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看读书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安东都护府衙署外的老槐树,已在辽东的风里立了十数年。此刻盛夏初至,羽状复叶层层叠叠,将日光滤成细碎的金斑,落在青石板阶上。薛仁贵负手立在阶前,玄色锦袍外罩着半幅银甲,甲片边缘因常年磨损泛着柔和的哑光——那是去年平定辽西靺鞨叛乱时,被敌军弯刀划开的痕迹,如今已随战事远去,只留一道浅痕,像这辽东大地曾有的伤口,终在岁月里结了痂。

他望着不远处的平壤城街道,目光里藏着几分欣慰。三年前他初任安东都护时,这城里还随处可见断壁残垣,高句丽旧部与中原移民泾渭分明,市集上偶有争执,总带着几分戒备的锋利。可如今,穿粗布短打的农夫扛着新收的粟米走过,见了他便笑着拱拱手,喊一声“薛都护”,声音里满是亲近;街角的酒肆前,汉民商贩正与高句丽老丈讨价还价,前者捧着中原运来的茶叶,后者攥着辽东特产的人参,言语间插科打诨,早没了当初的生分。

“都护,关内来的商队刚到南门外,领队说给您带了家信。”亲卫李忠捧着一封油纸封好的信函上前,语气里带着几分察言观色的轻快。薛仁贵接过信,指尖触到信封上熟悉的娟秀字迹,心头猛地一暖——那是柳银环的手笔,一笔一画都透着温婉,连“薛郎亲启”四个字,都像带着长安庭院里的桂花香。

他拆信时指尖微颤,信纸展开,“携讷儿、丁山、金莲赴辽东探望”十二字落入眼帘,眼眶忽的就热了。自去年深秋接旨驻守辽东,他已近半年未曾归家。夜里在衙署批阅文书,烛火摇曳间,总想起柳银环坐在窗前缝补的模样:她会就着月光,把他磨破的箭袖细细缝补,针脚密得像怕漏了什么;想起长子薛讷,那孩子性子随他,十岁起便跟着军中师父练箭,拉弓时胳膊酸了也不肯放下,倔强的眼神里满是少年意气;想起次子薛丁山,才七岁就爱抱着他的腰撒娇,总缠着要听他征战高句丽的故事,听到精彩处,小拳头攥得紧紧的;还有小女儿薛金莲,才五岁的娃娃,总追着两个哥哥跑,笑声像银铃似的,去年离家时,她还攥着他的衣角哭,说要等爹爹回来给她扎小辫。

“备车,去辽水码头。”薛仁贵将信小心折好,贴身揣进锦袍内袋,那里还放着去年离家时,柳银环给他绣的平安符。他转身时,脚步竟比往日轻快了几分,连李忠都看出了他的急切,忙转身去牵那匹通人性的白马“踏雪”,鞍鞯都特意擦得锃亮。

辽水码头的风,带着河面上的水汽,吹得薛仁贵的袍角猎猎作响。他立在码头最靠前的石阶上,目光望着远方的河面——那里水天一色,唯有几缕云絮飘在蓝天上。约莫过了半个时辰,远处终于出现了一点帆影,像一粒白墨落在宣纸上,渐渐晕开,变成一艘客船的轮廓。船身破开浪花,船头挂着的“唐”字旗在风里舒展,越来越近。

薛仁贵的心跳骤然加快,他已看清船头立着的几个人影。柳银环穿着一身素色布裙,鬓边只插着支简单的银簪,那是他当年在绛州娶她时送的聘礼,她竟戴了这么多年。风把她的鬓发吹乱,她抬手轻轻按着,目光正朝岸边望来,隔着粼粼波光,似也寻到了他的身影。

她身边,长子薛讷已长成半大少年,比去年离家时高了小半头,背着一张小弓,弓梢还挂着个箭囊,站姿挺拔,眼神锐利,竟有了几分他年轻时的模样。次子薛丁山扒着船舷,小脑袋探出去,好奇地望着岸边的高句丽民居,手指还在船板上画着什么,想来是在琢磨新听的兵法故事。最小的薛金莲被柳银环牵着,梳着两个小辫子,辫梢系着她最爱的红绳,远远地就看见她挥着小手,嘴里喊着什么,风把声音送过来,是脆生生的“爹爹”。

船刚靠稳,跳板还没放稳当,薛金莲就挣脱柳银环的手,像只脱了笼的小雀儿,踩着跳板跑过来,扑进薛仁贵怀里,抱住他的腿:“爹爹!金莲好想你!你怎么才来接我们呀?”

薛仁贵忙弯腰将女儿抱起,小家伙的脸蛋贴在他粗糙的脸颊上,带着淡淡的奶香气,还有一路风尘里的阳光味。他掂了掂,笑着说:“我们金莲长重了,爹爹都快抱不动了。”这话逗得薛金莲咯咯笑,小手在他脸上乱摸,摸到他下巴上的胡茬,又缩回手,小声说:“爹爹的胡子扎人。”

柳银环这时也走上跳板,身后跟着薛讷和薛丁山。她走到薛仁贵面前,望着他晒黑的脸庞——从前他的肤色虽不算白皙,却也带着中原男子的温润,如今却被辽东的日晒风吹得成了深褐色,鬓角还添了几根白发,像落了点霜。她喉头微动,半晌才轻声说:“在这边……苦了你了。”说着,她伸手拂去他肩头的风尘,指尖不经意触到他甲胄上的磨损痕迹,指尖一颤——她认得这处痕迹,去年他派人送家书时,曾在信里提过,那是平定叛乱时,为护着百姓,被敌军弯刀划到的。

“不苦。”薛仁贵握住她的手,他的掌心满是厚茧,那是常年握弓、握笔磨出来的,蹭得她指腹微微发痒,“你看这辽东,如今多安稳。”他指着码头边卸货的商队,那里有中原运来的丝绸、茶叶,还有高句丽商贩运来的皮毛、药材,搬运的人脸上都带着笑意,“从前这里百姓吃不饱饭,如今农田里的庄稼一年比一年好,中原的货能运进来,辽东的货能运出去,百姓日子好了,我心里就踏实。”

柳银环望着他眼底的光,知道他说的是真心话。他这辈子,从来都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国,为了百姓,如今能看到辽东太平,比什么都让他满足。她轻轻点头,没再多说,只把他的手攥得更紧了些。

“爹爹!”薛讷这时走上前,学着军中将士的模样,双手抱拳,躬身行礼,动作虽还有几分少年人的生涩,却透着认真,“儿子在家跟着张师父练箭,如今已经能射中三十步外的靶心了!等过几日,我射给爹爹看!”

薛丁山也不甘示弱,拉着薛仁贵的衣角,仰着小脸说:“爹爹,我也不差!先生教的《孙子兵法》,我已经能背前三篇了,你考考我好不好?”

薛仁贵看着两个儿子,心里满是欣慰。他摸了摸薛讷的头,又揉了揉薛丁山的发顶,笑着说:“好,都好!我儿讷儿有勇,丁山有谋,都是好样的!”

一家人说说笑笑,往都护府走去。薛金莲趴在薛仁贵肩头,小脑袋转来转去,好奇地看着路边的景象。路过一条小巷时,她看见几个高句丽孩童在玩石子,他们穿着窄袖的胡服,头发梳成小髻,便指着他们问:“娘亲,他们的衣服怎么和我们不一样呀?”

柳银环顺着她的手指望去,柔声说:“他们是高句丽的小朋友,和金莲一样,都是大唐的百姓呀。以后金莲要是遇到他们,要和他们好好相处,知道吗?”

薛金莲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小声说:“知道了,娘亲说要和大家做好朋友。”

到了都护府,柳银环刚进院门,就看见廊下晾晒着不少草药,墙角堆着几捆农书,案上还摊开着一张辽东舆图,上面用红笔标注着各处的屯田、驿站。她无奈又好笑地看着薛仁贵:“我就知道你闲不住,把家都搬来衙署了。你呀,就是操心的命。”

薛仁贵挠挠头,笑着没说话。柳银环也没再多说,打开带来的行囊,从里面取出一个陶罐:“这是你爱吃的腌菜,我特意多做了些,用麻油封了口,能放许久。”又拿出几件衣物,“这是给你做的新锦袍,辽东风大,我在里面加了层羊绒,穿着暖和。”

她又从行囊底层取出一叠纸,递给薛仁贵:“这是讷儿练箭的靶纸,你看看,从一开始的箭箭脱靶,到后来能射中靶心,进步快着呢。”薛讷站在一旁,听着母亲的话,脸颊微微泛红,却还是挺直了腰板,等着父亲的评价。

薛仁贵接过靶纸,一张一张翻看,从最初歪歪扭扭的箭孔,到后来越来越密集的靶心,能想象出儿子每日清晨在庭院里练箭的模样。他抬头看向薛讷,眼神里满是赞许:“好,练得用心,比爹爹当年十岁时强多了。”

柳银环这时又想起什么,笑着看向薛金莲:“金莲,你给爹爹准备的东西,不拿出来吗?”

薛金莲闻言,脸一下子红了,她从怀里掏出一个小小的箭囊,箭囊是用粉色的丝线绣的,上面绣着一只小老虎,老虎的眼睛是用黑色的珠子缝的,只是针脚有些歪歪扭扭,老虎的身子也有些圆滚滚的。她双手捧着箭囊,递到薛仁贵面前,小声说:“爹爹,这是我绣的……老虎……像不像?我绣了好久,针脚有点歪,你别笑我。”

薛仁贵接过箭囊,指尖触到柔软的丝线,心里暖得发烫。他仔细看着上面的小老虎,虽然针脚不算整齐,却透着孩子的认真,那圆滚滚的身子,倒比画里的老虎多了几分可爱。他把箭囊珍而重之地挂在腰间,又把薛金莲抱起来,在她脸上亲了一口:“像!比画里的老虎还威风!我儿金莲真能干,爹爹以后就用这个箭囊装箭。”

薛金莲听到这话,眼睛一下子亮了,搂着薛仁贵的脖子,在他脸上又亲了一口:“爹爹最好了!”

晚膳时,衙署的小厨房特意做了辽东的特产。炖得软烂的鹿肉,撒上少许盐和葱花,香气扑鼻;烤得金黄的粟米,外脆里糯,还带着炭火的焦香;还有新酿的果酒,是用辽东的山葡萄酿的,酒色澄红,入口甘甜。

薛仁贵坐在主位上,给柳银环斟了杯果酒,又给薛讷和薛丁山各倒了杯果汁,然后不停地给孩子们夹菜:“讷儿多吃点鹿肉,补补身子,练箭有力气;丁山也多吃点,长个子;金莲,这个烤粟米好吃,爹爹给你剥。”

柳银环看着他忙碌的模样,笑着说:“你也吃,别光给孩子们夹。”说着,她给薛仁贵夹了块鹿肉,“这鹿肉是李忠上午去山里打的,新鲜得很,你多吃点。”

饭桌上,柳银环给薛仁贵讲起长安的琐事:“苏定方老将军近来身子硬朗,前几日我去拜访他,他还念叨着辽东的雪,说等冬天了,要过来和你一起打猎;秦叔宝将军的儿子秦怀玉,上个月娶了房氏,特意让人送了请柬来,邀我们回去喝喜酒,只是路途远,我便让人回了信,说等你明年回京再去道贺;宫里的长孙皇后也问起你,问辽东的屯田情况,还说你治理得好,让陛下放心,陛下听了,还夸了你几句呢。”

薛仁贵听着长安的消息,心里满是暖意。他望着窗外的月光,月光透过窗棂,洒在桌上,给饭菜镀上了一层银辉。他忽然说:“等秋收过了,我带你和孩子们去看看辽阳的万亩良田。去年我让人从中原运来的玉米、土豆,今年都丰收了,百姓们说,这玉米和土豆产量高,抗寒,以后冬天再也不怕饿肚子了,日子比在中原时还舒坦。”

柳银环点点头,又给薛仁贵夹了块鹿肉:“好,到时候我们一家人一起去,看看你治理的辽东,看看这太平的日子。”她顿了顿,看着薛仁贵的眼睛,轻声说:“你守着辽东,我守着你和孩子们,在哪都是家。”

薛仁贵望着柳银环温柔的眼神,看着孩子们吃得满足的模样,心里忽然涌起一股从未有过的踏实。他知道,这辽东的太平来之不易,是无数将士用鲜血换来的,是无数百姓用汗水浇灌的。而眼前的团圆,这家人的笑语,便是他守护这片土地的最好理由。

月光越发明亮,洒在都护府的庭院里,也洒在平壤城的街道上。远处的辽水,涛声隐隐传来,像一首安稳的歌谣,伴着这家人的笑语,在辽东的夜里,静静流淌。

博看读书推荐阅读:回到明朝做昏君明末:大周太祖崛起1892农家小媳妇烽烟起之龙啸天下无敌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挽清:同治盛世始皇帝猎国!末世从封王开始诗词无双,这个乞丐是诗仙说好的纨绔,怎么就人中龙凤了!穿越古代:开局召唤玄甲铁骑大明未央穿越大康:众人吃野菜,我带娇妻大鱼大肉三国:我刘阿斗真不是曹操的种啊带着全面战争开始征服三国第一强兵江户旅人戏说西域36国契约娇妻:王爷的宠妃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浪子列国历险记交手公子出巡琅琊榜之安定天下大唐:误会了我不是你爹!大明开着战舰做生意塞仙志从废物到大帝,你们高攀不起!历史放映厅从大秦开始穿越明朝,开局觉醒华夏文明隋唐:被李家退婚,我截胡观音婢回到三国初年搅动天下穿越大乾,开局就娶三个媳妇视频被古人看到了怎么办北宋振兴攻略重生大明只想养老系统要征服天下穿越:新妃十八岁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糜汉被抄家后,凶猛世子称霸天下医道风云志我执天下我是王富贵穿越大明我成了老朱儿子!陛下,饶了貂蝉吧,你阳气太重了都穿越了,谁还惯着你,造反!烧锅千年烟火传正德五十年
博看读书搜藏榜:七十年代那场战争春秋发明家三国第一狠人大明群英传歃血绝对荣誉出生后就被内定为皇后如何帮助女主在异世界建立势力?西楚霸王:开局进宫假太监三国之献帝兴汉大隋:我,杨广,又苟又稳帝国联盟大唐房二人生苦乐多:王朝中兴看我了银河武装:带颗卫星到大明生子当如孙仲谋我在古代逃荒人在三国也修真精灵降临!陛下,这叫宝可梦!一天拯救大明,我自己也没底贤王传大宋说书人魂穿大唐公主收割机大宋祖王爷三国纵横之凉州辞开局结交孙坚,截胡传国玉玺没想到吧我是重生的穿越三国,匡扶汉室!穿越乱世,我开创了盛世王朝大宋第一太子朱门华章录人在大唐本想低调三国之极品富二代终极潜伏北京保卫战逆转,延大明百年国祚蒸汽大汉:家兄霍去病特种兵之万界军火商大唐:李承乾撞柱,血溅太极殿!郭嘉乱世枭雄之胡子将军秦有锐士极品妖孽兵王染谷君的异常三国之召唤梁山好汉科举,这个书生会武功大唐:我摆烂后,武则天慌了!湛湛露斯卿镇国二公子王爷乱来:亲亲小痞妃向秦始皇送上大学生
博看读书最新小说:大宋:这个潘金莲不对劲救命!老扁把我逼成战国医学卷王大唐:小兕你一定要好好活着林飞穿越记搞事就变强,开局复活长孙皇后穿梭万界,女神越多我升级越快我咳血装病,却杀穿了十万匈奴知不可忽骤得开局乞讨,走上大道多子多福:女将军求我开枝散叶鹿踏雍尘携空间穿古代,挖到千年人参暴富重生丰饶行者,开局明末救世洛神仙界篇我在大明当销冠神话三国:开局获得神级选择大唐中兴重生水浒:我刘备,再造大汉丐帮神丐汉祚永固:少帝刘辩逆袭录嗨!我是朱祁钰明末!苟在幕阜山脉造反烬余书:寒江洗冤录从少爷到皇帝魏砥针灸鼻祖涪翁传异世谋主:乱世定鼎一个普通农民的奋斗史我在乱世靠积德建帝国躺赢的咸鱼三国:我的娘子不是凡人挽天倾:我为大明续三百年一家老茶馆,民国三代人楚国一统华夏替兄洞房后,我反手掀了他的江山穿越古史之枫华红楼之百变奇瑛蜀汉:从刘备脚臭开始我在大周是天子三国之:绝不谈恋爱林冲君科举:寒门毒士乱世,我以医术救天下重生成为李承乾河东与河西的故事穿越亮剑:重装独立团横扫日寇浅浅刷下短视频,老祖宗们全麻了三国:西凉狼王综武:江湖枭雄的逐鹿之路大秦:系统给的奖励太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