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五福摇头道:“我名为五福,却不知福为何物,命硬,克妻又克子,注定孤寡一生。”
“按照这说法,我岂不是也是命硬之人,克了母亲又克父亲?”
“你这孩子,哪有这么说你自己的。”田五福无奈地叹了口气。
“不说了,我先走了,五叔公你吃完碗筷就放那,我明日一早再来拿。”
田荞说完就离开了。
田五福无奈地叹了口气,随后还是坐下来吃了起来。
这几日都是如此,一开始他也只是舍不得浪费孩子的一番心意以及浪费这些来之不易的粮食。
后来也渐渐地被这丫头的手艺给折服。
只是他着实猜不透这丫头的用意,他如今就剩下这三间已经破败的房屋了,其他产业都变卖了,着实没什么好图的。
为了这三间屋子,给他这个糟老头子养老着实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更何况荞荞这丫头近来生意做得风生水起的,盖房子买驴车,作坊开了一间又一间,不缺这点银钱。
###
经过几天的休整后,狄飏出海了。
出海捕鱼分近海捕捞和远洋捕捞。
一般近海捕捞当天就回,远洋捕捞则会去几天。
远洋捕捞风险大,但是收益往往会更高一些。
同时远洋捕捞也更加考验技巧,需要熟知一些鱼类有洄游的习性,利用季风等气候条件出海捕鱼等。
在崖州,冬季东北季风盛行时,渔民会借助季风的力量扬帆出海,前往较远的海域捕捞。由于季风的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渔民可以在海上停留较长时间进行捕捞作业,待季风即将结束时,再趁着风向改变返回海岸。
狄飏的船不大,且他现在是单独行动,不与附近其他渔民结伴,所以还是先在附近进行捕捞更适合一些。
狄飏在田荞的建议下,带上了老佟和二当家。
这个二当家的表现十分出人意料,十分擅长捕鱼,即便是技术含量相对较小的近海捕鱼,二当家一指挥,狄飏的渔船就满载而归了。
要说这样也合理,二当家虽然之前干着海盗的勾当,但也是在海上讨生活的,熟悉鱼类习性、洋流变化也是情理之中的。
渔船靠岸后,大部分鱼就近卖给了收货的商人,一部分没卖掉的狄飏都按照田荞的指示带了回来。
田荞看着新鲜的渔获笑呵呵地说:“不错不错,这些鱼都给我好了,一部分我直接做菜,剩下的我腌起来,改天拿去卖掉。”
说是腌起来改天卖,其实是悄咪咪卖进空间超市里面了。
新鲜的海鱼卖给超市价格还是很不错的,省去了运输的时间和成本,可以保证新鲜,这样的海鱼品质好,超市收的价格也高。
不管怎么说,狄飏也是能赚钱的人了,这一船利润得好几百文钱,就算三人平分,但个人也能到手七八十文,确实比普通做工收益高。
“嗯,听凭你处置。”
狄飏又将今天卖鱼的钱给了田荞:“给老佟和二当家的那一份已经拿掉了。”
田荞不客气地收下了,然后对狄飏说:“去洗澡吧,记得用香皂,去去身上的鱼腥味道。”
“嗯。”
###
第二天一早,田荞又准时来了,送来了早餐肉包子,拿走了昨日留下来的餐具。
餐具全部已经清洗干净了,田荞直接全部收进篮子里。
田五福看着田荞的眼神已经有了一些变化,但对于田荞提出的事情他依旧没有松口。
他这个孤家寡人,去做账房又有什么意义呢?如果不是没有勇气自行了断,他早就追随妻儿去了。
田五福微微叹了口气,但要说心里完全没有触动是假的。
他这如死一般的生活,如今倒是有了那么些许的生气了呀。
###
田荞榨油作坊的进度很快。
砖瓦房用了十天就盖好了。
部分设备也进了场。
田荞就先开始对几人的培训。
毕竟都是没有做过这一行的新人,前期的培训少不了。
田荞手把手亲自教导,理论知识是她老弟手写的,密密麻麻写了一页纸。
1.选籽:挑选饱满、无杂质、无霉变的油菜籽。
2.清选:通过筛选、风选等方式,去除油菜籽中的杂质、泥土、石子等,提高原料的纯净度。
3.炒籽:将清选后的油菜籽放入锅中炒,这是关键步骤。要严格控制火候和时间,以中小火为宜,不断翻动菜籽,让其受热均匀,直至炒出浓郁的香味,颜色变为深褐色。
4.磨粉:炒好的菜籽冷却后,用石磨将其磨成细粉。磨粉要尽可能细腻,这样有利于后续出油。
5.蒸粉:把磨好的菜籽粉放入蒸笼中蒸,使粉末充分吸收水汽,变得熟软、有黏性。一般蒸 20 - 30分钟左右,具体时间根据菜籽粉的量和蒸锅的功率适当调整。
6.包饼:将蒸好的菜籽粉趁热用稻草或其他包装材料包裹起来,制成直径约 40 - 50厘米、厚度约 5 - 8厘米的饼状。包饼时要确保紧密、平整,防止出现缝隙或松散的情况。
7.装榨:将包好的油饼依次放入榨槽中,油饼之间要紧密排列,不留空隙。
8.榨油:这是最耗费人力的环节。通常由几个强壮的工人手持大木槌,轮流用力撞击楔子。
9.过滤:通过滤网或滤布进行过滤,得到澄清透明的菜籽油。
不得不说她老弟没事就看闲书这点优点是真的有用,这不都能派上用场了吗?
年前建造纸坊的时候也是他给写的制作流程。
而狄飏推荐的来榨油作坊工作的这些人都是靠着打仗才恢复自由身,他们对于能重新好好生活的,都十分珍惜,故而学得特别的认真。
而且田荞给的工钱可不少,试用期每人每天二十文工钱,比他们在矿场的收益高多了,而且榨油虽然也苦,但总比在矿场的时候要轻松许多。
另外田荞还供应午饭和茶水,由霍大娘统一做好了,给四个作坊的工人送去。
这待遇在附近一带找不到第二家。
第一次出油的时候,众人爆发出阵阵欢呼声。
“真成了!真成了!”
“我们真学会榨油了!”
几人比田荞这个老板娘还要兴奋。