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神布显威惊天地,齐心协力稻归仓
收割完毕的田野,只剩下整齐的稻茬,像是大地梳理过的短发。
空气里,阳光晒透了稻秆的清香,混杂着泥土的气息和村民们难以抑制的兴奋。
四天!
仅仅四天!
在那些“神仙镰刀”的帮助下,原来六十九亩地也只需要这么短的时间就可以收割完!
原来农民真的可以种植这么多这么多的土地!
村民们站在田埂上,看着自家空出来的田地,又看看邻居家同样利落的田亩,脸上的笑容就没断过。
疲惫是疲惫,但更多的是一种前所未有的畅快和满足!
“曼丫头!多亏了你啊!”
“是啊是啊,要不是你那好镰刀,俺们这老胳膊老腿,还不知道要在地里熬多久呢!”
“今年这稻子割得,舒坦!”
赞美声、感激声,如同潮水般涌向站在田埂最高处的黄曼曼。
黄曼曼脸上带着浅浅的笑意,目光平静地扫过一张张淳朴而带着汗水的脸庞。
她心里清楚,镰刀只是第一步。
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脱粒。
这同样是个耗时耗力的苦差事。
往年,家家户户都是把稻把运回家,在院子里找块平地,或者用石磙碾,或者用连枷打,费时费力不说,损耗还不少。
有的性子急或者家里劳力少的,甚至直接就在田埂上找块硬地摔打,稻谷撒得到处都是,捡都捡不干净。
想到这里,黄曼曼深吸一口气。
该拿出下一个“秘密武器”了。
她清了清嗓子,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入每个竖着耳朵的村民耳中。
“乡亲们,割稻子辛苦了!”
“不过,活儿还没完呢!”
“接下来,就是打谷子了!”
村民们脸上的笑容微微一滞。
是啊,割完了还得打呢。
这打谷子,可不比割稻子轻松。
“曼丫头,你是不是……又有啥好法子了?”一个机灵的媳妇试探着问道,眼睛里闪烁着期待的光芒。
经历了镰刀的“洗礼”,大家现在对黄曼曼充满了近乎盲目的信任。
总觉得这丫头,总能拿出点惊世骇俗的好东西来。
黄曼曼微微一笑,也不卖关子。
“法子嘛,确实有一个。”
她转头对一直跟在身后的杨富贵点了点头。
杨富贵会意,立刻招呼杨二牛和几个年轻力壮的后生。
“二牛,去把那东西抬过来!”
“好嘞!”
杨二牛应了一声,带着人小跑着离开。
村民们的好奇心彻底被勾了起来,伸长了脖子往杨二牛离开的方向望去。
没过一会儿,杨二牛几人就抬着一个沉甸甸、卷起来的巨大卷轴回来了。
那卷轴看着像是某种布料,但颜色是奇异的灰白色,质地也说不上来,看着就异常厚实坚韧。
“这是啥?”
“好大一块布啊!”
“抬这玩意儿干啥?难道是要……”
众人议论纷纷,猜测着这块神秘大布的用途。
黄曼曼走到那卷轴前,示意杨二牛他们将布匹展开。
“哗啦——”
一声轻响,那巨大的布匹被四个壮劳力合力拉开,平铺在了一块刚收割完、相对平整的稻田中央。
嘶——!
人群中响起一片倒吸凉气的声音!
好家伙!
这布也太大了吧!
长宽都得有两丈开外!(约等于4米x5米)
这么大一块布,铺在田里,像是一块巨大的银灰色地毯。
在阳光下,那布料隐隐反射着一种奇异的光泽,一看就不是寻常的棉麻。
“曼丫头,这……这是……”杨富贵也看得目瞪口呆。
他之前只知道黄曼曼让他准备人手搬运一块布,却也没想到是这么个“庞然大物”。
黄曼曼拍了拍手,示意大家安静。
“乡亲们,这就是我给大家伙儿准备的,打谷子的新家伙!”
她指着那块巨大的布。
“这块布,结实得很,咱们就在这上面打谷子!”
她说着,弯腰捡起旁边一捆刚割下来的稻把。
“就像这样!”
她走到大布中央,将稻把高高举起,然后用力朝着布面摔打下去!
“啪!”
一声闷响!
饱满的稻谷便如同金色的雨点,纷纷砸落在那块巨大的灰白布上!
干净利落!
稻谷一颗不落地全留在了布上,而稻草依旧握在手里。
“看清楚了吗?”黄曼曼直起身,看向目瞪口呆的村民们。
“咱们不用把稻子运回家了,就在这田里,打完了直接装袋!”
“而且,用这块布打,省力气,还干净,谷子不容易撒得到处都是!”
村民们瞬间就明白了!
“哎呀!这法子好啊!”
“是啊!往年打谷子,不是撒地上就是混泥里,心疼死个人!”
“这布看着就结实,肯定经得住摔打!”
“曼丫头,你这脑子是咋长的?咋啥好主意都能想出来!”
黄曼曼心中微微松了口气。
这块高强度耐磨帆布,可是她花了大价钱从系统商城兑换的。
镰刀两积分一把,一百五十把就是三百积分。
这块看似普通的布,却足足花了她七个积分!
想到自己只剩下206.5的积分,黄曼曼也忍不住一阵肉痛。
积分花得是真快啊!
从高温末世穿越过来,这点积分就是她安身立命的最大依仗,必须用在刀刃上。
但这钱……不,这积分,花得值!
总之给村民们带起来了,之后的积分是无穷的!
能用最快的速度把粮食收拢到手,才是眼下最重要的事情!
末世的经历让她深刻明白,手里有粮,心里不慌。
尤其是在这个生产力低下的时代,粮食就是一切!
看着村民们跃跃欲试的眼神,黄曼曼压下心头的思绪,重新变得动力满满。
“不过,乡亲们,这块布,我就弄来这么一块。”
她的话让兴奋的村民们微微一愣。
“只有一块?”
“那咋够用啊?全村这么多地呢!”
马上就有妇女反呛:“说这么轻巧,你自己买两块来,真当人家曼曼的是你的了?”
那人马上缩了头回去,没再说话。
黄曼曼这时点点头:“对,只有一块。所以,咱们得一起干!”
她看向杨富贵:“爹,这事儿还得您来组织。”
杨富贵立刻挺直了腰杆,刚才镰刀的事情让他对黄曼曼的组织能力已经有了初步认识,现在更是心服口服。
“没问题!曼丫头你放心!”
“乡亲们!都听好了!”杨富贵扯着嗓子喊道。
“咱们现在就按照各家田地的远近,排个顺序!”
“一家打完了,下一家赶紧跟上!”
“大家伙儿都搭把手!你帮我,我帮你!争取用最快的速度,把咱村的稻子全都打完!”
“都听明白了没有?!”
“明白咯!”村民们轰然应诺。
有了之前的经验,大家对这种集体协作已经不再陌生,反而充满了期待。
谁都想快点把自家的粮食弄利索!
帮别人家干活,就等于别人家也会帮自己干活!
这笔账,谁都算得清!
“好!那就从离这儿最近的杨老三家开始!”杨富贵大手一挥。
杨老三一家顿时激动得满脸通红,连忙招呼自家人,把捆好的稻把往大布旁边搬运。
他本来以为还得先从曼曼那片土地先开始呢,是他狭隘了。
其他村民也不闲着,呼啦啦围了上去。
男人负责摔打稻把,女人和半大孩子负责把打下来的稻谷用带来的簸箕、箩筐暂时归拢到布边,再把打干净的稻草捆好,整齐地码放在旁边的田埂上。
“嘿!”
“哈!”
“啪!”“啪!”“啪!”
一时间,田野里号子声、摔打声、稻谷落地的声音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首充满力量和希望的劳动交响曲。
那块神奇的大布,简直就像是一个无底洞。
一捆捆沉甸甸的稻把被高高举起,又被重重摔下。
金黄的稻谷噼里啪啦地落在布上,越积越多。
效率!
前所未有的效率!
杨老三家一共一亩地,放在往年,光是脱粒就得他带着两个儿子忙活大半天,累得腰都直不起来。
可现在呢?
全村两百号人围着这一块布!
这边刚摔打完几捆,那边已经有人接替上来。
稻谷迅速堆积,稻草也飞快地被码放到田埂上。
男人们轮流上阵,保证摔打的力道和速度。
女人们手脚麻利地清理着场地,收集稻谷。
甚至连一些七八岁的孩子,都被自家大人叫了过来,帮忙递个稻把,或者用小扫帚把散落在布边的谷粒扫到一起。
基本上一人轮流摔打个两三把,这活儿就差不多了。
所有人都憋着一股劲儿!
帮杨老三家快点干完,就能轮到下一家!
下一家干完了,就轮到自己家了!
这种看得见摸得着的效率和希望,是最好的催化剂!
杨老三看着那堆积起来的金黄稻谷,激动得眼眶都红了。
他想说点什么,却哽咽着说不出来,只能一个劲儿地冲着黄曼曼和帮忙的乡亲们作揖。
结果呢?
一亩地,差不多670个平方。
从开始到结束,竟然只用了不到半个时辰!
也就是不到一个小时!
这还是大家伙儿对新方法不太熟悉,配合上略显生疏的结果!
当杨老三家的最后一捆稻把被摔打干净,金黄的稻谷被小心翼翼地装进他家带来的几个大背篓和布袋里时,所有人都惊呆了!
“我的老天爷!这就……这就打完了?!”
“太快了!简直跟做梦一样!”
“半个时辰!一亩地啊!”
杨老三看着那几袋沉甸甸的稻谷,再看看旁边码放整齐的稻草,激动得差点给黄曼曼跪下。
“曼丫头!你这……你这真是俺们杨家村的活菩萨啊!”
黄曼曼连忙扶住他:“赵三叔,快别这么说!大家伙儿齐心协力的结果!”
但所有人都知道,没有黄曼曼这块神奇的大布,没有她想出来的这个法子,哪来这么快的速度!
有了杨老三家的成功案例,后面的村民们更是热情高涨,干劲冲天!
“下一家!杨老五家!”杨富贵扯着嗓子喊道。
“来啦来啦!”
杨老五一家人连忙上前。
人群再次涌动起来,分工合作,配合越发默契。
摔打稻把的声音,如同密集的鼓点,在田野上空回荡。
就这样,以那块巨大的灰白帆布为中心,一场轰轰烈烈的脱粒大会战,在杨家村的田野上展开了!
一块块稻田被打理干净,一袋袋金黄的稻谷被运走,一堆堆稻草在田埂上越码越高。
村里总共分下来的田地,大大小小加起来,足足有六十九亩!
若是按照往年的速度,光是脱粒这个环节,全村人忙活个七八天都未必能全部弄完。
可是现在……
第一天结束,就完成了将近一半!
第二天,大家配合更加熟练,速度更快!
当第二天的夕阳染红天际时,杨家村最后一亩地的稻谷,也在这块神奇的大布上完成了脱粒!
两天!
整整六十九亩地的稻谷,只用了两天时间,就全部脱粒完毕!
对比割稻子还花了将近四天的时间,这脱粒的速度,简直快得让人难以置信!
整个杨家村都沸腾了!
“完了!全打完了!”
“两天!俺的娘哎!这辈子没干过这么痛快的活!”
“这下好了,趁着天好,赶紧晒谷子!”
是啊,老天爷也格外帮忙。
虽然眼看着快到清明时节,但这些天一直是晴空万里,阳光灿烂,正是晒谷子的好时候!
都不用黄曼曼再多说什么。
家家户户,立刻行动起来。
那些原本用来装萝卜、装白菜的大背篓、大竹筐,此刻全都派上了用场。
男人们挑着沉甸甸的担子,女人们背着鼓鼓囊囊的背篓,孩子们也抱着小布袋,将自家打好的稻谷运回家。
然后,就在自家门口的空地上,或者院子里,找最向阳、最干净的地方,将稻谷小心翼翼地铺展开来。
一家铺完,又赶紧回去运下一趟。
来来回回,络绎不绝。
很快,整个杨家村,从村头到村尾,几乎所有人家门前的那片空地,都被一层厚厚的、泛着青黄色光泽的稻谷给铺满了!
远远望去,蔚为壮观!
空气中,弥漫着新米被阳光暴晒后散发出的独特香气。
就连村西头,风二流家,还有更远一些的风家老宅门口,也同样铺上了一层金黄。
风二流和风老爷子默默地晾晒着稻谷,看着村里其他人脸上洋溢的笑容,眼神复杂。
他们也租了镰刀,也参与了集体脱粒,享受了黄曼曼带来的便利。
可一想到自家和那丫头的关系,心里就五味杂陈。
黄曼曼站在自家院门口,看着这幅几乎覆盖了整个村庄的“黄金地毯”,嘴角也忍不住微微上扬。
前所未有的丰收景象!
这不仅仅是稻谷的丰收,更是人心的汇聚!
经过镰刀和这块大布的事情,她在杨家村的威望,已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村民们看她的眼神,充满了敬佩、感激,甚至……隐隐的依赖。
她知道,这只是开始。
接下来,就是计算产量,分配粮食,以及……为过冬做更充足的准备。
高温末世的经验告诉她,永远不要低估环境的残酷,永远要为最坏的情况做打算。
她目光扫过那些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稻谷,眼神渐渐变得深邃。
这改良稻种的产量,究竟能达到多少石一亩?
这次的丰收,又会引来哪些人的觊觎?
黄曼曼缓缓收回目光,心中已有计较。
麻烦,或许才刚刚开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