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贞观八年,春和景明。太极殿的琉璃瓦在晨光里流转着温润的光泽,阶前新草抽芽,檐下紫燕翩飞,一派国泰民安的繁盛景象。

早朝的钟鼓声早已响彻长安宫城,文武百官身着绯紫青绿的官袍,按品级依次列于殿中,腰佩金鱼袋、银鱼袋,手持笏板,神色肃穆。御座之上,李世民一身明黄常服,龙颜朗润,眼角眉梢带着几分经年治理天下后的从容与沉稳。他年方三十有二,正是春秋鼎盛之时,目光扫过阶下群臣,既有帝王的威严,亦有君子的谦和。

“诸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内侍省总管太监刘顺躬身传旨,声音洪亮却不张扬,恰如其分地烘托着太极殿的庄严肃穆。

话音刚落,户部尚书戴胄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贞观八年春播已毕。经各地州府奏报,今年新增垦田三十万顷,推广曲辕犁、翻车等新农具共计十二万余件,关中、河南、河北三道粮食亩产较去年提升一成有余。臣已将各地垦田、粮产明细造册,恭请陛下御览。”

李世民闻言,脸上露出欣慰之色,接过高力士递来的奏折,细细翻阅片刻,点头赞道:“戴卿功不可没。这几年推行均田,改良农具,轻徭薄赋,终见成效。民以食为天,粮食丰足,则社稷稳固,卿当记首功。”

“陛下谬赞,”戴胄叩首道,“此乃陛下圣明,推行仁政,又得皇后娘娘鼎力支持,遣内官教民农桑,臣不过是奉旨行事罢了。”

提及长孙皇后,李世民目光柔和了几分。太极殿东侧的珠帘之后,一道纤细的身影端坐其上,正是长孙无垢。按照贞观年间的规制,皇后虽不临朝听政,但遇有涉及民生、内廷之事,亦可在帘后补充奏报,李世民素来敬重她的见识,每每都会认真听取。

此时,珠帘微动,长孙无垢的声音清晰而温婉地传来,不高不低,恰好传遍大殿:“陛下,戴尚书所言甚是,却也未提各地郡守县令的辛劳。这八年,陛下选贤任能,澄清吏治,各地父母官亲力亲为,督导农桑,教民技艺,方才有今日之成效。臣妾听闻,虢州刺史李袭誉,亲率百姓修渠引水,灌溉良田五万余亩;齐州长史秦叔宝,虽为武将,却深谙农时,督促百姓因地制宜种植粟、麦、稻,今年齐州粮产竟居山东诸州之首。”

她顿了顿,语气带着几分恳切:“再者,这八年,陛下不仅注重农具改良,更重视农书编撰。前岁命秘书省编撰《齐民要术》增补版,收录各地新农技、新作物,颁行天下,让百姓有所遵循。臣妾以为,赏罚分明方能激励人心,可对有功之郡守县令加以褒奖,赐爵、赏帛,以劝他人。”

李世民闻言深以为然,颔首道:“皇后所言极是,朕险些忽略了地方官吏的辛劳。高力士,传旨吏部、礼部,即刻核查各地奏报,凡在农桑、垦田、水利方面有功者,按功绩大小拟定封赏,三日内奏报上来。”

“遵旨。”刘顺躬身应道。

殿中群臣见状,无不暗自赞叹。陛下英明,皇后贤德,君臣同心,内外协力,才有了这贞观八年的太平盛世。想当初武德年间,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府库空虚。如今不过八年光景,经陛下与皇后悉心治理,经济复苏,农业兴旺,道路畅通,商旅不绝,长安城更是人烟稠密,市井繁华,一派欣欣向荣之景。

就在此时,兵部尚书侯君集出列奏道:“陛下,近日北境传来消息,突厥薛延陀部蠢蠢欲动,有侵扰漠南之意。臣以为,当早做防备,调兵遣将,以防不测。”

提及边患,殿中气氛顿时凝重了几分。李世民眉头微蹙,沉声道:“薛延陀部自恃强盛,屡犯边境,朕早有察觉。只是如今春耕刚过,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影响民生。侯卿以为,当如何处置?”

“臣以为,可遣一员大将率军驻守云州、朔州一带,威慑薛延陀部,同时安抚漠南诸部,使其不为薛延陀所诱。”侯君集道,“此外,还需加强边防线的修筑,囤积粮草,以备不时之需。”

李世民沉吟片刻,目光转向位列武将之首的卫国公李靖。李靖年已六十有二,须发微白,却精神矍铄,一身戎装更显威风凛凛。他是开国功臣,身经百战,平定江南,击破突厥,功勋卓着,深得李世民信任。

“卫公以为如何?”李世民问道。

李靖出列,躬身答道:“陛下,侯尚书所言甚是。薛延陀部虽强,却内部不和,且不习中原战法。臣以为,驻守之将不必多,贵在精悍,能征善战,足以震慑敌胆。此外,边境将士需勤加操练,提升战力,同时派遣细作潜入薛延陀部,打探其虚实,以便应对。”

他顿了顿,又道:“臣举荐左领军中郎将张士贵,其人骁勇善战,熟悉北境地形,且治军严明,可当此任。”

张士贵此时也在列中,闻言连忙出列叩首:“臣谢卫公举荐,愿往北境驻守,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绝不辜负陛下与卫公的信任。”

李世民见张士贵言辞恳切,又想起他往日的战功,点头道:“准奏。张卿,朕命你率一万精兵,驻守云州,节制漠南诸军,防备薛延陀部。所需粮草、军械,着兵部、户部即刻调配,不得有误。”

“臣遵旨!”张士贵叩首谢恩。

李世民又看向李靖:“卫公,如今边境虽有防备,但军中年轻将领尚需历练。朕听闻你府中有一义子,名唤薛仁贵,此人勇武过人,颇有将才,不知可有此事?”

李靖闻言,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之色,答道:“陛下消息灵通。薛仁贵乃河东龙门人氏,自幼习武,力大无穷,且聪慧过人,颇有悟性。臣收其为义子,悉心教导,如今已有小成。”

“哦?”李世民来了兴致,“朕素爱才,听闻有如此猛将,倒是想见一见。”

珠帘后的长孙无垢也补充道:“陛下,臣妾也听闻薛仁贵孝勇双全,其母病逝后,守孝三年,未曾片刻懈怠,可见其品性端正。如今国家正是用人之际,若真是栋梁之才,当加以培养,为国效力。”

李世民颔首道:“皇后所言极是。卫公,张卿,你们二人皆是开国名将,用兵如神,经验丰富。朕有意让薛仁贵随张卿前往北境历练,你们二人可多传其武艺兵法,使其早日成才,如何?”

李靖与张士贵对视一眼,齐声应道:“臣遵旨!”

退朝之后,李靖与张士贵一同来到卫国公府。薛仁贵早已在府门前等候,他年方二十,身高八尺有余,虎背熊腰,面容刚毅,一双眼睛炯炯有神,身着一身粗布劲装,却难掩其英武之气。

见二人归来,薛仁贵连忙上前躬身行礼:“义父,张将军。”

李靖扶起他,笑道:“仁贵,陛下今日在朝堂之上提及你,有意让你随张将军前往北境历练,我与张将军也会将毕生所学传授于你,你可愿意?”

薛仁贵闻言,又惊又喜,连忙叩首道:“能得义父与张将军传艺,又能为国效力,孩儿求之不得!”

张士贵哈哈一笑,扶起他道:“好小子,果然有血性!老夫征战多年,见过的年轻将领不少,像你这般有勇有谋的,却是不多。从今日起,老夫便将枪法、阵法传授于你,你可要用心学!”

“多谢张将军!”薛仁贵再次叩首。

接下来的数日,李靖与张士贵轮番教导薛仁贵。李靖擅长大兵团作战,阵法精妙,谋略深远,他耐心地为薛仁贵讲解《孙子兵法》《吴子兵法》,分析历代经典战役,传授临阵应变之策;张士贵则擅长近战搏杀,枪法绝伦,他亲自示范,手把手教导薛仁贵枪法的精妙之处,以及马上作战的技巧。

薛仁贵天资聪颖,又肯下苦功,每日天不亮便起身练武,深夜仍在钻研兵法,进步神速。李靖见他悟性极高,许多深奥的兵法道理一点就透,心中甚是欣慰;张士贵见他力大无穷,枪法日渐精湛,且勇猛无畏,也对他赞不绝口。

这一日,李靖带着薛仁贵来到府中的兵器库。卫国公府的兵器库颇为壮观,刀、枪、剑、戟、斧、钺、钩、叉等各种兵器琳琅满目,皆是上好的精铁打造,不少还是当年李靖征战沙场时所用的兵器。

“仁贵,”李靖指着墙角一杆尘封的长戟道,“你过来看看这杆戟。”

薛仁贵走上前,只见那杆戟长约一丈二尺,通体黝黑,仿佛是由玄铁打造而成,戟头锋利无比,寒光闪烁,戟杆上刻着古朴的花纹,虽蒙着一层灰尘,却难掩其凛然之气。他伸手握住戟杆,只觉得入手沉重,至少有百斤之重,心中暗暗吃惊。

“此戟名为‘寒铁冷月戟’,”李靖缓缓说道,“乃是前朝名将斛律光所用之物。斛律光号称‘落雕都督’,勇猛善战,这杆戟伴随他征战一生,斩杀敌将无数,颇有灵性。后来斛律光蒙冤而死,此戟便流落民间,朕平定江南时,偶然得之,赐给了我。”

他顿了顿,又道:“这杆戟重达百二十斤,寻常人根本无法使用,我虽能拿起,却也觉得颇为费力,多年来一直闲置在此。你力大无穷,又习得一身好武艺,或许与此戟有缘。你试试能否将它挥舞起来。”

薛仁贵闻言,心中一动。他深吸一口气,双手握住戟杆,运起全身力气,猛地将寒铁冷月戟举起。这杆戟虽重,却在他手中显得并不费力。他挥舞了几下,只见戟影翻飞,寒光闪闪,风声呼啸,威力无穷。

“好!好!好!”李靖见状,连连叫好,“果然有缘!此戟在你手中,才算真正找到了主人!”

薛仁贵挥舞着寒铁冷月戟,只觉得此戟与自己心意相通,仿佛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每一次挥舞都恰到好处,心中畅快不已。他知道,这杆戟乃是稀世珍宝,有了它,自己的战力必将大增。

“义父,这……”薛仁贵有些迟疑,他知道这杆戟的珍贵,不敢贸然接受。

“傻孩子,”李靖笑道,“兵器本就是用来征战沙场,保家卫国的。此戟在我手中,不过是一件摆设;在你手中,才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如今你即将随张将军前往北境,正是用武之时,这杆寒铁冷月戟便赐给你了。你要记住,利器在手,更要心存仁念,不可恃强凌弱,要为国家效力,为百姓谋福,不负陛下的信任,不负我与张将军的期望。”

薛仁贵眼中含泪,再次叩首道:“孩儿谨记义父教诲!定当不负义父,不负陛下,手握此戟,镇守边疆,斩杀来犯之敌,保卫大唐河山!”

李靖扶起他,拍了拍他的肩膀:“好!明日你便随张将军启程前往云州。到了北境,要多听张将军的教导,虚心学习,不可骄傲自满。遇事要冷静沉着,三思而后行,切记鲁莽行事。”

“孩儿明白!”薛仁贵重重地点头。

次日,张士贵率领一万精兵,从长安出发,前往云州。薛仁贵手持寒铁冷月戟,身骑一匹白马,紧随张士贵左右,目光坚定,神色肃穆。他知道,自己的戎马生涯即将开始,北境的风沙与战火,将是他成长的最好磨砺。

长安城外,李靖亲自为他们送行。看着大军远去的背影,李靖心中感慨万千。他知道,薛仁贵这颗将星,即将在北境的天空中冉冉升起,为大唐的边疆安宁,立下不朽功勋。

而此时的太极殿中,李世民正与长孙无垢商议着北境的防务。长孙无垢轻声道:“陛下,薛仁贵虽有将才,但毕竟年轻,缺乏实战经验。张将军老成持重,卫公谋略深远,有他们二人教导,想必仁贵定能早日成才。”

李世民点点头,目光望向北方,沉声道:“朕相信卫公与张卿的眼光,也相信薛仁贵的能力。北境的安宁,不仅关乎边境百姓的安危,更关乎大唐的长治久安。朕期待着薛仁贵能在北境立下战功,为大唐再添一员名将!”

春风吹拂着长安,也吹拂着北境的草原。寒铁冷月戟在阳光下闪烁着寒光,仿佛预示着一位传奇名将的崛起。贞观八年的春天,注定是一个不平凡的春天,它不仅见证了大唐的繁荣昌盛,也见证了一位少年将军的起航,一段波澜壮阔的英雄史诗,即将在北境的土地上拉开帷幕。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我是王富贵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大明:崇祯你且去,汝江山妻嫂吾照之大明之五好青年我的梦连万世界武道丹帝叶炎云飞雪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特工狂婿太能搞事满朝文武愁疯了重生从三皇五帝开始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铁血1645:从扬州十日开始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三国:开局被吕玲绮捡回家翰土惊尘重生刘据之逆天改命明末之从我一打二开启智谋卓绝的天机星吴用大秦:开局天幕曝光秦二世而亡大宋茶事案大明日不落帝国:我能辨忠奸四合院:重生傻柱的正确打开方式拜师九叔降妖除魔儒心弈世双生龙影穿越到古代当农民?猎秦李恪:开局骂太子傻波一反手偷桃三国:兄长别闹,你怎么会是曹操穿成阿斗,开局弄丢出师表!读书人会点江湖手段怎么了?黄浦江的潮声开局明末建基业汉末狂王吕布:开局狂虐刘备东汉:格物致癫鬼才汪臧海穿越大明之铁血护国公大唐:兕子的农村捣蛋生活撞邪后我靠物理驱魔封神我,张角,开局祈雨被系统坑哭了我在明朝开连锁便利店九鼎圣王魂穿三国收服一百单八将开局三国从赵云他哥开启诸天称霸女人越多我越强,先给我来十八个白马大祭师我当皇帝那些事儿大唐状元赘婿红色三国:一介布衣的汉末革命路帝业从捡垃圾开始五世同堂记叩星穴马丹阳天星十二穴水浒宋江,开局我现在火气很大啊大唐:开局暴打宇文化及开局救下必死之人,老朱你别追了重生1949海外争霸曝光朱棣吃猪食,朱元璋笑疯了再造山河三十年诗剑双绝,先揽芳心后揽江山大明博弈靖康逆转:易枫传梦主:从拾荒开始苏维埃之巅:保尔元帅的逆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