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3章:分田(上)
辰时,日头刚从东山探出半个脑袋,金色的光芒给杨家村镀上了一层暖洋洋的边儿。
村口那棵老槐树下,早已是人声鼎沸,黑压压的一片,比赶集还热闹。
几乎家家户户都来了人,伸长了脖子,眼巴巴地瞅着通往黄曼曼家的那条小路。
“哎,你们说,曼丫头今天会教啥?”
“肯定是那神奇的镰刀用法吧!还有那育秧苗的法子!”
“要是真能多打粮食,咱家的日子就好过喽!”
议论声此起彼伏,夹杂着孩子们的嬉闹声,还有几声按捺不住的咳嗽。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满了期待和一丝不易察觉的焦灼。
终于!
“来了!曼丫头来了!”
人群中不知谁喊了一声,所有人的目光“唰”地一下,齐齐投了过去。
只见黄曼曼依旧是一身利落的粗布衣裳,神色平静地走了过来。
在她身后,是杨富贵,还有杨有金、杨有福兄弟俩。
因着今天有大事要说,今天天不亮兄弟三人就把年糕给打好了,让钱多多她们负责交接了今天。
反正这妯娌三人也有交接臭豆腐的经验,由此他们都是十分放心的。
杨有金和杨有福一人一边,小心翼翼地抬着几个半人高的瓦罐,罐口用湿布蒙着。
“这……这是啥?”
村民们好奇地伸长了脖子。
黄曼曼走到大槐树下,先是冲着众人微微一笑,示意大家安静。
那笑容,仿佛带着一股安抚人心的力量,原本有些嘈杂的场面,瞬间安静了不少。
“乡亲们,都来了哈。”
她声音不高,却清晰地传到了每个人的耳朵里。
“昨天我说过,今天要把这育秧苗、插秧、还有镰刀的用法,跟大家伙儿好好说道说道。”
众人纷纷点头,眼神里充满了渴望。
黄曼曼指了指杨有金兄弟俩抬过来的瓦罐。
“在说那些之前,我想先让大家看样东西。”
杨有金和杨有福会意,将瓦罐稳稳地放在地上,然后揭开了上面蒙着的湿布。
“嘶——”
人群中响起一片抽气声。
只见那几个瓦罐里,大的小的,都装着湿润的泥土。
第一个瓦罐里,是刚刚浸泡过,微微有些发胀的稻谷。
第二个瓦罐里,稻谷已经冒出了细细的嫩芽,白生生的,惹人怜爱。
第三个瓦罐里,嫩芽已经长成了寸许长的青绿色秧苗,密密麻麻,生机勃勃。
第四个瓦罐里,秧苗更是长到了三四寸高,叶片舒展,绿油油的,看着就喜人!
最特别的是,这些装着秧苗的瓦罐里,都汪着一层浅浅的水,水面刚好没过泥土少许,映着秧苗的影子,煞是好看。
“我的乖乖!这就是秧苗啊!”
“原来稻子是这么长出来的!”
“以前咱们都是直接撒种,哪见过这个!”
村民们伸长了脖子,瞪大了眼睛,啧啧称奇。
他们种了一辈子地,还真是第一次这么清晰直观地看到稻子生长的每一个阶段。
黄曼曼拿起一株最茁壮的秧苗,展示给众人看。
“乡亲们,这就是水稻。”
“为什么叫水稻?因为它喜欢水。”
“从育秧开始,就要保证它有充足的水分,就像这瓦罐里一样,土要一直保持湿润,甚至要有一些浅浅的水层。”
她指着瓦罐里水汪汪的泥土,解释道。
“咱们月牙湖边的荒滩,为什么以前没人要?因为地势低,容易积水。”
“但对水稻来说,这反而是个好地方!”
“只要咱们把田埂垒好,把水管好,那地方就能变成上好的水田!”
这话一出,人群中顿时一片哗然!
“原来是这样!”
“我说呢!那没人要的烂泥地,怎么到了曼丫头手里就成了宝!”
“喜欢水……那感情好啊!月牙湖的水,还怕不够用?”
村民们恍然大悟,看向月牙湖方向的眼神,一下子就变得火热起来!
黄曼曼微微一笑,她知道,第一步的目的达到了。
先让他们明白为什么那片地适合种水稻,才能让他们对开荒更有信心。
“育秧的事,我会详细教大家。镰刀的用法,我也会示范。”
她顿了顿,话锋一转,声音也严肃了几分。
“不过,在教这些之前,还有一件更重要的事情,需要咱们一起商量决定。”
村民们的心一下子提了起来。
“那就是……分地!”
“哗——”
人群彻底炸开了锅!
分地!
这两个字,就像一块巨石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激起了千层浪!
“分地?怎么分?”
“是啊!那月牙湖边的地,就那么大一片,咱们村七十多户人家呢!”
一个精瘦的汉子急吼吼地喊道:“俺听说,昨天李媛飞家就在你家旁边圈了一块,那地儿可是顶好的!”
这话一出,立刻就有人附和。
“可不是嘛!凭啥她李媛飞就能占那么好的地儿?就因为她是族老杨大爷的儿媳妇?”
“就是!俺昨天傍晚也去看了,好几块向阳又靠近水源的地,都被人偷偷做了记号!”
“不行!这得分个章程出来!不能谁快谁占!”
“对!得公平!”
一时间,七嘴八舌,吵吵嚷嚷,每个人都想为自己争取最大的利益。
那可是关系到一家老小口粮的土地啊!
谁不眼红?谁不着急?
就连一些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实人,此刻也涨红了脸,想要争辩几句。
李媛飞站在人群外围,听着这些议论,脸上一阵红一阵白,有些手足无措。
杨天赐倒是想开口解释,可村民们的情绪太激动,他的声音根本传不出去。
杨老太站在人群后面,冷眼旁观,嘴角撇了撇,一副“我就知道会这样”的表情。
这丫头,就是会惹事!
黄曼曼抬起手,往下压了压。
她的动作不大,但自有一股威严。
嘈杂的声音渐渐小了下去,但每个人的眼神都紧紧地盯着她,充满了审视和……一丝不信任。
黄曼曼心里清楚,这道坎,是必须要迈过去的。
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
处理不好,别说推广新技术了,整个村子都得先乱起来。
“乡亲们,稍安勿躁。”
她的声音依旧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大家的心情我理解,都想分到好地,都想多打粮食,这没有错。”
她先是安抚了众人的情绪。
“昨天大家散去之后,我就和村里的几位族老商议了这件事。”
说着,她示意了一下站在一旁的杨大爷、杨二爷等几位村中德高望重的族老。
族老们纷纷点头,表情严肃。
村民们一看族老们都出面了,心里的躁动稍稍平复了一些,但眼神里的疑虑和急切并未消散。
黄曼曼继续说道:“咱们杨家村,在册的一共是七十三户人家。”
“月牙湖边那片荒滩,看着大,但真要都开垦出来,分给每一户,每户能分到的面积其实也有限。”
这话让不少人心里一沉。
“不过,”黄曼曼话锋一转,“大家也别灰心。那片荒滩,只是咱们的第一步。”
“月牙湖的水源充足,只要我们齐心协力,挖好沟渠,把水引出去,湖边稍远一些的旱地,也能改成水田!”
“哗!”
人群中又是一阵骚动!
“还能这样?”
“旱地也能改水田?”
“那敢情好啊!俺家那块地离月牙湖就不算太远!”
希望的火苗,再次在村民们眼中燃起。
黄曼曼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先给个甜枣,再谈规矩。
“至于这第一批开垦出来的月牙湖核心区域的土地,确实是有限的。”
她坦然承认。
“所以,我和族老们商议,这第一批土地的分配,要有个章程。”
“首先,按照各家的人口来核算基础的分配面积。人多,分到的基础面积就多一些,人少,就少一些。这一点,大家没意见吧?”
村民们纷纷点头。按人头分,这是最基本的公平。
“好。”黄曼曼点头,“但是,同样是湖边的地,有的位置确实更好一些,比如离水源更近,地势更平坦。”
“这些好位置,如果大家都想要,那就没法分了。”
“所以,我和族老们商量了第二个办法。”
她顿了顿,目光扫过众人,清晰地说道:
“那就是——出钱!”
“出钱?”
村民们都愣住了,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黄曼曼解释道:“愿意出钱的人家,可以在符合自家人口基础面积的前提下,优先挑选土地的位置。”
“比如,按照人口,你家能分二分地。那你就可以出钱,在这二分地的基础上,优先选择是靠东边,还是靠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