧睿走近几步看清楚了摆在郑清璿桌上的图纸,“这是?”
“哦,这是‘军用拖拉机’,不过也不算是。”郑清璿微微一笑,“未来这玩意......可是我们北伐的利器。不说这个了,萧大人可不像是回来找我叙旧的主。”
萧睿叹了口气压低声音道:\"郑少爷真是好心机,前几日我才与郑少爷您说过一番国际大事,如今郑少爷您又装出一副不认识我的样子出来,这倒是让我心寒啊。\"
“萧大人说笑了。”郑清璿放下手中的钢笔,神色平静地看着萧睿。书房内一时陷入沉默,只有窗外传来几声清脆的鸟鸣。
\"萧大人此言差矣,我不过是个不谙世事的少年罢了。\"郑清璿的语气中带着几分戏谑,“更何况,萧大人今天不也猜到了许大人背后的提议者是谁了吗?不然怎么会同意呢?”
“呵呵,郑少爷这是在敲打我?”萧睿倒是也没有惯着郑清璿,自顾自坐在郑清璿的对面,“郑少爷这话可就真是把我以及我党往坏人的方向想了,毕竟大家不都是想着能够让大明更好么?解放倭人这件事我早就想做了,只是苦于一直没有人提出来过,我私下就认为大家都觉得倭人就应该进矿山挖矿呢。至于说猜没猜出来,我还真没有猜出来许大人背后的提议者是谁,难道郑少爷知道?”
郑清璿闻言不禁轻笑一声,既然萧睿要和自己玩装傻,那他也不介意和他玩玩。他端起茶杯轻抿了一口,目光在萧睿脸上停留了片刻。
\"萧大人这话说得倒是有趣。\"郑清璿放下茶杯,\"既然萧大人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那我倒是想问问,萧大人觉得倭人该如何安置?\"
“首先吧,就是今天许大人在议会上提到的《1809年明国民族法》,古法不可现用嘛,改肯定是要改的。”萧睿闻言脸上浮现出一丝笑,“郑少爷也会些书法吧?”
“略懂些许。”
“在书法中,执笔紧不能灵活运笔,使点画受到制约;而执笔松会失去对笔的控制,使点画难以成形。”
“嗯。”
郑清璿自然知道萧睿想说什么,他这是在告诉自己,在明倭问题上还是不要逼迫得太紧但是也不能过度放纵呢。
\"萧大人说得对,不过......\"郑清璿站起身,走到窗前望着院中的一株老梧桐,\"这执笔之道,也要看写什么字。有些字就该重笔疾书,有些却要轻描淡写。这样的字写的才好看不是么?更何况如今这幅字呀,留给我们写的时间也不多了,为了写完有些时候动用一些特殊手段也是可以的。\"
“郑少爷这可不是略懂的水平。”
“呵呵,萧大人见笑了。我大明谁人不知谁人不晓,萧大人的笔法在整个大明都是拿得出手的。”
萧睿听到这话不禁莞尔,他站起身走到郑清璿身边,也望向那株老梧桐。深秋的风吹过,几片枯黄的叶子打着旋儿落下。
\"郑少爷过誉了。\"萧睿轻声说道,\"不过说起来,这梧桐树倒是让我想起一事。前些日子我去了趟江南,那边的梧桐树可比咱们这边的高大许多。只是......\"
他故意拖长了语调,余光瞥向郑清璿的侧脸。\"只是那边的倭人矿工闹得很凶。前几天又死了十几个,听说是矿洞塌方。\"
“是吗?那是怎么处理的?”
郑清璿眼中闪过一丝异样的眼神,这件事他自然知道,甚至他安排了锦衣卫私下去调查摆平这件事。
“一开始,矿老板是打算像以往那样拉去埋了就完事了,就是不知道为什么啊,那矿老板突然发什么失心疯一定要赔那几个死的不能再死的倭人钱财,为此还跑去了倭地一趟嘞。”
萧睿眯着眼睛说道,“郑少爷知道为什么吗?”
“呵呵,萧大人这么说,倒是显得我神通广大了。”
萧睿轻笑一声,转身走回座位,重新倒了杯茶,“其实吧,我党并不反对改法,甚至不反对提升倭人的地位,但是郑少爷得给我一个准信。”
“萧大人但说无妨。”
“倭人允许参军这事,郑少爷到底是怎么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