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到新世界的顾云,快速接受完原身记忆和世界背景。
原身:张皇后。
她是张飞的幼女,是三国时期蜀汉皇帝刘禅的继后。
……
…
睁开双眼,映入顾云眼帘的便是雕刻精美的木质横梁和垂挂的淡青色纱帐,以及柔软的锦缎被褥。
“娘娘醒了?”一个清脆的女声从旁边传来。
顾云转头就看到一个约莫十五六岁的长相清秀的宫女正恭敬地站在床边,手里捧着一个铜盆。穿着淡绿色襦裙,头发挽成简单发髻。
“请娘娘梳洗,陛下说午时要与娘娘共用膳。”宫女轻声说道,将铜盆放在床边的矮几上。
梳洗打扮的过程很是繁琐。
宫女们为顾云穿上层层叠叠的宫装,梳起复杂的发髻,插上沉甸甸的金钗步摇。
“陛下在何处等本宫?”顾云学着记忆中张皇后的仪态问道。
“回娘娘,在清凉殿。”
顾云点点头,在宫女引领下穿过曲折的回廊。
清凉殿临水而建,夏日里格外凉爽。当她踏入殿内时,看到一个身着明黄龙袍的年轻男子正背对着门口,望着池中的游鱼。
“臣妾参见陛下。”顾云按照记忆中的礼仪向对方行礼。
刘禅转过身来,比记忆中要英俊许多,约莫二十五六岁年纪,面容白皙,眉眼间带着几分慵懒,却也不失帝王威仪。
“皇后来了,坐吧。”他语气平淡,既无厌恶也无热情,就像在对待一件必要的摆设。
宫女们摆上膳食:几样时令蔬菜,一尾清蒸鱼,一碗肉羹,还有米饭和面饼。看似简朴,其实在三国时期已经算很不错的餐食了。
顾云:“听闻丞相又要北伐了?”
刘禅略显惊讶地看了一眼:“皇后何时关心起朝政了?”
顾云:“臣妾见近日宫中用度又缩减了,猜测是否与北伐有关。”
“嗯。”刘禅点点头,“丞相说汉中存粮不足,要从成都再调三万石。宫中的用度自然要节省些。”
顾云:陛下,臣妾近日读了些农书,有些想法或许能增加蜀中粮食产量,减轻百姓负担。”
刘禅这次真的惊讶了:“皇后还读农书?”
顾云:“父亲在世时常说,治国先治农,臣妾想请陛下赐一块儿田给我用来种地。”
刘禅:“行啊!”
午膳后,顾云带着几名心腹宫女就来到了刘禅给自己的田庄。
管理田庄的老宦官听说皇后要亲自种地,惊得差点跪倒在地。
“娘娘,这...这不合适啊!”
顾云:“陛下已经答应了。”
听皇后这么说,老宦官也不敢违抗,领着她们就去了田地里。
顾云蹲下身,抓起一把泥土搓了搓,土地很肥沃,而且透气性和保水性都不错。
接下来的,顾云把种子用木系异能温养,还有稀释灵泉浸泡。
她选择耕种的作物-是小麦。
让人按照她的方式,下底肥、耕地、打垄和播种等!
然后顾云每天都去地里,记录作物生长情况,适时浇水施肥。
五月初的一天,刘禅突然来到田庄。
看到地里景象的刘禅目瞪口呆,那麦粒几乎颗颗饱满,金黄的麦穗,沉甸甸地低垂着,微风拂过,麦浪翻滚,沙沙作响。
刘禅:“这...真是你种出来的?”
顾云:“是的,陛下!”
刘禅站起身,表情变得前所未有的严肃:“皇后,你知道这些小麦的产量意味着什么吗?蜀中土地贫瘠,连年征战,百姓常受饥荒之苦。若能推广开来...”
顾云:“至少能增产三倍,而且这些小麦更耐旱,适合山地种植。”
几日后小麦成熟,先收割了一亩,刘禅便让人立即称重。
结果让人为之震惊,产量远超预期,竟达到了四倍之多。
刘禅看皇后的眼神不再是看一个摆设的目光,而是带着一丝敬意:“朕要立刻告知丞相此事。”
顾云:“嗯!”
……
汉中军营。
中军大帐内灯火通明,丞相诸葛亮伏案批阅军报,案头堆满了各地送来的粮草账簿。
烛光下,他眼角的皱纹显得更深了几分,鬓角的白发也比半年前多了许多。
“丞相,成都加急军报!”
帐外传来赵云的声音。诸葛亮揉了揉发酸的眼睛:“子龙请进。”
赵云风尘仆仆地掀帐而入,手中捧着一封火漆密封的帛书:“陛下八百里加急送来的,说事关重大。”
诸葛亮眉头微蹙。自北伐以来,刘禅极少用加急军报,除非...
“可是东吴有异动?”他一边拆封一边问道。
赵云摇头:“送信的,没说。”
诸葛亮展开帛书,目光在字里行间快速扫过。
突然,他手指微微颤抖,向来沉稳的面容浮现出罕见的震惊。
“这...”
赵云从未见过丞相如此失态,忍不住问道:“丞相,可是成都出了什么事?”
诸葛亮没有立即回答,而是将帛书又仔细读了一遍,手指在某行字句上反复摩挲:“亩产四倍...耐旱品种...皇后培育...”
“子龙,”他突然抬头,眼中精光闪烁,“你即刻带一队亲兵返回成都,亲眼看看陛下信中说的那片麦田。”
赵云领命欲走,诸葛亮又补充道:“记住,要看收割全过程,亲自量度田地面积,核验粮食重量。若有任何异常,立即飞鸽传书!”
待赵云离去,诸葛亮独自在帐内踱步。夜风穿过帐帘,吹得烛火摇曳不定,在他清瘦的脸上投下变幻的光影。
“亩产四倍...”他喃喃自语,手指不自觉地敲击着案几,“若真如此,北伐大业可成矣...”
三日后,一只信鸽落在诸葛亮案头。他迫不及待地取下竹管中的纸条,上面只有寥寥数字:“亩产四石有余,千真万确。子龙。”
作为精通农事的治国能手,诸葛亮比任何人都清楚这个数字意味着什么,蜀中寻常田地亩产不过一石,即便是最肥沃的良田,也不过一石半。四石的产量,简直是天方夜谭!
“来人!”他猛地起身,“备马,本相要亲自去那田庄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